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别让“大处方”吓跑客户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2-05  互联网

“大处方”原指医院的医生为了多销售药品,违规给病人开的处方。某些利欲熏心的医生,为多卖药多拿提成,把本不该开的药给患者开上,这不但增加了患者负担,而且还给患者带来痛苦。那么,开“大处方”的现象在其他行业有没有呢?

近几年,在农资行业,也经常看到有些农资经销商给农民开的“大处方”。农民到一些农资店买肥、买药,很少买到单一的农药和肥料。杀菌剂往往一次要买三四种,多者五六种混配在一起,商家美其名曰:“打包销售”。笔者就在一家农资店里看到:一位农民为买一亩大棚西红柿所需要的底肥,满怀诚意找到这家农资店,要求农资店的老板给他开个肥料配方,没想到商家给开出的肥料配方除了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微肥还有其他功能肥,如硅肥、钙肥等。好家伙,一算账,一亩大棚仅底肥一项就要花费3600多元,农民拿到处方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因为带的钱不够,只好放弃购买。实际类似这种被“大处方”吓跑的客户还有很多。

这些农资店的老板为什么热衷于开“大处方”?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重视眼前利益。好不容易有客户上门,哪能轻易放过赚钱的机会,能多卖一点就多卖一点,所以,不管作物需不需要,为了自己眼前的一点私利,给农民推荐的产品越来越多,处方也就越开越大。一些农资经销商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卖给农民的都是正品货啊!”在这些“大处方”中,即便商家卖的是正品,但由于不切实际或过量要求农民使用这些农资产品,直接加大了农民的生产成本,给农民造成不应有的负担。严格说,让农民过量使用农资产品,也是一种欺诈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二是农业知识欠缺。有些农资经销商和农民仍然抱着老观念不放,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实际现实当中并非如此。作物要高产,肥料不但要施足,还要施得巧、施得好,尤其是中后期的科学管理很重要。肥料和农药使用都应掌握一个量和把握一个度,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增产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减产或发生肥害、药害。同时,“大处方”也反映出部分农资经销商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还不能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茬口,向消费者推荐合理的用肥用药配方。

诚然,农业发展离不开投入,但这个投入并非是盲目的,现在从县级到镇、村两级农资经销商都在转变经营思路,都重视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聪明的农资经销商在指导农民生产时,不再单一地向农民硬性推荐产品,而是帮助农民科学选择和正确使用产品,还要给农民提供一些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多数农民已趋向理性消费,他们在购买农资产品时,不但要看牌子、看质量、看价格,还要看投入的整体成本。从长远看,农民种地关心的是产量和最终收入,作为一个合格的农资经销商,要在保障农民产量不降的前提下,尽量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这才能永久地赢得农民的信任。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4-12-05/29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