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资界扛起土壤修护大旗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7-06  互联网

  机质流失、盐碱化、耕层变浅、酸化、重金属超标等一系列问题正在侵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并由此引发出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加剧、食品安全等问题。土壤修复从哪入手?谁承担?6月28日,2018中国土壤修护与精准施肥高峰论坛在潍坊召开,数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建言献策,发愿共担土壤修护事业的重任。参会各方表示,一定要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争。

  要学,但不能照搬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古今中外,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现如今我们的土壤病了,医治方法也可以学习海外的经验。比利时金海农业集团总裁、安徽大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高继明是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的一名农业专家,他久居比利时,对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土壤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高继明说,欧洲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土壤健康。没有健康的土壤就不会生产出健康的产品,没有健康的产品人们就不会有健康的体魄,没有健康的体魄,一个国家何谈发展。

  在比利时,人们对土壤的重视程度可以用敬畏来形容。高继明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大约在2000年前后,高继明刚刚来到比利时考察农业,本来计划要去示范基地参观,但他临时有事就改到了周日。这在国内来讲是很常见的事,但在比利时却是不允许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土壤也是需要休息的,这个时候不能被打扰。

  “不管是政府、农民还是企业家,这里每个人都要参与到保护土壤事业中来。”高继明介绍道,“在比利时,土地永远归农民,但是生态归国家。”也就是说,农民有权在土地上进行生产活动,但是也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所拥有的土地。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政府会与农民签订“农业保护协议”。

  除了对土壤从上而下的重视,比利时的农民也会非常合理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他们会在政府和相关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将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超标,后果是很严重的。”高继明说。所以,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全面合理的统筹规划下,加上农民自身对土壤保护的高度重视,土壤得以休养生息,用健康的体魄孕育着健康的农产品。

  确实,不管是欧洲的现代农庄,还是美国的大农场,都拥有高度发达的管理模式。国家掌握农业数据,调配资源,规划农资的投入和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够合理利用。不多拿一分,也不少给一分,土地越种越肥。那如果将欧美的经验全套搬到中国来,不就能解决目前困扰我们的土壤难题了吗?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土壤具有中国特色,我们国家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连耕、抢耕、抢种屡见不鲜,而欧美国家则是轮耕、休耕。所以我们在与欧美接轨的时候,也要考虑中国的国情,见贤可以思齐但不能全套照搬。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给出了一组数字:中国的复种指数全国平均1.7,也就是一年要种1.7季,而美国的复种指数是不到0.5,将近一半的耕地都在休耕或者轮耕,这就是差异。我们要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满足14亿人口的粮食和果蔬,而且国人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品不断加大,土壤难负其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美的经验显然不能完全适用。

  “土壤修护的关键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过度依赖海外行不通,还是要根据中国的土壤状况去创新。”高继明说道。

  治理还需系统化

  崔学军说,土壤是个大课题。水分、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微生物等多种元件组合在一起,成为土壤。土壤出了问题,并不能单一的治理其中的某一环节,而是要系统地看,系统地处理。在高强度的生产模式下,我们的土壤难负其重。高祥照指出,中国的土壤存在着抗旱抗涝能力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养分失衡、酸化板结、土传病害不断加重、盐离子浓度升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以土壤酸化为例,有种说法称有机肥可以治理土壤酸化。对此,高祥照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土壤酸化是否对作物生长带来负效应,是否到了需要治理的地步。他说,现在一提到土壤酸化就不得了,其实有些作物是喜酸的,可以更好的吸收养分。只有根系部分土壤酸性过强,或者种植不喜酸的作物,才需要调理酸化。高祥照进一步解释,针对有机肥治理酸化土壤,目前只有1/3的有机肥有这样的效果,过多的施用有机肥非但不能治理土壤酸化,还可能起到反作用或者带来盐渍化的困扰。说到盐渍化,高祥照认为,盐碱地的改良也是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比如生物的、化学的、工业的等等,还要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基本原则。

  目前,秸秆还田被认为是比较好的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但高祥照也提醒农民,在秸秆还田时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出现烧苗或者污染水资源的情况(这点主要针对小麦还田后播种水稻)。

  任重道远,但请足够相信

  土壤病了,不是突如其来;治理土壤,也不是一朝一夕。数年来,中国的科学家一直在为土壤修护事业奋斗着、钻研着。在这次高峰论坛上,相关专家也分享了关于土壤治理的研究成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黄占斌一直在研究腐植酸对土壤修复的作用。他说,土壤修复主要指的是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土壤修复的内容非常宽范,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讲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黄占斌认为土壤修复包括两个内容,首先是土壤的改良,包括荒漠化、盐碱化、矿山的废气地等。其次特别严重的叫污染治理,包括面源污染、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我们搞土壤修复的人往往不太注重肥料,其实土壤的肥力标准是更重要的标准。土壤肥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它牵扯的指标并不是一个,有些研究已经达到二三十个。”黄占斌说。

  将腐植酸与肥料结合应用于土壤修护中是否合理?黄占斌说,腐植酸能够改良土壤,伴随肥料施用可以减肥增效,增强作物抗逆性能,改善农产品品质以及钝化土壤重金属,是很好的肥料助剂。黄占斌认为,未来肥料的研发方向应该是高效、增值、多功能、生态环保。“我们的化肥不仅有给植物提供营养的功能,还需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黄占斌说。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姜存仓也带来了他在生物炭及炭基肥领域的研究成果。姜存仓说,过去20年来,氮肥过量使用导致中国土壤pH值下降了0.5个单位,施用生物炭不仅提高了土壤碳库,还可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pH值,增加土壤速效磷、钾和有效氮,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姜存仓说:“千百年来,巴西亚马逊盆地的农民一直使用一种特殊的肥料,该肥料能使贫瘠或者被破坏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当地人称它为‘印第安黑土’。这种黑土稠密、丰富、肥沃,与当地稀松、贫瘠的土壤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物质就是现在研究比较热的生物炭。”姜存仓的研究结果表明,强酸性红壤施用生物炭可以明显优化pH值,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剑认为,土壤问题是关系到种植者生计的一个根本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李剑说,经济作物区,尤其是蔬菜区是土壤退化的重灾区。由于耕作措施不当,非常容易发生酸化现象。而北方设施农业甚至会发生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叠加的问题,一个大棚连续使用五六年后,土壤pH值就会降低到6以下。“酸化和盐渍化同时发生的现象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这不仅会影响肥料的利用率,还会导致更加频繁地发生病害,降低作物的品质。这也给农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李剑说,“拉多美在业界首先研发了高塔腐植酸钾工艺,实现了复合肥产品土壤修护和缓释长效功能相结合。面对土壤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继续聚焦腐植酸钾复合肥技术,深入研究持续投入,不断拿出更新更好的成果和产品,为土壤修护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家报告格外吸引参会者

  展位盛况

  会议现场

  崔学军

  高祥照

  高继明

  胡树文

  黄占斌

  盛建维

  姜存仓

  马高升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7-06/30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