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被洋专家认可的中国肥料

网友投稿  2017-10-27  互联网

碧晶管理团队于马德里理工大学与IAEA专家在一起

10月2~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IAEA)在马德里组织召开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带来的影响会议(Minimizing Farming Climate Change Enhancing Carbon and Nitrogen Capture and Storage in Agro-Ecosystems),上海碧晶肥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武远受邀参加,并在会上做了题为《碧晶硝化抑制剂肥料(NMAX)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的报告。据喻武远介绍,该机构与碧晶已合作好多年,FAO/IAEA用碧晶产品在全球30多个国家做了大量试验,对应用效果很认可。

洋专家找上门来

一个看上去与碧晶八杆子打不着的机构,是如何发现碧晶NMAX产品的?这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

喻武远说,这源于一个人———MOHAMMAD ZAMAN博士。ZANAN博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土壤科学家和植物营养专家,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原子能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带来的影响,通过新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调节和对植物营养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氯甲基吡啶肥料产品能够有效抑制氮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于是,他便在互联网上查找目前全球有哪些企业能生产这种产品,最后,他查到当时碧晶的母公司———浙江奥复托化工公司,他着手联系并与奥复托化工开始长期合作。这些年,ZAMAN团队用碧晶NMAX产品在全球30多个国家做了大量的试验。

经过几年的试验他发现,由碧晶提供的氯甲基吡啶肥料产品能够有效抑制氮流失,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进行的试验表明,氯甲基吡啶对玉米、大豆等很多作物增产效果明显。更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两类硝化抑制产品DCD(双氰胺)和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相比,由碧晶研发的氯甲基吡啶肥料产品碧晶NMAX用量少、效果好、温室气体释放少,更加经济实惠。

ZAMAN博士在会上发布研究成果,他说:“碧晶NMAX产品的表现令人振奋!不仅对农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

ZAMAN博士在报告里讲到,据统计,目前全球有65%的土壤资源在退化,相当于19亿公顷。更加严峻的事实是,很多退化的土地都产生于发展中国家。所以,世界需要好的产品来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对环境友好。“未来我和我的团队要把这些好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ZAMAN博士说。

NMAX的秘密

据喻武远介绍,作为高效硝化抑制剂的代表,氯甲基吡啶在1949年就已经商品化,主要在美国市场运用。根据统计,使用氯甲基吡啶平均能增产7%,在安全性方面,对人、环境、牲畜都没有危害,当时被誉为最佳的肥料“管理剂”。不过,当时被专家认可的产品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原因是氯甲基吡啶在生产方面存在一个技术壁垒———需要高温高压,一旦规模化生产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戴锋从2004年开始研究这个产品,2006年成功取得技术突破,开创了氯甲基吡啶在常温常压下合成的先河。此项技术的发明,使很难合成的化合物合成变得简单,也为日后碧晶NNAX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目前氮肥利用率太低,仅3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十几个百分点。氮肥的流失不仅带来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带来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喻武远说,“这么多年来,氮硝化抑制功能具有重大经济和环境意义已被证实,而我公司恰恰具备制备此类化合物的重大关键技术,为什么不把它产业化呢?”

从2007年开始,碧晶研发团队就联合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开始了氯甲基吡啶的产业化之路,如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先导化合物结构修饰、活性验证、在不同土壤中的活性试验、确定添加量、与同类产品对比、代谢及残留分析等,于2007年研发创制了碧晶NMAX系列产品。

“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开始碧晶只是将氯甲基吡啶产品和相关技术卖给国内复合肥企业,先后与国内几家不错的企业合作。从2015年起,上海碧晶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同时,与浙江巨隆以资本入股方式合作,将碧晶技术在浙江巨隆进行产业化。通过这种产研结合方式,目前碧晶NMAX产品年产量已达到50万吨,实现了从卖技术到卖产品的华丽转身。”喻武远说。

国内专家怎么说?

为了验证碧晶NMAX产品在肥料上的应用效果,这些年公司和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在机理方面做了很多研究,针对不同作物开发了更多的剂型,并在全国大量地试验示范。

喻武远拿出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施卫明出具的报告。报告中写道:使用氯甲基吡啶平均能增产7%,且对人、环境、牲畜都没有危害。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良欢和宓文海师生二人从2011年开始,就着手研究碧晶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他们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玡镇研究发现,在早稻上施用碧晶生化抑制尿素5年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不施氮肥、习惯分施尿素(PU)、硫黄树脂双包膜尿素(SPCU)、脲甲醛和SPCU 70%+PU 30%分别提高129%、9.7%、11.7%、5.6%和5.3%。而在晚稻上施用碧晶生化抑制尿素和SPCU 70% + PU 30% 5年平均产量最高,其中碧晶生化抑制尿素分别较不施氮肥、习惯分施尿素增产56.7%和9.6%。

在杭州市富阳区立山畈粮食专业合作社试验发现,施用碧晶NMAX“利时”稳定性肥料,与习惯施肥法比较,在减氮20%(16公斤/亩)的情况下,水稻亩增产85.4公斤,增收293元。若按淳安县27万亩稻田面积计,可增收稻谷2.3万吨,增加收益0.79亿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用户好评如潮

有了国际国内专家对碧晶NMAX产品的肯定,喻武远觉得推广的时候到了。据他介绍,从2013年以后,公司转变思路,一方面在技术上寻求新突破,一方面以作物为根本,开始推出碧晶作物专用肥系列产品,2016年又推出了水稻专用肥。“我们希望这样一个作物一个作物地做透、做深、做到极致。”喻武远说。

他介绍,碧晶肥料在东北效果特别好。

“比如跟我们合作的张强是昌图的种植大户,他包了2万亩玉米。接触碧晶肥料后,他第一年就用了50吨,用后发现根系更发达,种出的玉米品质更好,千粒重高,每亩能增产100~150公斤,今年一下就拿了700吨。他说,明年准备所有的玉米都用碧晶肥料,差不多要用2000吨。”

通榆县经销商于立波是碧晶的忠实合作商,从碧晶推出NMAX复合肥产品开始,她就代理。6年时间,她每年都会做试验田,其中碧晶的效果最好,千粒重比对照增加10%,并且不脱肥。“别的玉米地由于肥效逐渐散失叶片开始发黄,用碧晶的玉米田叶片依旧绿油油一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玉米专用肥可以和任何一个企业的比。”喻武远自豪地说。

技术开道赢市场

对于学植物营养的喻武远来说,他对技术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目前中国农业的痛点很多,比如肥料利用率低,土壤酸化严重、地力下降,农产品品质不高等,这就对我们的肥料企业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以作物为本。你提供的养分是作物需要的,被作物吸收了,且对整个环境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才有意义。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却是一个系统工程。碧晶这么多年的技术研发无不围绕这个核心。”

“首先从作物方面,在提供养分的同时,通过特殊的技术进行内源刺激,达到养分的高效利用;同时从土壤入手,改善作物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圈。”

喻武远介绍,目前碧晶的技术触角延伸得很远。一方面他们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检测和控制技术,达到肥料更精准地应用。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30多个国家进行的产品试验示范取得了不错效果,也为碧晶未来进入国际市场做了很好的准备。

“我们做好了下一步的技术储备。这一代的碧晶产品主要是生物碳,类似于生物刺激素,该技术集纳了好几个国际专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可在技术上领先8~10年。而这个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可解决当前农业的一系列痛点:借助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实现营养的高度转化,确保增产,改善农产品品质,同时环境友好。”喻武远说。

他坚信,作为肥料企业,只有技术突破,才有出路。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农业面临的痛点需要技术去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新型农民的出现会让农村的经营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会让大家关注肥料的效果。

聚合众力创大业

销售业绩的增长除了产品品质保障外,更离不开高效的渠道。而碧晶在渠道建设上也别出心裁。

喻武远说:“碧晶选择的经销商不同于其他的复合肥企业,我们找的经销商都是做种子营销的。这个群体很关注新技术,接受度很高,所以对碧晶的产品很认可。而且这些经销商与农户之间有一种信任,关系紧密,加上‘好种+好肥’的理念,能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经营效果很好;由于种子行业进入门槛比较高,这个群体整体素质较好,工作细致扎实,推广起来很容易落地。所以,尽管这两年市场很低迷,但由于这个经销商队伍不断寻求突破,大家的经营也有声有色,碧晶的销量也年年增长。”

作为一个技术新锐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为企业发展助力也一直是喻武远的梦想。近几年来,碧晶一直在筹划在创业板上市。在碧晶筹划进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碧晶推出了一项新计划,即邀请碧晶的经销商入股,成为公司股东,厂商联合,同舟共济,携手发展,共创更大的事业发展平台!

“国家提出‘药肥双减’行动,各类肥料增效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一种进步,说明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肥料利用率。而碧晶作为硝化抑制剂类肥料的代表企业,我们会在原有氯甲基吡啶肥料产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推出新品。同时,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让农民、农业乃至环境受惠于好技术、好产品!”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7-10-27/30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