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孙叔宝:专注做好品牌和服务的农药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网友投稿  2017-10-24  互联网

  2017年是整个农资行业跌宕起伏的一年,环保核查下的农药价格涨字当头,新《农药管理条例》的贯彻实行定格未来农药行业的发展。从上而下,无论原材料供应、原药制剂生产,还是传统农资经营,均面临打破、重组、瘦身、转型的局面。

  根据近期多家农药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其中15家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飞防、作物解决方案、过期专利成分、抗性治理、聚焦细分领域等相继成为农药企业在低迷态势寻医问诊的热点。新常态下,未来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近日,记者对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进行了采访。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


《农资导报》:新《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实施后,农药行业的机会在哪里?

  孙叔宝:第一,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新《农药管理条例》从各个方面对农药行业进行重新规范和整顿,将农药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赋予农业部门全面履行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指导全过程的管理职责。其中关于农药登记、农药生产、使用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了更严格规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农药单纯依靠仿制获利的时代即将过去,农药行业研发与创新是必由之路。农药创制难度很大,再加上现在登记资料和登记试验要求大幅度提高,以及对政策把握的尺度问题等因素,可以说研发和创新面临的困难重重,农药企业要认清形势,找准创新定位,可以从原药合成的工艺路线改造等方面着手,逐步发展到创制新有效成分。

  第二,生产形式可大幅简化,有利于推进集约化生产。委托生产开放,改变了以前每一个创新或仿制产品的登记证必须对应一个工厂,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工厂越多,其本质是效率低下、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违背了供给侧改革本意。委托生产开放会使产能集中到一些优势工厂,这些工厂会形成更大规模,从而促进工艺技术升级,促进环保、安全、职业健康升级。

  第三,重设经营许可,完善经营台账。实行经营许可制,设立行业门槛,建立农药经营人员培训机制,并对经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不仅能有效提高经营者业务素质,而且可以有效遏制销售国家禁用农药或其他违法经营行为。同时,经营者有义务向使用者提供农药的适用作物、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等。未来的农资经销商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和有服务能力的产品和供应商,这给那些专注做好品牌、专注做好服务的企业来带更多的机会。


《农资导报》:环保重压新常态下,原药价格上涨,企业限产禁产,将会对整个农药行业的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孙叔宝:环保重压下,将对整个农药行业产生三方面影响:

  第一,加快农药供给侧改革。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严格环境准入,促进提高新增产能质量。推进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为重点的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

  第二,促进农药行业兼并重组。环保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促使更多数企业选择重组兼并,行业洗牌速度正在加快。环保压力驱动下,再加上市场的优胜劣汰,会促使规范企业更强更大,而不规范企业将会难以生存。

  第三,提升行业正面形象。农药产业政策的日趋严格,政府、社会、民众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使环保问题上升为关系企业生存的头等大事,也为优势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农药行业全面刷新形象带来了契机。


《农资导报》:2017年上半年各大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上涨,否意味着行业开始回暖?

  孙叔宝:2017年上半年,我国农药行业和全球农药保持同步,行业整体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行业运行表现为营收微增,利润增幅扩大。可以说,2017年是我国农药行业发展关键的一年,一方面我国农药市场紧随全球农药大势,进入周期向上的拐点,另一方面,我国农药行业将迎来《新农药管理条例》、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的大考之年。从短期来看,中小农药企业未来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农药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全过程农化服务或服务农药产业链某些节点的理念。从长期来看,多项政策法规的密集颁布,为规范市场经营,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法规保障,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未来正规企业和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望进一步提高我国农药行业的国际竞争水平。


《农资导报》:自环保核查以来,原药价格变动频繁,制剂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才能避免对终端销售市场造成损失?

  孙叔宝:一是关注市场动态。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定期对中国农药价格指数(CAPI)进行公布,价格指数的公布量化了农药行业的变化,直观显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将直接影响相关各领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通过农药价格指数变化分析,使大家更理性的看待农药行业发展,减少盲目投资、扩产等行为的发生。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农药制剂与原药企业相比,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落后,导致行业集中度偏低,这与中国农药行业重视原药合成,轻视下游制剂加工和应用开发的传统有关。小而散的市场格局不利于市场监管,导致农药制剂行业不规范发展,假冒伪劣和违规添加禁用成分的产品横行,再加上农民用药知识不足,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环保压力增加,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上游农药原药和下游农户生产的集中度提升,农药制剂行业整合也是大势所趋,行业龙头将明显受益。

  三是制剂创新。制剂在植保产品及其生物活性、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严格的监管法规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和开发成本,致使企业将战场转向了制剂技术的创新。在这拥挤的买方市场中,更新颖、更高效、更胜一筹甚至一个简单的差异的制剂,就能让企业脱颖而出,获得绝佳的发展机会,并让其耗费巨资进行研发、监管支持和推广的产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是营销模式转型。在种植大户越来越多的当下,企业需要在技术服务和产品质量这哑铃型的两端做好规划,尤其是在技术营销方面,应该抛弃简单粗暴的降价、促销、赊销等方式,转而做好对渠道、对用户的服务。


《农资导报》:新形势下,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如何更好的服务整个行业?

  孙叔宝:

  第一,积极开展责任关怀行动

  成立中国农药行业责任关怀联盟,搭建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引导全行业广大企业和每一个员工认识责任关怀理念,自觉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实施责任关怀措施以达到改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第二,服务企业、服务行业

  充分了解企业期望和要求,依托自己具有的:战略管理、资源动员和整合、服务会员、服务政府、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的能力优势和各类社会资源优势,发挥好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担负社会责任等作用。


《农资导报》:请您对2018年农药市场关注的焦点进行预测,并给出解释。

  孙叔宝:第一,新型的服务体系。该体系是顺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比如代耕、托管、订单等服务方式都有很大的需求,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一些合作型服务组织、服务型农业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这几类经营性服务主体会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会有很好的发展。

  第二,“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之受资本市场广泛关注,不少行业巨头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农资电商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资行业转型升级这一话题,也进一步被看重。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交易方式。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的商业形式,并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研发、生产、供应、采购、销售和服务。

  第三,产业链。农资的生态产业链以农资仓储物流为核心,包括农药定制化生产、农资电子商务等在内的产业链业务,其目的是进一步补充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其优势在于,可以延伸主导产业,根据产业需求对接的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最终形成合作共赢的农资生态产业链。这种产业链运作模式会凭借着其多重优势而受到农资企业们的青睐。

  第四,作物解决方案。作物解决方案的提出紧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农药发展趋势及动态需求,是行业从业者思维与方法的转变,真正将农药使用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在新形势下,农药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单纯的卖产品向整体的技术服务转移,最终形成创新、共赢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7-10-24/30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