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农业维持着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这让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地利用从而造成了耕地质量下降。同时,农产品产量减少、品质降低的问题突出,并且污染物超标的土壤中出产的农产品还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面对这个历史性的挑战与行业转型机遇,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水泥院)于几年前就开始了行业布局。天津水泥院利用自主研发的活化煅烧技术,在大步进军农资产业的同时,也为中国土壤修复和作物品质提升带来了全新的农资产品。
《农资导报》:不少人好奇,为什么水泥院会进军农资行业。请您介绍一下这几年企业情况。
吴锡林:天津水泥院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材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水泥工程设计、工程承包、装备制造和生产运营服务。2016年,中材国际投资成立了中材鼎原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天津水泥院管理的新型矿物肥料公司。目前,天津水泥院通过中材鼎原正式进军农资行业。
中材鼎原集结了各方的优势资源,是集矿物肥料研发、生产、销售和农化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主要生产硅钙钾镁系列产品。近两年来,硅钙钾镁系列产品已在国内外多地区针对多种作物进行了推广和试验,因试验效果明显而主动联系企业的也越来越多。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产品已经取得肥料登记证,并已于去年底正式投放市场。我们以央企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目前,天津水泥院进军农资领域后的事业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农资导报》:几年前,天津水泥院就开始布局农资行业。请问企业是如何思考的?当下您认为农资行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吴锡林:从农业大背景看,中国耕地土壤现状并不乐观。资料显示,中国酸性土、盐碱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全国耕地土壤pH平均下降约0.8个单位,全国盐渍化土壤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2014年12月原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数据显示,中国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耕地土壤肥力差。尽管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土十条”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同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当前大部分地区还存在肥料施用过量、施用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蔬菜和果树等方面最为严重,耕地质量有持续恶化之势。因此,需要优质的调理剂产品来改良土壤并提升作物品质。
从央企发展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面对农业的行业现状,我们利用企业积累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顺应国家方针政策,为维护中国农业安全运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根本要求和以保障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开始进军农资产业。我们进军行业的第一站也选择了土壤调理剂产业。
《农资导报》:央企第一步投资的中材鼎原已于去年底正式投产,请问企业核心优势是什么?
吴锡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对我们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发展,我总结我们具备两个核心优势。
一是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做好产品、产品过硬才是我们发展的前提。多年来,天津水泥院一直致力于硅钙钾镁型土壤调理剂技术的研发,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公司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项目成果也得到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重大专项。通过对工艺方案的研究和主机设备的优化,污染物排放指标显著降低,规模化和连续性生产逐步实现,这有利于实现水不溶性钾矿的大规模资源化应用。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是我们的主打产品,由钾长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混合配制、高温煅烧制成粒状或粉状,且具有枸溶性养分的弱碱性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几乎不溶于水,营养在植物根系分泌的弱酸作用下逐渐被作物吸收。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富含多种中微量和有益元素(硅、钙、镁、铁等),能增强作物抗倒伏、抗干旱、抗寒、抗病虫及抗重茬的能力,并且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矫正土壤酸碱度,钝化并减轻重金属元素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恢复农作物原生态等功能,兼具肥料和土壤调理的双重功效。
二是推广优势。经过一年多的基础建设,去年底我们投资控股的中材鼎原公司已有3万吨投产,到目前已签订2.1万吨的合同。在国内市场上,我们提出了早布局、早实验、早示范的营销思路,产品一上市我们就实现在全国市场的布局。由于我们的产品为弱碱性肥料,因此除西北外,我们的业务基本覆盖了东北、内蒙古、东南、西南等地,试验涉及全国70多个县市、30余种作物。
我们对产品进行了3年以上的效果跟踪。根据试验结果来看,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土壤调理效果,又能向植物提供多种矿物质养分元素。我们的产品曾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院后村大棚草莓试验田取得了明显的田间效果,施用我们产品后的草莓个大、果型好、糖分高,且可提前上市半个月。大棚种植户王元礼曾表示,每亩草莓投入农资成本约1万元,使用硅钙钾镁肥后,每亩产出草莓约3500公斤。产量上升的同时,草莓质量也要比自己另外两个大棚种植的草莓味道更佳,收购草莓的人员也更愿意采购使用我们产品的草莓。
《农资导报》:除国内市场外,企业在国外市场表现如何?天津水泥院下一步的市场发展战略是什么?
吴锡林:对于市场布局方面,我们要力求做好国内、海外两个板块。我们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比较具有优势。因为我们传统业务的90%都在海外,虽然业务领域不同,但是一些代理会涉及很多领域,这些都是我们的便利之处。今年3月,我公司多名技术人员先后3次前往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蔬菜基地进行施肥交流,我方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我们产品在补充植物所需中微量元素后,可提高蔬菜产品和品质,对调节土壤pH值、活化土壤有突出效果。很多种植园老板均表示出对该类产品的迫切需求,并希望对此产品进行试用。目前我们已与马来西亚农业与发展研究所进行合作,试验示范涵盖水稻、蔬菜、热带水果等多种作物,此次合作为我们产品在马来西亚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坚实的试验基础。
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正式投产,施肥试验效果也十分喜人。但无论对于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来说,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打通渠道,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的价格体系,有利于我们产品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国内方面来说,我们将从3个体系入手。一是集团采购,二是经销商网络,三是产品直销。其中要以经销商和大户为主。这样的体系对我们的农化服务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我们选择了这个具有强大行业竞争力的时代,那么就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挑战。也希望更多有共同理想、共同愿景的志同道合的伙伴能与我们联手,共同为现代化绿色农业奉献一份力量,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如今,无论是从环境形势、政策要求、市场状况,还是我们企业自身的实力来看,正是我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好时候。我们响应国家相关农业产业政策,计划到2020年后在全国布局形成100万吨硅钙钾镁型矿物质土壤调理剂生产能力,成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农田土壤改良与修复领域的领军企业。 (压题图为吴锡林)
□图/文 本报记者 王洋 实习记者 刘轶祚 通讯员 雷云路
做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
天津水泥院进军农资和土壤修复产业,就是要在农资行业中打造一个全新的行业名牌。
在彰显国家品牌、大国重器的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中国港、中国岛之后,天津水泥院正在透过“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打造一张土壤调理剂为主线的中国名片。记者了解到,这正是国有企业通过战略跨界补齐产业短板,锐意改革打造价值型企业的新举措。
吴锡林告诉记者,企业进军农资领域,在肥料科技创新中发挥引导作用,并快速编织一个遍布全国的营销推广的网络,就是要以央企的实力和责任,践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