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腾飞中的中农安徽分公司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1-24  互联网

□本报记者 王强 董小雷

提到“中农”,在业内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年销售化肥1600多万吨,年销售额400多亿元,机构网络和业务覆盖全国,经过50年的发展确立其在农资领域的龙头地位。可提到中农安徽分公司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近日记者赴蚌埠采访了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中农资联合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王幼痴。

《农资导报》:我们知道中农安徽分公司是今年初成立的,距今不到一年时间。可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中农安徽分公司发展相当快,已经颇具规模。您是否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现在的发展状况?

王幼痴:以前中农在安徽品牌资源利用得不是很好,没有网络,仅仅是各个部门在销售肥料,卖别人的产品而已。所以从中农安徽分公司一建立,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网络建设,打造品牌。到目前为止,除了偏远山区之外,我们的销售网络基本已经覆盖了整个安徽。已经形成了芜湖、蚌埠两个物流中心,拥有宿州、阜阳、合肥等10个地方中转库,这些地方我们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到村。另外,已经在蚌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80亩,除建立农资物流中心外,还将投巨资建立中农安徽分公司的测土配方中心,前期工作已经开始。

《农资导报》:一年不到的时间,发展得如此迅速,我想您一定有您的发展谋略,可以跟我们谈谈吗?

王幼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农”品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所具有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品牌优势吸引了各地有名的经销商纷纷登门寻求合作。古语不是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吗?中农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金凤凰”自然就来了!

二是经销商寻求更大发展的渴望度高。安徽的农资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发展得也不错,可一直没有太大的流通企业出现,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各地的经销商感觉势单力薄,举步维艰。以前说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在不行了!因为大树能遮风雨挡太阳,却抵挡不了台风。在金融风暴的肆虐下,得找座靠山才行啊!中农在农资流通领域就是最大的靠山。另外,我们采用的是联合营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合作者的要求有三点:必须有与中农合作的强烈欲望;有较大的仓容;有很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另外他们还要提供两份书面报告:当地市场的状况分析;合作后的市场规划和营销计划。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论证之后,才能成为我们的合作者。不管怎样,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将中农的资源、资本、品牌以及经销商的网络、仓容、服务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的服务迅速渗透到终端,迅速占领安徽市场,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我们的服务、品牌和产品展现给农民。

三是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现任我们业务部经理的徐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安徽农资领域赫赫有名。他1999年开始涉足化肥销售,目的就是让农民用上好肥料,永远做优质化肥的推动者。他第一年销售复合肥280吨。第二年开始做网络,主动出击寻找客户,和村级零售店联系,销售800多吨。2005年,他就提出了网络下沉的新思路,加大向农民直接宣传的力度,利用宣传册、电脑、投影仪等工具,聘请农化技师下乡宣传,当年年销售即突破5000吨。2007~2008年,他以安徽小麦高产攻关项目为契机,重点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做精准配方肥,使得当地小麦亩产由450公斤增产到600多公斤,年销售量一举突破万吨大关。用徐经理的话说:他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过!当初我做市场调研时就知道,他这个人在安徽农资界很有名气,感召力也很强。中农安徽分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他功不可没!

《农资导报》:现在的中农安徽分公司既有了网络,又有了人才,再加上自身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品牌优势,未来的发展几乎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您能谈谈未来两三年内的发展重点吗?

王幼痴:未来几年,我们要打造“中农”品牌,唱响“中农”品牌,以实现“中农”———中国农民放心的品牌的目标。

首先,以尿素为突破口,现在就储货过万吨,以后无论是尿素、钾肥、二铵、复合肥都将以中农牌出现,让“中农”品牌尽快占领市场,让安徽的农民很快用上中农的产品。其次,借助“新网工程”,结合我们的政治优势、社会优势以及网络优势,积极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将精准配方普及到县,针对不同的作物,做出适合当地作物的配方方案。在蚌埠建立测土配方生产中心,每个县建设县级配肥站,让农民用上中农的测土配方肥。第三,对口扶植至少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配方精准到每个合作社,生产适合当地合作社的专门配方肥,再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第四,扩大经营范围,形成产业链,增加农药销售业务,逐步扩展到种子、农业机械、粮食储备、食品加工等。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也要实现我们与合作者之间的纵向联合,形成大规模产业链。总之一句话,未来的中农安徽分公司要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农民有什么问题就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将“中农”品牌渗透到农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为服务三农作出最大的贡献!

采访后记

记者早上7点多到了蚌埠,中农安徽分公司的驻地离蚌埠火车站很近。短短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此时大家才感觉到饥肠辘辘,我们竟然都忘记了吃早饭。中农安徽分公司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市场部经理郭威是个北京小伙子,他放弃了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忘我地战斗在农资行业的第一线,销售旺季连续几个月放弃休假,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中国农民服务的事业中。负责宿州、淮北市场的朱海波经理,几乎每日往返200多公里来公司汇报工作,他放弃了对家庭和孩子应尽的义务,他说过“为农民服务就是最大的事”。采访中记者曾问过徐标:“你为什么能把化肥卖得那么好?”他只回答了一句话:“我把自己献给了中国农民!”看到他们,记者看到了中国真正的农资人。从他们身上,记者仿佛看到了两个字———责任!



http://farm.00-net.com/news/8/2009-11-24/27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