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芭田――配方肥产业化高端对话文字实录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4-27  互联网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8年,为国家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多大的贡献?2012年农业部确定了100家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企业,2013年还将增加100家,这对配方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怎样的推动作用?作为2013年全国肥料“双交会”的开场戏和重要活动,“配方肥产业化高端对话”上,企业负责人频亮“高招”,领导、专家精辟“点评”。

  主持人:高 杨  农民日报社记者
  嘉 宾:何才文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
      张福锁  农业部测土配方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林翠兰  广东省土肥站副站长
  企 业:段继贤  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本场对话主持人高杨。今天我们的第四场对话邀请到的企业嘉宾来自我们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农艺师段老。大家都知道我们段老应该说是我国土肥界的老专家了,他今年已经70多岁,但仍然为我国测土配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欢迎段总。今天一起点评的专家有我们很熟悉的农业部的何司长,还有我们著名的张教授,那位我介绍一下,是我们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的副站长林翠兰女士。也欢迎您!

  段继贤:尊敬的何司长、尊敬的张教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配方肥产业化高端对话。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和今年“两会”提出了建设美好家园,我们测土配方施肥通过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是我们每个企业的使命,也是我们实现建设美好家园的一项重要措施。芭田公司成立初期就是以“科技予农,富强大地”来开展科学施肥的,按照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作物,提供不同的肥料。大家都知道,配方施肥是一项利国、利民、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芭田公司始终重视配方施肥工作。2009年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专门投资一个亿,建立了科学生态的模式,专门做配方施肥工作,我们也大胆地创建了“和原生态模式”。和原生态的模式,我们的思路是从三个故事来得到启发。我今天把这三个故事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家来共享。

  段继贤: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我们广东省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方。一般农民也就是种两三亩地,但是广东省有一个特点,农业作物是非常多,复种指数也比较高。这位农民是当地的有名的种植农业户,但是他种的作物品种又比较多,一个是水稻,一个香蕉,还种了几亩蔬菜。这样他就到市场上去买专门适合于蔬菜的复合肥料。但是他其他作物的肥料就不能得到保证,所以他就非常希望能够提供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的肥料。

  段继贤:第二个故事,也是我们广东省,发生在深圳市的故事,这个农民是一个种菜的能手。这个菜农他根据他种菜的特点,科学使用复合肥料。他的菜在当地的菜市场上很受我们客户的欢迎,但是他的菜比一般的菜价要高一点,但是我们的客户还是争相买他的菜,他的菜比谁的菜都要提早卖完。但是后来这个菜场撤掉以后,他到别的地方去卖菜,他的菜相对来说就不如原来卖的价钱好。但是他的产量,因为他的种植量非常高,后来他就找出了一个方法,还是使用高端施肥方法,走产量高的模式。我们得到了一个启发,农民蔬菜要有品牌,农民蔬菜要有好的质量。

  段继贤:第三个故事,我们到深圳市很多中药店找中药师,当地的市民都到中药店里去抓药,针对情况来抓药治病,效果也比较好。从这里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作物特点,给农民使用不同的肥料。

  段继贤:通过上面三个故事,对我们创建芭田模式的启发非常大。然后我们就提出了一个科学模式,科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我们减少了肥料的中间环节,我们把肥料的终端向上引,引到生产客户。第二,我们减少了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第三个特点,我们给农民提供个性化的肥料,让农民随时随地随便来配置肥料。谢谢大家!

  主持人:段老刚才讲的时候,我想林站长肯定很有感触,因为我们广东都知道,我们的广东地形多样,气候多样,农作物品种多样,我想咱们广东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也有它的特色和特点,我想请您结合咱们广东的工作,同时结合我们芭田的这种模式,谈一谈您的看法。

  林翠兰: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各位来宾,还有中国农业新闻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推广我们测土配方施肥,总结我们配方模式的经验,推广我们芭田科学施肥的模式。我们广东省也是从2005年以来在农业部和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领导下,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这项工作。到了2009年已经实现了全省主要农业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全覆盖。到2012年,总共投入的测土配方施肥的资金已经达到了2.5亿元,推广测土配方试点的面积也是达到了2.35亿亩次,我们这几年中一共采取了30万的土壤样品,做了3600个实验,发布了配方肥的配方1300多个。

  林翠兰:这几年来我们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效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以下三点:第一,我们基本上摸清了主要农业县的土壤养分状况,这个是弥补了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我们对土壤状况不了解的缺陷。建立了县域耕地土壤的信息系统这个体系。第二,完成了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开发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第三,合理施肥。全省能够减少不合理的施肥,2012年已经达到了12.7万吨,节本增效40亿元。其中比如说主要农作物水稻每亩可以节省肥料4.9公斤,节本增效130多元。这是我们的三个成效。

  林翠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测土、配方和合理施肥是三大部分,测土和配方都是由我们农业系统和专家在田间地头或者实验室完成的。施肥这项工作就牵涉到方方面面,包括农民,包括肥料生产企业和肥料销售企业。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一步,合理施肥,他们推广配方肥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探索配方肥合理的模式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芭田公司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我觉得能够以一个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眼光,把我们政府的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期两个成效,一个就是耕地资源的信息系统,还有一个是专家的施肥系统,充分利用起来,然后生产出各种个性化的肥料,推广给农民使用。可以说是为我们政府和农民推广配方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和方法、模式。也使自己的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上升一个新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林翠兰:实践也证明,芭田的和原生态这种模式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成效显著的。我在这里就说一下芭田和原生态这种模式是怎么样非常适合我们广东的特点呢?首先一个,刚才段总也说了,我们广东省是人多地少,地块比较小。农民在种植作物的时候,就非常希望有有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希望到市场上买到一些肥料。刚才段总说的第一个故事,这个农民的地种有好多的作物,但是他买到了蔬菜的专用肥来用于不同作物的施用。所以芭田的模式非常适合这种人多地少、地块又小、个性化的需求。第三,我们广东非常适合农作物生产,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都有农作物的栽培。那就说明我们肥料的销售不单单是在春夏旺季,我们一年四季肥料销售都有需求,我们芭田和原生态这种模式,自然化的小型配肥机在销售点里就不是说在关键时候才起作用,其他时候都闲置,一年四季都有农民来买这种肥料,配置他需要的个性化的肥料。这是第二个,非常适合我们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年四季都需要肥料的购买。第三,我们广东人多地少,土地的产出、综合生产能力比较高,价值比较高。所以农民在投入方面非常舍得,可以说高投入高产出的一种模式。举个例子我们冬季的马铃薯种植,每亩扣除成本的纯收益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他如果连片种植的话,这一个冬季的马铃薯就够了,所以他很舍得投入。对于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如果在增值部分价格上他能够接受,也就能够保证他的效益。第四个方面,符合我们农业部的大配方小调整的政策。这里我仔细说一下和原生态是什么模式,它是智能化的配肥机,但是它配肥的原料来源是芭田公司提供的,就是芭田公司的原粒,这个原粒其实就是我们农业部门推广的大配方。这个配方也是经过农业部门登记的。这个大配方里面是适合全省性的,对于你这个地方个性化的服务就可以进行小调整,在你的产地上适当按照你的要求,添加一些其他的,比如你们需要钾或者磷就可以添进去了。这个原粒就跟我们普通的智能化的配肥机不一样,智能化配肥机很多地方是农民买的基础性的肥料,就是尿素、钾肥、磷肥等等这些在现场配,那么芭田公司这个模式是他提供的大配方,然后你在现场根据个人的要求进行小调整。

  林翠兰:从这几个方面,芭田的和原生态模式对我们广东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到了2012年,由于芭田公司的配方肥是针对性强,配方肥的质量有保障,因为它的原理都是芭田公司自己全程控制质量的。价格上它还是有适当的优惠,技术上又提供服务,所以说在广东省受到了农民的欢迎。2012年底它在全省11个地级市、15个县市建立了配肥站,配置了11台中型的职能化的配肥设备和28台小型的,还有48台手动的配肥设备。这说明他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他也是在不断地摸索,有几个层次,有中型、小型和手动式的。所以2012年他的这种配方肥的推广量还是比较大的,在我们农企对接企业里面占了第一位,是3.5万吨。

  林翠兰:再说一下这几年来芭田这个模式启动的比较早,2005年就开始了,中间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我们智能配肥机在现场的时候不能得到其他部门的认可和理解,他们总觉得你这个配肥机是现场加工,没有生产许可证,他就不能理解我们这是按配方来生产,不经过市场销售,是为农民度身订做的,不能理解,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遇到了一些阻力。今年在农业部的努力下,和工信部、质监局联合发了一个文,加快配方肥推广的意见,这里面明确说明了,这种小型配肥机如果年产量在两万吨以下,或者说每小时是2.8吨这种规模,它是不需要纳入登记和生产许可证的范畴的。这项政策的出台,应该对于芭田和原生态的这种模式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3月份农业部也在开封开了一个全国的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现场对接活动协议,我们省也是贯彻落实会议的精神,认认真真做好配方肥的推广工作,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广配方肥。我们2013年的目标就是全省建立100个配肥站,在每个配肥服务中心都要配置一台触摸屏,这个不是说形式上的触摸屏,这里面配置了我们配方肥专家施肥系统的,每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站都要配不到10个触摸屏,真正解决配方肥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配方肥走入千家万户。

  主持人:谢谢!对于芭田的情况了如指掌。段总,您讲的第三个故事我印象很深,相当于我们测土配方施肥是农民拿着药方到药房抓药,造一种私家肥的方式。刚才我们站长在讲话当中我也捕捉到一个观点,我们近期国家,包括部里面对于这些中小型、小型配肥站这样一个模式有一些支持。我觉得这样一个倾向,这样一个方向对咱们芭田和原生态是不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在这一方面我们下一步怎么坚持?

  段继贤:刚才林站长对我们芭田和原生态模式讲的很明确。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和原模式第一个大的优势,省掉了传统施肥的三个环节,节省了运输成本、渠道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第二块,和原模式打造了复合肥行业的低碳发展模式。据有关专家统计,我们减少的这些环节和加工环节,可以做到一亩减少一吨氮的排放。第三个模式,也是我们和原模式用了以后,因为它是增产增收的专利,我们注入了增效技术、缓控释技术、中微量技术,使每一个颗粒的复合肥料都营养全面,利用率非常高。第四,通过我们的软件与硬件结合,使小型的配肥服务与IT结合,实现了终端肥料的专业化,集合政府、专家资源,以贴近终端为优势,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免费实效的农业技术服务。这是我们芭田的四大特点。

  段继贤:那么我们芭田作为一个企业,它的增值模式是什么呢?我们芭田的增值模式主要是这样的。一是来自我们生产环节带来的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复合肥二次加工成本。二是通过原有的芭田专利技术,大大减少了成本。三是通过服务,教会农民使用配方施肥,提高增值。作为一个企业,企业要增值,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农民增值,我们达到了三个增值20%。我们的肥料利用率要提高20%,农民增值20%,成本要节约20%。

  主持人:谢谢段总。我下面想请咱们张教授谈一下,刚才我们在对话里面,我们出现了一个观点的交锋,我们觉得很多企业搞大配方、小调整,芭田这个模式是一种私家肥的模式。刚才段总介绍了,芭田是把盈利点和制胜点放到了产业中,在其他方面节约成本。我觉得您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模式或者将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见或者点评一下,给我们引领一下道路。

  张福锁:谢谢主持人!刚才段总讲的芭田的模式,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因为实际上你听到咱们前面几个做的测土配方施肥比较好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减少环节,也减少这个环节里面的成本。芭田这个模式,刚才段总没有具体说这个细节,你在销售上减少三个环节,其实包括包装,包括其他的运输等等很多环节,他都节省了。我觉得这是这个模式里面最大的一个特点。所以刚才我们林站长也谈到了,我们这种模式也符合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他用的是全省的基本的大配方,然后根据当地情况,再到当地的配肥站做小调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芭田的探索我觉得跟刚才台沃的应该说,台沃这个模式给我们在县一级的农企结合、直接下田,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芭田这个例子我觉得更多的是给我们化肥工业提供了一个怎么走的方向。因为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中国的化肥工业是走美国的配肥式的模式,还是走欧洲的复合肥模式,这到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觉得这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对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未来这个模式决定了你将来发展的前景,我觉得芭田在这方面做的探索应该是很有价值的。

  我的建议,如果要是让我对芭田提一点建议,我觉得段总应该把他们做的一些成功的,甚至有些不太成功的,不太符合你原来理想的,我觉得把这些详细的结果应该公布出来。因为我们不能停留在这次交流会上,我们说我们做的不错,没有深入到细节里面去,比如说你在哪一个环节上有技术进步,在哪一个环节上,你通过技术进步增值了,在哪个环节上我减少了增加成本的技术,我还有什么改进的潜力,我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我应该怎么去做这个事。我觉得这样对我们农业部农企结合的行动来说,我觉得芭田如果做出一个践行,需要拿出更详细的结果,然后让大家去学习,让他们去分享。我知道企业怕别人拷贝自己的东西,他们花了很多精力来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别人没有花很多的成本,也没花很多的精力,拿过来就用。但是我觉得肥料这个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普及整个社会、惠及整个社会,惠及全球农民的一个技术,你肥料技术除了一些高新技术,除了自己特殊的技巧以外,大多数的技术应该是大家都知道,只不过你在主张、组织、应用的过程当中,你比别人做的更好、更巧妙。我觉得这些东西可以让大家去学习,也是给我们中国农业、中国人民做贡献的。当然你作为带头企业,你还是有你的利益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还是鼓励芭田在这一方面走的更快一点。

  张福锁:芭田90年代的时候做的像肥料的配比的变化,我觉得在全国也是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氮磷钾的配比,他们过去做的一些。这些人们是我们肥料生产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也希望芭田把过去的东西持续总结、分享,不要以为别人学会了,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实际上我们国家这些肥料的配比、这些灵活运用还是非常重要的,它没有过时的部分。所以让我提点建议,我就提这几条建议。

  主持人:谢谢张教授!教授给我们芭田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觉得不光自己发展,而且要把经验,包括自己一些不足的地方,要拿出来分享,有一个引领的意识。这方面也给我们媒体提出了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对一些在行业内引领的企业的梳理和报道,让大家对这方面都有所了解,取长补短。我们讲点未来发展的事,段老,我们知道芭田在未来三到五年有一个比较宏伟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全国建的有很多的中心站,我们要建立很多的配肥点,包括建立配肥的中心,那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将来芭田在未来如何去布局这样一个大的盘子,有什么发展的目标。

  段继贤:首先谢谢我们张教授给芭田指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要做的事。总的来讲,和原模式实行三年来讲是健康的,也是合理的。首先我们芭田的这种模式得到了各级相关领导的重视,特别是我们农业部的种植业管理司,我们两任管肥料的司长都亲自去指导,我们全国农技中心站长、副站长以及相关处都去进行指导。同时我们这项工作得到了国际水稻所专家的认可。第二件事,农民欢迎,农民受益,我们在广东省实行的这种模式,也是农业户实行的农企对接的这些县,他们一块共同实施这种模式,我们供肥达到了9万吨。

  段继贤:第三,张教授所说的,我们和原在实施过程当中总结了经验,也总结了教训,在不断地改进。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实际上刚才林站长也讲了,我们实施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难点。最突出的一个环节就是流通环节对这个模式不认同,第二个是农民,农民还有一个认识的问题。第三,对于企业来讲,费用成本是比较高的。我们针对这三个难点在不断改进提高。特别是今年农业部信息产业部出台的这个文件,使我们这个和原模式增加了飞翔的翅膀,有利于加快发展,我们天天为这件事开展头脑风暴,那也是很多的,而且甚至是封闭,不能运行。同时这件事也特别感谢农民日报,我们农民日报也积极向政府反馈,农业部积极采取措施。我想这件事不只是和原的事,是整个对我们全国的配方施肥的一个很大的推进。针对新的形势,去年相关领导到我们芭田去,以至和原的现场看,我们今后的目标是三个方面:

  段继贤:第一种模式,配方施肥建立的是整县制的模式。这是我们当时非常提倡的,在我们广东省对接县整县制地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叶司长在全国配方推介会提出中成药模式。第二种在肥料零售终端建立服务,为农民提供现场的配置方案的服务,扩大配方施肥的范围。第三,刚才很多企业谈到了,我们芭田公司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直接服务于种植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经济服务组织,指导他们自己配置个性化的配方肥料,即农民煎中药的模式。我们在原来的机器配备模式上,我们专门研究了一种适应个体、农场小型组织的设备,简单化、成本低。我们把这些工作作为2013年的一个重点,总的围绕着这三模式,我们2013年首先是抓好广东省的对接县,这是我们的根本。同时我们相应抓好海南、广西、新疆这几个外省,这是我们总体的战略。谢谢!

  主持人:谢谢段总!最后我想问问何司长,因为今天我们讲的这么多,我们谈到了路径问题,谈到了取得的成绩,包括段老也谈到了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作为主管部门,因为我们现在配方施肥工作已经进入到了转型阶段,进入了一个关键期,这个时候作为我们主管部门,怎么能够让配方肥下田入地,请您谈谈您的观点。

  何才文: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国家支持七八年,应该有一个说法,应该要落地,应该见到成效,关键是怎么让配方肥适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今天上午实际上这四家企业,和专家们一起讨论,主要是一个科学施肥的问题。刚才几位也说到了,我们的科学施肥方式多种多样,各种有效的形式都可以。比如什么施肥方式的改进问题,高效缓释肥的施用问题,水肥一体化的问题,还有重要的就是测土配方肥的施用问题。所以今天探讨的这个确实非常好,很有意义。对于农民日报对于农业兴旺做的这次活动表示感谢!

  何才文:针对你刚才提到的配方肥怎么能够落到田地的问题,我想农业部门和企业应该做些什么?推广配方肥很重要的是要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第一,企业要有效益。第二,农民要能够增收。第三,农业部门的公益化的服务。这三个方面有效地结合的话,对于我们推广配方肥的应用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方方面面可以得到它所该得到的一切,应该说对配方肥的推广有很大的帮助。

  何才文:那么我们企业该做些什么?我们政府部门、农业部门该做些什么?我想因为时间问题,我简单地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何才文:第一,企业我觉得在推广配方肥方面,因为配方肥作为国家的一项政策,在前几年主要是国务院出台了一些政策,推动配方肥的这项工作。作为国家出台这项政策,企业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有一种服务农民的意识,这种意识要有所增强。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在服务好农民的同时,使农民能够多应用配方肥,服务好农民的同时,自己相应的也有所收益,首先要增强一种社会责任感,服务农民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主动搞好服务,前期不做相应的投入,亏损之后再去推广,这样的话对推广配方肥,我觉得可能未必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上午这四家企业我觉得做的非常好,都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前期都有所亏损,那么在总结经验之后,对企业的发展也壮大了,对配方肥推广事业也促进了。这是第一个方面。

  何才文:第二,企业应该积极地探索各种良好的服务运行机制。探索多种有效的服务方式,让农民能够广泛的接受认可。企业服务的运行机制确实也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看了几个企业在推广配方肥方面的典型案例,做的非常好,刚才芭田这个,深圳的,我去看了,确实做的非常好。有一个乡镇,芭田给的配肥机,配的有电脑,按作物产量目标输入需要的配方,自动制造出来配方肥,农民很简单很方便地拿到田里去施了。芭田公司每台机器10万块,投入到每一个乡镇。这也是推广配方肥非常有效的方式。

  何才文:另外一个,我前不久去了吉林的殷都,可能在座的包括教授、司长都很清楚,他现在做到一点,农民打一个电话,12580,拨打这个电话之后,你输入你在的区域,它自动已经定位了,你要输入你的目标产量等等,马上收到短信,给你配肥的一个建议马上就出来了。这种都是利用了我们前期的测土和配方的成果,达到我们推广配方肥的这么一个目的。我觉得短信服务可以在总结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推广,这个确实非常好,对农民非常方便。这是第二方面。

  何才文:第三,咱们农业部门要做什么?在推广配方肥方面,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也都做的非常好,我们农业部门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刚才几位有谈到了,我们段总也谈到了,第一个,我们在前不久出台了推动了三部局文件的出台,这样对规范市场的管理,推动我们配方肥事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三部局的文件非常及时,非常有效。另外搞了农企对接,今年在去年100家的基础上我们扩大到了200家,每个县有2家企业去对接,这样在进一步对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第三,要推广大配方,推荐大配方,按照大区域,适应大作物,来推荐大配方。这是三个“大”。按照大区域,适应大作物,推荐大配方。我们要给专家们一起,我们张教授、张组长是配方施肥的组长,也是在组织专家制定按照不同区域,根据不同作物,制定不同区域大的配方,准备向社会上推广,供企业参考,按照大配方生产配方肥,这样的话企业可能更加有积极性,企业的效益可能会更加有显著的增加。再一个,配方肥也能够真正地落到田间地头。所以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推广大配方的问题,我们张组长已经在积极制定这个制度了,组织专家进行科学的论证,我们向社会免费提供,供企业生产。

  何才文:第四,鼓励特色高效作物施用小配方,按照个性化服务的方式,要组织制定小配方。要因地制宜,因为特色高效的作物上,如果说企业需要,你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小配方,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样的话可能在肥料价格方面、服务方面会有所提升。但是它效益提高了。所以我们也在鼓励企业和农场主或者涉农企业研究小配方。

  何才文:第五,充分利用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和涉农企业,来推广我们的配方肥。这些单位或者说这些组织,应该是我们推广配方肥的排头兵,配方肥可以通过他们的手推到田间地头,也是我们推广配方肥的一种有效的载体和方式。所以企业也可以跟他们紧密结合,多找路子,多想办法,来设计出不同的配方肥来推广。

  何才文:我们实施八年的测土配方施肥,测土可以说效果非常好,全国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数据,配方也提供给企业,也做的不错,我们接下来怎么样把配方肥施用到田的问题,真正解决好、运用好,使农民真正能用上配方肥,让我们国家的生态更加美好。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司长的发言!我们今天上午的四场对话到此告一段落,感谢我们的领导、教授和全国各地的土肥站的领导,以及我们各个企业的代表。最后,何司长给我们讲到了如何使配方肥下田入地的问题。我觉得在今天下午我们进一步把我们的话题深入,让我们的话题和我们好的思路也能下田入地。感谢大家参与,谢谢,下午见!()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3-04-27/29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