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一网周年庆典推出新计划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1-06  互联网

农一网为工作站成长起来的农技专家颁发聘任证书

□本报记者王献伟蒋善军

11月1日,是农一网成立年满一周岁的生日,同样是在去年的今天,同样是在钓鱼台国宾馆,这家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内首家农资电商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在这一年里,中央政府把“互联网+”定位为国家战略,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经历了一番渠道变革和思维转变。农药电商,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也在一片质疑声中,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从2014年11月1日上线至今,农一网共完成注册会员20余万,在线注册代购员2万多名,建设县域工作站县域物流体系800余家。农一网网上交易是从2015年3月份真正开始,截止到目前,交易额已经达到1.4亿多元。”在2015年度总结大会上,农一网董事长仲汉根向参会代表交出这样一份答卷。

“县乡村”模式打通农资电商最后一公里

在过去的一年中,农一网通过积极探索农资电商模式,对“互联网+农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首先,确定了“农一网平台+县域工作站+终端用户”的运营模式,解决了产品的正品问题、物流问题和技术服务问题。

第二,提升了农一网的品牌影响力。2015年,农一网利用传统宣传手段和现代化宣传手段相融合,快速的扩大了农一网的行业品牌影响力。

第三,完善了农一网网站的系统建设。2015年,农一网完成了电脑端的农药商城在线交易系统,农一网手机APP、移动触屏版、微商城系统的建设,使得用户通过农一网可以完成下单、购物、收货、售后服务的完整体验,这都是农资电商的首创。

六大变革刀刀切入农户痛点

那么,农一网取得如此快的发展,究竟解决了现实中哪些痛点?仲汉根将这一成就归为6点:第一,农一网上架的所有产品,让农户购买产品能够看得明白;第二,农一网目前已经完成七大中心库和800家县域工作站的物流库建设,解决了农资电商物流问题;第三,3000基层在线植保专家顾问团,解决了在线植保技术服务问题;第四,网上下单交易,解决了农资赊欠问题;第五,促进了渠道扁平,为农户节省农资购买成本30%~40%;第六,农一网对上线企业、上线产品进行严格的评审,保证正品、利于溯源。

农一网副总经理王兴林在会上表示,农一网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围绕着“卖农药就是卖技术”这个理念开始的。农一网首先上线的是草甘膦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让大家先感受到电商的好处。其次是差异化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来解决局部地区不同作物的疑难杂症。第三就是进行产品组合,推出作物解决方案。农一网现有入驻企业40余家,拥有强大的产品资源。第四,就是打造一个强大的接地气的专家团队,及时解决农技服务的问题。

谈及未来的发展,仲汉根表示,农一网2016年计划目标是完成县域工作站1000家,发展代购员30万个,上线产品300个,网销金额5~10亿元,将农一网打造成农业电商的综合平台。

与客户实现共赢

江苏腾龙实业集团是第一批入驻农一网的农药企业,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公司董事长肖建中感触很深。肖建中认为,农一网为入驻企业构建了一个品牌建设、产品展示、植保推广、便捷营销、应用信息反馈的综合体系,创造了产品直销,企业以销定产、网上下单销售的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来渠道销售模式的弊端。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让企业能够直接、实时地掌握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和销售动态数据,引导企业高效安排生产。

农一沾化工作站启动于2015年4月3日,工作站严格执行农一网线上梯度价格,现货现款,透明的价格、公开的利润分配很快得到认可,迅速形成销售、代购、团购,部分商品形成预售。站长杨超告诉大家,农一网让他实现了“弯道超车”,彻底扭转了“农资赊销”的局面。下一步,杨超将升级宣传,进入农资电商的地推模式;拿出政策方案配合镇村级工作站、代购员做预收款、预售产品工作,并针对当地用户,做出“农一产品种植作物全程解决方案”。

会议当天还上线了国内首款农资电商微营销平台“农一通”,并启动运行农一网仓储物流配送体系。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5-11-06/30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