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氮肥企业脱困最终还得拼产品

网友投稿  2008-04-18  互联网

□特约记者陈继军武保洲

去年7月份,有关媒体以《民营化激活了陕西小碳铵企业》为题,对陕西小氮肥企业生存状况进行了报道,指出民营化是小氮肥企业摆脱困境的较好出路。

时隔8个月,当记者再度走访这些小碳铵企业时发现,民营化仅仅是他们寻求生存的第一步,那些走了民营化之路但只实施了管理机制创新的小企业,虽然暂时化解了资金危机,却没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只有那些在民营化同时实现了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的企业,才真正摆脱了困境。

2005年,陕西城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而被温州私人企业家收购并控股。在实施了一系列内部改革、明晰了产权后,该公司先通过技改扩大了合成氨产能,后成功实施了碳铵改8万吨尿素再扩至13万吨尿素的技改,2006年又上马了2万吨/年联醇项目。结果,在2005年,也就是企业改制当年即实现扭亏,2006年实现利润800多万元,去年实现盈利1000多万元。

“虽然今年原料价格、运价、检维修费用等都大幅上涨,但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技改项目将大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加上尿素、甲醇市场目前都不错,企业今年实现1000万元盈利目标没有问题。”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与城化公司一样,陕西扶风县氮肥厂在实施公司制改造的同时,于2005年率先上马了5万吨/年联醇装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如果当时未上马联醇装置,企业恐怕早就不行了。”

陕西汉中市氮肥厂的产品多元化步伐迈得更早。2000年,在小碳铵企业日子还算安稳时,该厂就意识到单一碳铵产品的潜在风险,果断参股青岛啤酒汉中有限公司,同时出资设立农资经销公司,把经营范围由碳铵扩大到农膜、农药和啤酒。该厂副总经理魏向东告诉记者:“2007年,虽然化肥板块出现了亏损,但由于啤酒饮料和农资经销取得了较好收益,企业总体没有亏损。目前公司正在进行2万吨/年联醇项目的前期准备。”

据了解,陕西省目前存活的小碳铵企业共有16家,其中盈利的有5家。这5家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不但较早实现了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造,而且在产权明晰后迅速通过技改或资本运作,扩大了产能,增加了新产品,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11家企业中,有7家虽于2005年前后进行了所有制改造,但因未同时进行产品创新,在经历了两年短暂的盈利后,在2007年以来成本大幅上涨的打压下,又开始亏损。剩余4家小企业,则既未进行所有制改造,更没有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在亏损,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包袱。

“去年公司亏损了110多万元,今年情况更糟。”陕西蒲城秦盛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长城向记者诉苦道。他说,2005年,浙江和福建人合伙承包了蒲城县氮肥厂,组建成立陕西蒲城秦盛化工有限公司。由于新公司在用人制度、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压缩了管理和运行成本,所以,2005~2006年一度扭亏为盈。但去年以来,由于成本大幅增加,企业产品单一,重又出现亏损。今年焦炭价格再度大幅上涨,企业的亏损更加严重。“当时在改制的同时,就应该对生产装置也进行技术改造,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王长城惋惜地说。

而刚刚承包了岐山县氮肥厂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为了使岐山县氮肥厂能够长期生存,他在与该县政府签订了承包合同后,立即进行了用人制度和成本核算及产运销制度改革,并加快了4万吨/年联醇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今年扭亏,明年盈利。



http://farm.00-net.com/news/8/2008-04-18/29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