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肥企调结构调出活力

网友投稿  2013-06-28  互联网

□李文峰

日前,从山东省化肥协会传来消息,1~4月,山东省化肥行业(按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2%和73.1%。在当前化肥市场产能过剩、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组经济数据意味着山东肥企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山东省化肥协会会长杨春升介绍,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是全行业共性问题,企业或亏损或薄利。山东肥企表现之所以抢眼,关键是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坚持肥化一体化发展,以下游化工的优势弥补了上游化肥的不足,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企业,他们在原有化肥业务基础上,调整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下游化工产品,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甲烷氯化物、丁辛醇、双氧水、高氟聚合物、己内酰胺等肥化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条。

“现在我们拥有40多种化工产品,年制造化工装备容器10万吨,具备年产180万吨尿素、150万吨磷复肥的生产能力,形成了煤化工、盐化工一体化发展格局,年销售收入近300亿元。”该公司董事长张金成说。

与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也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位在实施相关化工产品多元化战略上。

该公司总经理常怀春介绍说:“单一的化肥业务竞争激烈,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创效空间小。为此我们在完成首套大氮肥国产化任务之后,多元化发展成为公司发展的迫切选择。通过几年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年产180万吨氨醇、150万吨尿素、25万吨DMF、40万吨醋酸、3万吨醋酐、16万吨己二酸、15万吨硝酸、5万吨乙二醇、3万吨甲醛的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调整正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该集团公司1~4月数据亮点纷呈,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5%。

寿光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合成氨为起点,大力发展煤化工、炼油化工、生物化工,也成为肥化一体化发展的佼佼者。目前,该公司煤化工产业年产能已达到90万吨合成氨、150万吨尿素、50万吨甲醇、60万吨复合肥的规模。

“在炼化产业上,我们已形成了百万吨炼油、20万吨碳四深加工的规模,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交叉发展中迈出可喜步伐。”该公司总经理杨志强说。

同时,他们在生物化工产业上,淀粉、

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维生素C等差别化产品相继投产,切实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山梨醇装置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山东奥宝化工集团则通过强化氮磷融合,实现了肥、化融合发展。他们通过搬迁改造,形成年产18万吨合成氨、联产6万吨甲醇的生产规模,完成化肥、化工两大系统的有机对接,降低了复合肥生产成本,吨氨综合能耗降低200千克标煤,年节能3.6万吨标煤。

“更为可喜的是,一批规模较小的化肥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了,并在肥化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相当坚实的步伐。”杨春升说。

沂南舜天化工是个年产12万吨合成氨的小化肥厂。他们着手建设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工程余热与造气、复合肥建成一网、综合回收,形成尿素—三聚氰胺—尾气—尿素的产品链。他们还利用当地优势,建成万吨胶粉生产装置,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载重系列舵胎硫化橡胶粉加工工艺、自主研发的利用废旧轮胎生产高强力橡胶粉新工艺先后通过了省科技鉴定,各项技术及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肥化一体化发展让山东肥企实现跨越发展。截至目前,省内肥企先后开发建设了双氧水、三聚氰胺、有机胺类产品、硝酸盐类产品、苯胺、甲醛、聚甲醛、甲酸、醋酸及下游产品、工业及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不少产品己成为市场的主导,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在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上,山东肥企走在了全国前列。”杨春升高兴地说。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3-06-28/29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