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焦培培
土壤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事关生态环境的土壤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众多企业投身到生态革命的大潮中。凭借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和多年实践,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其中的先锋。
近日,记者专程走访了嘉博文公司位于北京朝阳循环产业园的高安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目睹了餐桌上的残羹冷炙、厨余废料如何转化成生物腐植酸肥料。在与嘉博文首席科学家于家伊的交流中,记者见识了一个变废为宝的传奇,也领略到一种固碳沃土的赤子情怀。
缘起:造一种环保高效的生物碳肥
在于家伊眼中,令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剩菜剩饭却是难得的宝贝。她说:“土生万物,万物归土。有机质从土壤中来,还得回到土壤中去。这是维持土壤健康的最有效途径。”如何完成这个过程,记者在嘉博文高安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找到了一个完美解答。
走进厂区,整洁、安静、崭新的厂房和设施很难让人与肥料生产联系到一起,更与臭气熏天的废弃物处理厂截然不同。偌大的厂房中,数十台由嘉博文自主研发的发酵装备依次排开,一车车的餐厨垃圾运来,经过初步分拣,被送进这些发酵装备中。工人们再将复合微生物菌和一定比例的麦麸、稻壳、花生壳等调整材料加进去,在60~80℃的高温下,经过短短10个小时的发酵,就生产出柔软疏松、形似木屑、几乎无味的高品质生物腐植酸肥料。
于家伊告诉记者,把这些有机废弃资源变成绿色肥料的正是他们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的核心技术———采用餐厨废弃物制备生物腐植酸的技术与工艺。“这项专利能最大限度利用碳,把它发酵到最有利于植物吸收的生物腐植酸结构的时候即停止,而不是继续发酵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记者发现,一台正在运行的发酵设备
上,数控板显示着一些参数。于家伊说,这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设备不仅能控制供氧量,还能对发酵温度、湿度、pH值等发酵参数进行即时监测和自动化控制,从而实现精准生物降解,把有机废弃物快速地转化为工业化的高品质碳肥。与传统堆肥工艺相比,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中的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而发酵采用60~80℃高温,不仅提高了转化速度,同时还能高温杀灭原料中可能携带的虫卵和病原菌,这些也保证了最终产品的安全。
早在2012年,嘉博文的生物腐植酸肥料就获得了中国农业部颁发的迄今唯一一个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肥料登记证。经检测,这种肥料的总腐植酸含量是普通有机肥的7倍多,有机质含量是普通有机肥的2~3倍,而重金属含量仅为普通有机肥的1/100,达到欧盟肥料有机标准。“更为重要的是,肥料中的生物腐植酸指标与上万年形成的矿源性腐植酸指标相当,生物活性也更高。”于家伊说。
进程:育一方富含有机质的健康土壤
作为一位学农出身的企业家,于家伊
对中国土壤现状有独到的反思。她说,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一直关注作物营养而忽视了土壤营养。中国有句俗话:母大儿肥。土壤是母亲,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关注土壤健康。
“土壤的营养首先是有机质,也就是碳元素。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微生物才能生存,土壤才有活力,才能解决农业单纯依靠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于家伊说,恢复地力、培育健康土壤正是嘉博文多年来一直倾心倾力的事业。
于家伊认为,现在中国对土壤、环境的
重视程度可谓空前,同时对土壤的修复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嘉博文因此迎来了发展全盛期。在各地“沃土工程”招标中,嘉博文生物腐植酸肥料凭借高效、安全、环保的品质和规模化工业生产优势成为市场角逐中的佼佼者。目前,嘉博文生物腐植酸肥料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的20多种水果、蔬菜种植中广泛应用,培育出了北京昌平、山东安丘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并在昌平草莓基地创造了同一地块连续种植8年不减产的纪录。
在一份“寿光沃土计划”汇报材料中,
几个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嘉博文生物腐植酸肥料在当地应用3年:化肥亩用量平均减少50公斤,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以上,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21%。
于家伊说,这样的数据在很多嘉博文参与的沃土工程中都能看到,比这些数据更为直观的是当地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保水、保肥性更强,农产品品质更高,瓜果蔬菜更有味道。于家伊打了个比方,如果现在的土壤是一张纸,用了生物腐植酸肥料,土壤就能从一张纸变成一块海绵,保水保肥的能力就会增强,土壤的抗逆性就会增加。
“更重要的是,嘉博文借此实现了环保与农业两大产业技术标准的对接,不仅破解了生物肥料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瓶颈,还解决了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的难题。”于家伊说,嘉博文已在北京、成都、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9大城市建设了14个规模化的餐厨废弃资源处理厂,设施处理能力达到每年82万吨,生物腐植酸产能达到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而由此转化出来的生物腐植酸肥料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各地的农田。
升华:做土地生态解决方案服务商
采访结束前,于家伊向记者展示了一
张日本有机苹果园的照片。照片中的季节已入深秋,像刚刚下过初雪,满园果树却坠满红彤彤的优质苹果,色彩明艳。于家伊告诉记者,这些苹果树虽然已有109年的树龄,但每年还能以丰硕的果实回报主人。这得益于土壤中高达9%的有机质,更得益于几代人在土壤培育上不懈的努力。
因工作原因,于家伊曾多次到访日本,日本的资源循环利用带给她最大的启发是“所有有机废弃资源都能够用来涵养土地”。带着这样的认识,于家伊于10年前踏上了这条横跨环保与农业的循环产业道路。
于家伊介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40%~60%的餐厨废弃物和厨余垃圾,农村每年有30亿吨的畜禽粪便、7亿吨的秸秆。这些有机废弃物一方面挑战着生态文明,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丰富的资源。
按照国际公认的杜克法则,1亩地每增加0.1%的有机质,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796吨。于家伊认为,培肥地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减排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
眼前的食品安全,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土壤。
土壤活了,植物才会好。于家伊将嘉博文定位于“土地生态解决方案服务商”。她说,公司凭借自主创新技术已在生态肥料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也能够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她对行业内有志于低碳、生态发展的肥料龙头企业的合作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合作带动中国传统肥料产业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