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浙农爱普袁炳荣:农资流通的求索之道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7-28  互联网

 

    在与浙江浙农爱普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炳荣先生的访谈过程中,袁总多次谈到中国农业始终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尽管近几年来农资行业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我们应坚信挑战中孕育机遇,对未来仍充满信心!

 

    《农资导报》:袁总,您认为当面困扰农资行业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袁炳荣:我认为产能和贸易能力的过剩及体制和政策的局限是当前农资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首先我们先自问一下,这两年化肥行业的形势为什么这么不好?为什么全行业生存都这么艰难?中国尿素和磷铵出口的价格为什么一低再低?我认为,首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这也是困扰行业已久的难题。目前国内尿素和磷铵产能都过剩超过50%,钾肥国产加进口量也超过需求,且相关产能还在增加。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在国内无序而竞争激烈的市场,而在国际市场上,就是丧失话语权,被外商牵着鼻子走。

    除了产能过剩外,流通渠道和贸易能力亦极大过剩。各种资本涌入,上下游无序扩张,简单重复造成巨大浪费。所以作为流通环节中的一分子,我常常感到在这个产业链条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

    两种过剩自然而然带来在生产环节的资源过渡开采和在使用中的环境污染。虽然当前我国尿素生产工艺应该是全球最先进的,但尿素却是煤炭和电力的耗能大户;我国磷矿石资源比较贫乏,生产磷肥所需的硫磺需要大量高价从国外进口;而钾肥更是我国的稀缺资源。这些宝贵资源耗尽后怎么办?而在使用环节,众所周知,化肥的不当和过度使用已经造成我国比较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所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更是关系到科学发展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体制问题是目前中国农资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农资流通企业本来就是改革较晚的一批企业。近年来虽然大部分都开展或完成了改制,但仍有很多企业的体制改革是不彻底的,这必然会影响着企业发展。只有有了体制的根本保障,机制才有可能枝繁叶茂。

    当前,我国在政策层面也存在着一些行业和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一是已经执行多年的国家化肥淡储政策,我个人认为可能已经不太适应当前形势。国家淡储政策的初衷是“平抑化肥价格,保证化肥供应”。而经过近10年的飞速发展,各主要品种已经普遍供过于求,再提“保证供应、平抑价格”已不符合当前市场需要。

    二是我国化肥资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问题。我们的出口产品从品质上讲根本不存在问题,但为什么近几年来我们的出口议价能力日渐微弱?目前化肥出口的主力军基本都是国有主导的大公司,为什么难以联合?宝贵资源的出口成为工厂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是不是巨大浪费?

    所以我觉得国家如何制定和更新一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去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去研究建立国内化肥出口的联合谈判机制;尽快放开行业内仍然存在的资本准入限制,培育行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保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农资导报》:在当前这么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农资流通企业应该怎么生存?

    袁炳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流通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在农资产业链中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企业,尤其是农资企业有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爱普在公司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口号:“我们珍爱大地,我们普庆丰收!”这个口号乍一看好像感情色彩浓厚一些,但是深入想一想,我们是否真正把十八亿亩耕地利用好,保护好,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回报和丰收,这正是目前农民乃至国家遇到的课题。这两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好,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个极大的促进。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趋严重。据报道有8000多万公顷,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63.5%的土地存在污染。这个数据有可能有水份,但是土壤污染问题的确不容小觑。而耕地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其治理难度很大,成本很高,环境恢复时间很长。比如我们周边的太湖面源污染问题,这么多年了,下了大力气花了大代价一直在治理,但一直很难治理好。因此,必须强化污染防控,控制污染物进入土壤。

作为农资企业,我觉得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首先就是要引导农民科学选肥用肥。二是抓紧开展土壤改良。目前农民在肥料选择上已陷入了一种误区,总觉得化肥不好,有机肥最好。其实不然,化肥是用煤炭、磷矿石、硫磺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的,无论工艺怎样,不会有太多的重金属等污染。而有机肥的原料构成太复杂,如各种动物粪便、城市垃圾等。如果处理不得当,重金属含量肯定超标,这种污染是极其可怕的。所以国家在有机肥标准方面要加强管控,细化标准。不要让本来是改良土壤的有机肥反倒成了污染土壤的东西。

    爱普公司从打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出发,始终在前瞻性的关注研究并引进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肥料科技和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好的肥料产品。我们于2008年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爱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爱普农业科技”),主要致力于世界领先技术的高科技肥料引进与国内市场推广及技术服务和应用,和致力于应用国外优势农业理念和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作物施肥解决方案,满足国内农户与种植者的不同需求,以实现“投入更少、产量更大、品质更好、收入更高、节约资源”的目标。

    这些年来,爱普科技先后与多家国际领先的外企合作,如与以色列ICL化工集团下属专业高科技肥料公司F&C公司在水溶肥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成为其在中国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也与ICL集团公司下属Everris(易乐施)在控释肥领域展开区域合作;另外还与西班牙公司AgriTecno(艾益农)在有机水溶肥领域、意大利公司Valagro(瓦拉格罗) 在微量元素水溶肥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现已引进中国的产品包括诺普丰?水溶肥(NovaNPK)、诺普丰?磷酸二氢钾(Peak MKP)、诺普丰?酸性磷钾肥(Pekacid)、诺普丰?专用叶面肥(NutriVant)、诺普丰?酸性水溶肥(NovAcidNPK)、爱果利丰?控释肥(Agromaster)等一大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代表国际先进用肥水平的进口高科技肥料。目前这些高科技的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的十几个省区。广泛应用于西瓜、葡萄、马铃薯、香蕉等二十多种经济作物,在国内同类水溶肥产品市场覆盖处于领先地位,肥料品质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广大经销商和种植户的认可。不久前在央视《焦点访谈》揭示土地污染现状的节目中被农民称赞使用效果好,被专家称赞环境友好型的“绿面面”就是我们爱普科技经销的诺普丰系列水溶肥料。

    我国是缺水国家,我们通过与众多高科技肥企合作,积极倡导和推进水肥一体化。爱普科技具备一直农技专业能力突出,营销服务能力兼备的队伍,并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农化服务和技术宣讲,帮助农民不断提升施肥技术,最终帮助农民实现向科技要效益。

    同时,爱普始终密切关注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市场发展和政策导引,进行适度的试点与试验。如参股专业合作社;酝酿涉足高科技肥料生产与试验;积极与粮食企业合作,拓展产业链;有机会将参与涉农的金融服务业务,特别是通过资本运作积极开展相关相近行业的横向与纵向的联合与合作。

    打造自身不可替代性的第二个方面,爱普始终坚持选择资源性产品布局市场,做足做深化肥流通企业在资源供应、信息互动、服务功能延伸上的桥梁与蓄水池作用。我们与国投罗钾、青海盐湖这两家中国乃至世界都具备竞争力的钾肥生产企业保持并发展着紧密合作关系;与以色列化工集团合作,不仅进口其氯化钾,更引进其被称作“沙漠奇迹”的水肥一体化项目;与此同时,与俄罗斯乌拉尔钾肥等国际巨头资源供应商保持长达数十年的深层次合作与往来;此外,爱普与国内众多复合肥工厂,化工生产企业保持了多年的紧密合作关系。努力把爱普打造成为上下游之间最高效,最节约,最通畅,最放心的流通环节。

 

    《农资导报》:您如何看待电子商务对传统农资行业的影响?

    袁炳荣:我们需要早作准备,应对可能来临的互联网未来对传统农资行业的颠覆。

    现在关于互联网企业进军农业领域的消息比较多,特别是近期关于京东准备涉足农资销售这一消息非常吸引眼球。从目前来看,我不太担心,毕竟隔行如隔山。不可否认的是,电商的确是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商机,但是如何去抓住这个商机并不容易。

    首先,农业、农资经营实在是个辛苦活,也是个技术活,电商能否快速适应?其次农业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一定时期内都将是电商的短板。不可否认,电商在压缩物流渠道成本方面具备相当领先的优势,但农资商品毕竟不是快速消费品,所有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就像几年前的德隆,他们当时的想法很好,规划也很好,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德隆还是倒下了。所以我觉得电子商务在农业的跨界经营不可能马上实现规模化,短期内还抢不走我们的市场。但是如果有一天真正实现以IT技术对整个农资产业链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比如,原料性的产品,氮磷钾都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工厂采购只需要点点鼠标,那现有的绝大多数流通渠道都将灰飞烟灭。

    这一天如果真的来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个灾难性的打击。从现在来看,农资流通环节的确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如果通过对渠道的改造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电商作为“搅局者”进入不失为一件好事!当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一动向,并顺应潮流,主动创新,将自己的定位成一个物流配送商和服务商,即使是在电子商务时代也能够寻找到我们的立足之地。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4-07-28/27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