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循环“魔圈”成就“绿富美”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9-29  互联网

□本报记者陈传武 通讯员阮会珍

绿色发展无止境

漫步在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只见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着,管廊规则分布,高塔巍峨耸立,其间绿树、花草掩映,鱼儿在蓄水池中经过净化处理的水流中欢畅嬉戏。三宁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了原料及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工厂环境美如画。

三宁从绿色清洁生产要求出发,全面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三废”通过“体内循环”实现了内部消化,进而变身为工业生产的“口粮”。三宁朝着绿色化工理想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三宁公司董事长李万清认为,只有树立资源利用最大化理念,加大产业链条的双向延伸与对接,实现企业集群发展、功能互补、协作运营,把“三废”关进笼子里,让其闭路循环并转化再利用,才能基本达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小”的绿色清洁生产要求,让天更蓝、水更清。

绿色发展无止境。通过传统产业升级,主动对接新兴产业,三宁已经尝到了转型升级带来的甜头。相信三宁绿色发展的路子走对了,“百年三宁”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面对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化肥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了围绕“转型升级、产业循环、绿色低碳、取代进口”四大目标谋求转型发展的思路,用高端产品淘汰落后产能,用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链延伸,靠克难攻坚确保新建项目投产达效,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转型,走出了一条极具竞争优势的转型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产业链被人们称为‘魔圈’。我们积极寻求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产品链的循环与共生,企业形成了煤化工、磷化工和石油化工三条物料和能量关联度高的循环化产业链,也形成了成本优势,阔步迈向‘绿富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农资导报》:在项目建设上,三宁是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的?

李万清:每发展一个项目对于决策者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上,势必伴随风险;不上,将错失商机。无论如何,精细化工和循环利用是发展方向。“十二五”时期,我们坚持“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做优化肥,做强化工”的战略,重点发展煤化工,突出发展磷化工,适度发展石油和精细化工,迎来又一个发展高潮。我们三年内开工建设的三大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元,完全达产后可新增80亿元销售收入,新增税收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

一是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从2012年7月到2013年8月,仅用了一年零22天时间,一期工程及其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在同行业中创造了“工程建设速度最快、项目开车速度最快、产品质量最优和达产速度最快”四大奇迹。产品不仅可以替代进口、填补省内空白、带动地方化纤纺织产业的兴起,更重要的是使公司实现了由传统化肥行业向高端石化行业的转型。

二是60万吨硝硫基复合肥项目。2014年开工建设,今年初建成试生产,标志着公司向高端化肥的转型。同时,硝硫基复合肥作为一种水溶性化肥,其吸收率较传统化肥要提高40%,可达到70%的吸收效果,能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对土地的污染,防止土壤板结,大大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

三是20万吨合成氨节能技改项目。

2012年10月动工,2014年2月投运。该项目是己内酰胺配套工程,为己内酰胺等生产装置提供氢气、氨和燃气资源。同时淘汰了附加值较低的农用碳酸氢铵产能,形成了40万吨/年合成氨生产能力,再加上其他装置,三宁已形成100万吨/年以上的总氨生产能力。

《农资导报》:三宁如何靠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李万清:我们以“绿色、低碳、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为追求目标,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己内酰胺项目开创了肟化反应催化剂连续添加和国产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的行业先河,环己酮均相分解装置更成为世界首创。系统上各类已经见成效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达到80余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已超过国内很多标杆企业,走在国内同类装置的前列。

我们还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武汉生物科技园建成三宁科技公司,在枝江建设三宁职业学校,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目前,已取得30项科技成果,其中22项为国内领先、8项为国内先进。在低压甲醇、型煤造气、精制磷酸、己内酰胺等方面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公司201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10月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复审。

同时,做优合成氨、尿素、高浓度磷复肥等主业。采用节能、安全、环保的工艺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达到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的效果;加大了测土配方肥的研发力度,根据土壤、气候等因素,开发出了高利用率的测土配方肥;缓控释肥料研发推广,达到了长时间、高效率的控肥目的。

《农资导报》: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三宁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万清:我们已经拥有合成氨、硫酸、磷酸、硝酸、双氧水、环己酮、氢气等基础原材料,生产要素的整合形成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转型发展中,坚持把产业链和产品链的延伸作为主攻方向。

己内酰胺高度整合了公司已有的合成氨、氢气和硫酸资源,生产所需6大原材料只有苯需要外部采购。生产成本较同类装置降低20%左右,每年仅原料费用就可节约2亿元。

硝硫基复合肥项目通过把廉价过剩的硫酸铵转化成俏销的硫酸钾,利用合成氨的深度加工,生产出高端、可替代进口的硝硫基复合肥。不但丰富了三宁产品系列,而且每年可节省硝硫基复合肥生产成本1.2亿元。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固体废物和盐酸生成,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又解决了副产盐酸的难题。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公司产品由2000元1吨的尿素、复合肥提升到4000多元1吨的硝硫基复合肥、1万多元1吨的己内酰胺,附加值明显提高。

三宁是全国硫磺制酸能效领跑标杆企业,在硫酸和硝酸装置高、中、低位热能的综合利用、热电联产、节能降耗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变废为宝上,三宁投资1.2亿元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已于今年投产,年可处理磷石膏100万吨以上。我们已经着手研究“磷石膏低温催化转化生产硫酸和水泥技术”,以实现硫酸的重复利用。此循环过程将大量节省硫酸资源,最终可以实现磷石膏零排放的目标,有效保护环境。

《农资导报》:在转型发展上,三宁是如何布局的?

李万清:在转型发展上,我们积极寻求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努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目前,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硫酸、磷酸、氢气、盐酸、双氧水、环己酮等基础原材料与尿素、磷复肥、碳铵、己内酰胺等产品之间已经形成相互利用和调节的良好格局。合成氨可以生产复合肥和己内酰胺,己内酰胺的副产品硫酸铵又成为复合肥的原料,基本做到物尽其用。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产品链的循环与共生,形成了煤化工、磷化工和石油化工三条物料和能量关联度高的循环化产业链。为了改善园区物流条件确保稳定的热力供应,公司先后投资10亿元建成了50兆瓦的热能中心、20KM的供热管网和年吞吐量400万吨的综合码头及物流园,形成了与紫姚铁路配套,港铁连运、水路直达的交通格局。

《农资导报》: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万清:未来五年,我们将依靠技术进步,加大转型发展力度,建设美丽化工,打造百年企业。公司将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以现有的煤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产品为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复合肥、精细磷化工、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为发展方向,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过10亿元。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5-09-29/27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