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造生态环保领军企业

网友投稿  2017-02-07  互联网

□本报记者王军

践行低碳农业

“治理土壤污染与保护环境是近年来政府关注的焦点。很多企业谈此色变,认为资金投入高且推广不易。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教给农民如何使用深奥复杂的农业高新技术和产品,就能把科技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小明表示。

大众农科创建于2002年,是一家立足资源循环利用为起点的环保农用化企业。作为中国低碳环保农业的践行者,自创建伊始,大众科技就秉承“低碳高产—做最具性价比的农资产品制造商”的企业使命,为土壤修复、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做着不遗余力的努力。

林小明说,2003年,大众农科率先制订并推出6项土壤调理剂企业生产标准,填补国内此项技术之空白,开中国土壤调理剂生产标准之先河。产品先后获得东莞市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三项国家循环经济认证、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国家有机食品生产资料认证、国家重点新产品资料认证。作为国内首家提出并实行低碳农业战略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大众科技目前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资源循环利用农用化企业之一。

“我们要做中国生态环境与土壤健康的守护者而不能做破坏者,这是企业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时代对大众农科的要求。”林小明为大众农科的发展描绘出一幅蓝图。

据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土壤污染的治理与生态保护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作为环保农用化企业———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在对土壤调理剂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上,该公司用十余年专注与努力,在行业率先制订并推出6项土壤调理剂企业生产标准,该公司研发的含钙镁等多种中微量元素的土壤调理剂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不仅如此,公司把产品延伸到污水处理与城市垃圾治理上,走出了一条低碳环保农业发展之路。

引领土壤修复

林小明表示,近年来,由于在耕作过程中大量使用无机化学肥料,中国农业耕地土壤酸化、盐渍化、贫瘠化与土壤板结叠加等问题日益凸显,耕地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出现下滑,农民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为此,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保持产量质量的增长,也要注意降低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环境的破坏。纵观市场上常见的土壤改良修复产品,大多缺乏科技含量,达不到应有功效。

那么,企业的使命是什么?林小明认为,不单是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更重要的是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壤修护作为企业的发展使命,并为之奋斗。

大众农科作为国内首家提出并施行“低碳健康农业,绿色环保种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8年敏锐觉察到土壤修复时代即将到来,公司主动转型升级,通过寻找“再生资源农用化”利用的路子,与广东省农科院和南方制碱公司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研发出“田师傅”土壤调理剂。这种产品既是酸性土壤改良剂,又是一种新型的钙、镁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成分为:CaO≥25%、MgO≥7%,产品呈弱碱性(pH值10~12)。该产品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有效调节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补充作物所需的钙、镁等中量元素的同时,消减障碍性土壤的铝、锰、铁等对作物的毒害;活化酸性土壤优势菌群,从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提高氮磷钾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等。

大量的农田试验表明,“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对土壤修复、改良,特别是对酸性土壤的改良可以说是“对症下药”。该产品能够有效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土壤酸性中和后,土壤有益微生物得以繁殖,土壤中原来被固定的营养成分被激活,土壤地力得到提高,使酸性瘠土变肥土。该产品推出市场11年来,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吨,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土壤调理、土壤修复类产品的主导品牌。

水质“把脉问诊”

资料显示,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生态灾害。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率在70%以上;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的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率在90%以上。

“在土壤改良方面取得成功后,我公司又将目光转移到水质生态治理上,这也顺应了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提出的把污染治理的着力点应放在水、土、气上的大方针、大政策。”林小明强调,大众农科联手全国各地的土肥站、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肥料研发专家攻关,综合现代生物应用技术,成功研制出“冲师傅”水质调理剂。该产品能够有效改善酸性水质,平衡底质的酸碱度,增加蓄氧量和营养成分,补充水中缺乏的钙镁元素,有效激活多种复合生物菌、益生菌,以及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快速钝化有害重金属,还能分解铵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多种有害物质,改善种植、养殖地区的水质与底质环境,增强水产和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广东东莞境内有东江干流、支流、河涌及运河等32条河道,而水质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威胁和城区河段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东莞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大众农科选择了洪梅镇的梅沙河道进行试点,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效果非常明显。近几年来,公司将水质生态治理这项技术从广东向全国辐射,先后在浙江等省取得明显效果。

垃圾变废为宝

林小明介绍说,公司成立以来不仅提供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还提供一流的经营思想与发展理念。大众农科在研发推广土壤调理剂和水质处理产品的同时,把目光又延伸向城市及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变废为宝上。“在土壤污染中,最可怕的是重金属污染,因为它有积累性,不像有机物质,还有降解的时期。重金属如果被蔬菜特别是叶菜作物吸收,人食用的比重就大了,虽然可能在单位重量上不超标,如果日积月累,就会超标。从当前来看,农田的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业排放、养殖业的排放,皮革加工、造纸、电镀等都是重金属污染来源。重金属污染治理不好,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活。

大众农科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至生活垃圾的生态处理领域,为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垃圾处理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公司采用纳米复合微生物、饱和生物链技术综合治理方案,充分利用自行研制的原菌种、纳米钙产品,将垃圾厌氧发酵转变为好氧发酵,可使城市垃圾场从原有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目前,大众农科已在广东东莞洪梅镇垃圾场原址建成一个集生活垃圾处理、高端养殖、固废循环利用、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共赢。“我们还将此项技术输出到浙江等省,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推动生态农业

林小明指出,作物丰产,土壤是根本,而中国地大物博,土壤也分为很多种,黑龙江的黑壤,南方的红壤。近年来,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单纯追求高产,再加上工业污染等等,使土壤出现酸化、盐渍化、板结的状况日趋严重,严重的可能导致绝产。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中国耕地退化严重,土壤有机质降低,酸性地、盐碱地占地60%,耕地占优补劣的现象让补充的耕地多偏远山坡的劣质旱地,土层薄而贫瘠,质量不高,致使18亿亩耕地中70%为中低产田。针对严峻的土壤现状,应当加强以农田土壤水为中心的农业用水与耗水管理;要针对中低产田进行土壤改良与发展培肥潜力;提升耕地质量(基础地力)即提升土壤有机质。因为,耕地质量的提升与否,决定了未来中国粮食能否持续增长。

土壤改良与修复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已被政府列入重要议程。从治理来讲,虽然不能快速看到效果,但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一方面,从农艺上缓解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即使是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相似的土壤,可能由于土壤性质不同,如酸碱度、水分的不同,可能也会导致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程度不同。另一方面,根据作物本身的特性进行选择性种植。由此可见,土壤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考虑,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问题。

土壤是粮食(包括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大众农科就是从“吃”“喝”二字着手,在工业化对土地和水质等的污染影响到粮食、瓜果蔬菜质量和产量的情况下,用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理念,还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一片洁净空间,还农产品原生态味道。

“未来,土壤改良与修复的重点应在如何管控土壤风险,而不是一昧地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修复是一个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系统工程,土壤一旦被污染破坏,修复起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应从使用土壤的源头抓起。”

大众农科的目标是做土壤的呵护者与生态农业的推动者。“未来我们将与上亿亩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合作,通过我们的产品对土壤修复,同时帮助农民把优质的农产品进行输出,每一个运营市场就是一个事实上的种植生产组织,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庞大的网络对中国农资乃至农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林小明对大众农科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7-02-07/27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