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马铃薯主粮化任重道远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8-21  互联网

  联合国很早就把马铃薯作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将2008年命名为“国际马铃薯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国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马铃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中国大部分省区都能种植,而且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是三大粮食作物无可比拟的。马铃薯又是集粮、菜、药于一身的营养性作物,可有效改善中国人的膳食结构。

  从2015年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提速,尤其是面积增长显著。马铃薯主粮化消费,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马铃薯从种到收、再到仓储、加工的各个环节。但是,从基层调研的情况来看,马铃薯消费大众化与主粮化的路走得非常艰难,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专家表示,改变以鲜食为主的消费方式、创新消费,主粮化才能破题。

  面积快增但消费跟不上

  2015年,中国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与主食加工提升行动。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分别同比增加1.97%、2.66%,尤其是甘肃、四川、重庆面积快速增加,分别同比增32.84%、19.14%和16.05%。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624万亩,总产量1.07亿吨。

  鲜食为主,加工比例太低。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高,荷兰、法国、美国、英国均在40%以上。中国马铃薯食用消费占60%,加工消费只有8.7%。从消费层面来看,中国马铃薯人均年消费只有14公斤,且绝大部分以鲜食为主;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稳定在50~60公斤;俄罗斯人均年消费170公斤;美国人均年消费56公斤,其中加工消费占37公斤。

  2017年中国马铃薯总消费量、食用消费量与加工消费都呈下降趋势。2017年中国马铃薯消费量1.06亿吨,同比减3.5%。

  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荣贵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种植面积无序扩大,品质参差不齐,市场价格混乱。”

  “过去是发愁种不出来,现在是发愁卖不出去”。

  “2017年5月上旬至6目上旬的1个月时间里,全国马铃薯批发均价从2.47元(公斤价,下同)跌到1.96元,跌幅达26%;内蒙古马铃薯批发均价低于同期全国均价30%,价格只有1.55元,到去年年底,更是跌至0.7元。这样的卖价农民连种地的投入都赚不回来。”王荣贵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辉尚认为,中国马铃薯价格受种植面积与需求影响,价格呈季节性、周期性波动特征非常明显。年度价格高点多在5~6月,价格低点多在7~9月。“2017年我国马铃薯均价为2.12元,同比跌11.7%,是近5年的最低水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地区扩种,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李辉尚说,由于今年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上半年马铃薯价格在低位震荡后逐步回升,但价格仍处于低位。

  主粮化要破解3大难题

  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审核处研究员张逸先告诉记者,马铃薯最终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主粮,成为消费者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还要看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这不是短时期能够快速解决的事。马铃薯主粮化需要破解3大难题:

  第一,市场导向。中国农业已从温饱农业迈向品质农业,味道相对单调的马铃薯加工食品市场空间有限。西方的消费方式可以借鉴,但照搬恐怕不行。

  第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很难改变,即便稍稍改变,也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日本有马铃薯淀粉加工和食品加工(全粉、炸片和冷冻薯条)两大产业,中国粉丝、粉条等中低端初级加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用马铃薯酿造原浆醋、马铃薯全粉制作马铃薯酸奶饼等新产品值得尝试。

  第三,粮食安全。目前国家并不缺粮,马铃薯主粮化要放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高度进行全面考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单是主粮的种类和主粮的生产能力的问题。如果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解决好产业化问题,农业就是一个低效益的产业,哪种作物作为主粮都无法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困局,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商品化开发先提速

  洋快餐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马铃薯消费。但是,近几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但消费需求不增反降。2017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18%,但消费量同比减少3.5%。其中,食用消费同比减3.8%,加工消费同比减4.9%。“马铃薯主粮化道路仍很艰巨。”张逸先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薇表示,受种薯、地域、种植技术等因素影响,国内约50%面积的马铃薯长期处于低产状态,而且品质较差。面对马铃薯主粮化浪潮,马铃薯产业迈上提质增效之路,须进行全产业链多方协作。

  “整合产业资源,打通马铃薯产业链,实现农商对接。选取现有主食产品进行马铃薯产业化商品化开发,如开发全粉或淀粉比例适当的主食产品、方便快餐食品和半成品、高端主食或高附加值产品等,必将带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提升。”张逸先表示。

  长期从事马铃薯仓储的某合作社负责人黄鹏告诉记者,他看到的马铃薯加工食用方向包括:一是去皮后用营养液与保鲜液包装保存的薯片、薯块直接进快餐店;二是加工成全粉薯,与小麦等配合制做多种主粮;三是用淀粉与小麦加工成挂面、蔬菜面销售;四是加工成粉条、水晶粉等。

  张逸先提出,推进主粮化应着力从3方面入手:首先,推动编制并实施绿色食品马铃薯深加工生产技术标准,推进优良品味马铃薯品种的繁育、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运用;其次,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开展绿色食品马铃薯的品质、营养和食味检测与评价;最后,在农产品稳量提质的新形势下,改变传统上以产量为主的惯性思维,打造新时代绿色食品马铃薯优质食味品牌,拿出让消费者满意、产品质量过硬的马铃薯消费终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内蒙古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王军 摄)

  □本报记者 王军 通讯员 高永珍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8-21/30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