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天冬氨酸化肥迎来发展机遇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6-12  互联网

□本报记者 董小雷

什么是聚天冬氨酸?聚天冬氨酸化肥发展前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最早和最大的聚天冬氨酸生产企业石家庄开发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彦文。

《农资导报》:何为聚天冬氨酸?它在肥料生产中有何作用?

杨彦文:1996年,在首届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颁奖典礼上,Donlar公司因在聚天冬氨酸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获奖。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聚天冬氨酸,加上国内外正在兴起绿色化学品浪潮,所以我认定聚天冬氨酸在未来将有巨大发展。

聚天冬氨酸(简称PASP)是一种水溶性多肽,天然存在于带有贝壳的海洋生物如牡蛎粘液中,牡蛎就是靠此粘液富集周围环境中的钙、镁等元素营造贝壳和珍珠的。

在农业上,聚天冬氨酸是一种新型肥料增效剂。试验结果证实:聚天冬氨酸可以强化作物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全面吸收,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聚天冬氨酸本身无毒无害,可完全生物降解,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化学品。

中国是一个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但是化肥利用率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过量施肥也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是粮食、蔬菜的产量上去了,口感和品质却下降了;另一个是由于过量施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不合理和过量施肥造成的。在化肥生产中加入聚天冬氨酸不但能使化肥增效,而且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因此代表了化肥的一个发展方向。

《农资导报》:作为全国最早和最大的聚天冬氨酸生产企业,德赛化工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杨彦文:聚天冬氨酸在美国获大奖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在随后的几年里,我们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聚天冬氨酸的研发中。2000年,我们与天津大学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了聚天冬氨酸生产技术,在国内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志福为首的专家组,对我公司聚天冬氨酸新产品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产品属国内新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业方面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和较大市场潜力。2004年,德赛化工生产的聚天冬氨酸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5年,德赛化工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与同济大学、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制订了聚天冬氨酸行业标准(HG/T3822-2006)。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德赛化工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农业专用聚天冬氨酸,申请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制订了聚天冬氨酸在化肥中的含量测定方法。

《农资导报》:你对聚天冬氨酸化肥市场前景如何判断?

杨彦文:从2000年开始,德赛化工一直致力于聚天冬氨酸在农业上的推广,经过8年多的努力,聚天冬氨酸的销量已经由开始的每年几吨上升到了现在的每年几千吨,增长势头迅猛。聚天冬氨酸化肥生产企业也由当初的寥寥几家增加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几十家,大有星火燎原之势。据我们初步估算,2008年整个聚天冬氨酸化肥市场销量达到了100多万吨,而且市场发展潜力还很大。从整个市场来看,经过前期的积累,聚天冬氨酸化肥已经进入了高速膨胀期,可以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聚天冬氨酸化肥将继续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对化肥生产企业来说,现在是个不错的进入机会。



http://farm.00-net.com/news/8/2009-06-12/30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