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化MAP“枝江模式”:小土豆撬动农业新变革

网友投稿  2018-05-05  互联网

        “起收!”5月4日,随着湖北省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一声令下,中化农业枝江MAP示范农场马铃薯丰收日活动在枝江百里洲镇揭幕,马铃薯收获机迅即启动,欢快地在田间穿梭。
        这场活动,并不寻常。因为,它是对枝江市和中化农业共同展开的现代农业探索的一次成果“检阅”,目标是要通过实施土地托管和MAP战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找到一条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小小的土豆里,正在萌生农业变革的种子。


让中化种,我放心


           马铃薯并非百里洲镇主导产业,种植零零星星,而且产量极低,并不被农民看好。而中化农业却选择了马铃薯作为这场试验的突破口。这也曾让百里洲镇农户陈凤莲一度困惑:能行吗?
           2017年,中化农业MAP战略正式落地枝江,在枝江市委市政府的动员下,3700亩土地从种到收都交付中化农业,一场静悄悄地现代大农业试验由此铺开。MAP是中化农业打造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该模式以土地托管为核心,旨在解决“耕地适度规模化”和“把地种好”两大问题。

中化农业枝江MAP示范农场丰收日活动现场


        从开犁到收获,半年不到,陈凤莲这位50岁农民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弯。丰收日活动当天,陈凤莲站在地头喜不自禁:我们以前种地都是瞎蒙,中化让我开眼界了,有滴灌,还有那么好的机械,路、水、电、沟渠全通,关键是让咱农民挣着钱了!
        陈凤莲将家里的6亩地交给了兴洲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再由其委托中化农业耕种。今年一算账,赚大了:一亩地净收入至少千元,自己还在帮MAP打工,一季下来,工资就有5000多元。“身边的邻居都后悔没有加入MAP呢,我计划把剩下的7亩地也托管出去,让中化种,我放心!”陈凤莲开心地笑出声。

 

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枝江市副市长姚迎九、中化农业总裁覃衡德等参加丰收日活动


        作为农民带头人,对于种植这么大规模的马铃薯,兴洲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夏守金之前也一直捏着把汗,不过眼下他信服了。“以前我们这里马铃薯亩产仅2000斤,现在最低也有4000斤,高的能达6000斤,一亩至少能挣1000元以上,这还没算农民在MAP农场打工的收入,比如切种薯、打药等,干一天至少100多。”


左手市场,右手科技


        百里洲是长江第一大洲,岛上没有任何工业,土里刨食几乎是留守农民唯一的生计,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可能带动这座岛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用覃衡德的话来讲:这里的农作物五花八门,都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越来越难延续。
        从小农生产迈向统筹推进的现代农业,对于百里洲而言,需要来一场对农业的顶层设计,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都是在项目规划之初就得通盘考虑的问题。枝江市与中化农业将目光瞄准了马铃薯。
        当天的活动仪式上,大型收购商与兴洲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签订协议,约定负责销售MAP农场所有的马铃薯。产销对接是中化农业MAP“7+3”服务功能之一,按照订单组织生产,避免了盲目种植导致的滞销难题。“过去,湖北的土豆多是分散种植,产量、质量和成本都不具优势,因此只能在省内销售,现在通过集约化种植和MAP的对接,我们可以将百里洲的马铃薯销售到全国各地。”来自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宋小菜的彭松告诉记者。

 

大型收购商与合作社签约


        但是,卖得好的前提是种得好,左手牵市场,右手还要用好科技。事实上,在百里洲连片种植如此规模的马铃薯,还是头一遭,遭遇的困难超出预期,如果不是依托科技,这场现代农业试验早已夭折。
        中化农业总裁覃衡德介绍,整个种植周期经历2场大雪、50年一遇的极端低温,4月22日又遭受强降雨袭击。很多农户几近绝收,MAP农场终获丰产,靠的就是核心科技和技术团队。“我们的专家此前对土壤进行了勘察,对过去5年的气象进行了研究,预判出该地发生暴雨冻害的可能,因此我们要求马铃薯播种深度必须达土层下18公分,今年冻害发生在15公分以内的土层,加之覆盖了地膜,从而保证了苗安然无恙。”
        在百里洲MAP农场,记者发现,类似的不为农民所知的科技无处不在。比如,不用除草剂,而是通过种植措施控草;再如,应用水肥一体化,实现了精准施肥,降低肥料对土壤的伤害;又如,全部采用可降解地膜,当年降解80%,两年完全降解。“我们在这里全方位展示了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覃衡德说。

 

种地不下地,离地不失地


        “通过一季的探索,百里洲模式被证明是适合枝江农业实际的,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经营模式,我觉得是目前最先进的。”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对MAP给予了高度肯定。
        中化农业在百里洲的探索,有别于传统的土地流转模式,能够解决农业种植规模不够、技术不高、模式不新的问题。在枝江,尽管土地流转率已达43%,但由于参与流转的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都较弱,弊端渐显,曾出现数起因为无法继续经营而把矛盾交给地方政府的案例。同时,传统模式下,土地流转后就和农民没了关系,农民得到的只是土地租金,失去了与土地的联系。

        在百里洲,由村里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社再来和中化对接。村委会和合作社一体化,既在党支部领导下,又健全了村集体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再加上中化的新技术新模式的嫁接,探索出枝江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了十九大提出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目标。

        “农民不需要自己下田,但种的地还是农民的,收获仍然归农民,这是全要素、全流程托管,实现了农民种地不下地、离地不失地。”刘丰雷表示。

 

 

 

马铃薯机收的繁忙场景


       “中化农业当保姆,种地打工两不误”。在百里洲的田间村头,这样的横幅随处可见。农民们对MAP带来的这一全新模式,从半信半疑到踊跃加入,从当初只愿托管最差的地块,到现在将所有土地交付中化MAP,不过半年时间。据了解,在去年托管3700亩的基础上,今年面积一举激增到20000亩,枝江市和中化农业正在酝酿制定新一轮的种植规划。
       “我们的想法是,先让中化种好百里洲的地,把这个模式巩固好,将其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的一个窗口,在这个基础上,在枝江全市复制,现在是马铃薯,下一步还要在水稻、蔬菜、水果上探索托管模式。”刘丰雷透露。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5-05/30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