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希望保险能护航种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4-12  互联网

    种子生产风险大、成本高、保额低,保险公司不愿参与,地方财政无心补贴。全国人大代表、登海种业董事长李登海日前在京呼吁,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制种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推动农作物种业保险的发展。
    李登海表示,种业是一个高风险产业,这些风险来自自然、技术、市场和社会多个方面,其中以自然风险的威胁最为突出。一旦遇到干旱、早霜冻害、阴雨、低温、大风、冰雹等灾害时,制种生产量和种子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种子生产由于技术复杂、环节多、投入大,还具有成本高的特点。以玉米为例,作为粮食生产的玉米,2010年全国的生产成本是亩均496元;而作为种子生产的玉米,亩均成本高达3050元。可以想见,一旦发生制种事故,种企和制种农户的损失都极其高昂。
    李登海透露,目前种子生产保险在推进中遇到两大障碍。一是推广普及难。根据实施已达9年的国家种植业保险试点政策,农作物保险最高赔付金额以种植的基本物化成本作为标准。同样以玉米为例,作为粮食生产时,玉米种植的基本物化成本大约是每亩260元;而作为种子生产时,基本物化成本高达750元,两相比较差距巨大。可以设想,如果保额太低,种企和制种农户投保积极性就不高;而如果按照物化成本理赔,鉴于种子生产的波动性,保险公司又将面临“九年盈利,一年赔光”的窘境。二是地方财政支持积极性不高。由于种企生产的种子80%~90%都销 往外地,对本地财政贡献并不大,导致地方政府不愿意对种企和农户进行保费补贴。
    保障种子供应关乎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李登海建议,推进种业保险,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建立政府支持、种企参与、市场化运作的风险分散机制。一是要尽快启动制种保险试点,完善制定种业保险相关标准。二是制种保险应采取中央财政补贴为主的原则,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占60%~70%,地方财政占15%~20%,余下由制种企业和农户承担。三是推行“保险公司+种企+农户”模式。保费由企业向保险公司统一支付,而不必像大田作物保险一样,由保险公司向一家一户逐个征收。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先行向企业理赔,企业再赔偿农户。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3-04-12/27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