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即墨: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生态循环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3-17  互联网

  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六统一”模式

  在即墨南泉中心社区王家小桥村标准化养殖小区里,一排排猪舍鳞次栉比,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即将出栏。青岛兴润生猪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兰秀玉介绍,合作社有64户村民,小区养了1500头母猪,年出栏量是28000多头。

  王家小桥村综合整治养殖小区(场)的养殖粪污,建设了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新建了沼气池。在养殖小区,有畜—沼气—粮、畜—沼—菜的生态养殖模式,将畜牧业同种植业、农村能源有机结合,实现农牧业的有效循环,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养殖小区占地29亩,合作社对标准化养殖小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兰秀玉说,“六统一”的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养殖户在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抵御了市场风险。

  合作社养的猪主要是里岔黑和二元白猪,为了保证猪的质量,兰秀玉专门组织合作社的社员一起到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学习,向里岔黑猪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专家顾问团请教经验,了解里岔黑猪的选育方案、最佳饲料配方、产品定位等专业知识。

  久负盛名的里岔黑猪是国家一类畜种资源重点保护品种。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已经农业部国家级保种场验收组现场验收,是青岛市首家、全省第二家国家级保种场。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唯一出路

  “毛猪收购均价从年前的均价8.2元/斤,跌到目前的6.2元/斤。去年年底开始,几乎一天掉一个价,跌幅也比较大,周边很多小的养殖户都不养了。去年到现在,养殖数量起码都减半。”谈起今年的生意,兰秀玉说前段时间刚卖出的10头猪几乎是赔钱的。

  业内人士表示,这次下跌可视为生猪养殖行业加速转型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意味着“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猪周期规律被打破,从三年一个周期缩短为一年一个周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生猪养殖端将出现较大变化,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将加速提升。”

  在“猪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的背景下,小规模和传统养殖方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散户、小规模养殖非常难,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规模化养殖的路子,兰秀玉说:“现在不赚钱不意味着未来不会赚钱,市场就是这样,有涨也有跌,我对猪肉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养殖小区内,我们看到,有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三个区域,管理区里,办公室、值班室、消毒室、消毒池的卫生清扫、消毒时间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在生产区,有畜禽圈舍、人工授精室、兽医室、饲草料库房和饲养员住室。养殖小区里,建设了运动场、蓄水池(或安装自来水)、青贮池。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

  兰秀玉说,村里的合作社一开始就立足于规模化发展,毕竟,小规模的饲养需要配套的技术、饲料等各种成本非常高。大型养猪场需要更多的专业设备,但是由于每个工人可以养殖更多的数量,从而其在劳动效率方面具备优势;另外,大型养殖场饲料可以集中采购或者自备饲料工厂,从而其饲料成本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此外,规模化养殖能通过科学饲养管理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及抗风险能力,对稳定猪肉市场、平抑猪肉价格具有重要作用。不少合作社的社员这几年都从规模化养殖中尝到了甜头,兰秀玉说,养殖规模化、自动化虽前期投入大,但运行后,成本锐减。

  应对猪流感疫情,预防是关键


  进入养殖小区,我们一行先是被要求换上了白大褂,管理人员进入厂区也是全部穿工作服和胶鞋。现场看到,水泥墙垒砌的猪舍内,几十头里岔黑猪正在追逐嬉戏,饲养员不时撒放鲜草。


  进入养殖小区,我们一行先是被要求换上了白大褂,管理人员进入厂区也是全部穿工作服和胶鞋。现场看到,水泥墙垒砌的猪舍内,几十头里岔黑猪正在追逐嬉戏,饲养员不时撒放鲜草。

  “场区味道很淡是吧?我们采用的是‘发酵床+运动场’的生态饲养模式。”兰秀玉说,黑猪的饲养实现生态化,猪睡在用花生壳、锯末等铺成的“床”上,上面还撒了十多种有机菌种分解猪粪。黑猪除了有“床”睡,饲养员还会定期给它们播放音乐。猪舍外的院子是它们的“运动场”,它们可以满院子撒欢。

  兰秀玉介绍,普通的养殖户总是喜欢让猪吃饱后趴着长肉,而饲养里岔黑猪则相反,专门让黑猪运动,因为这种肉的口感会更好。里岔黑猪吃的饲料全部在养殖小区里的加工车间完成。饲料以玉米、豆饼、麸皮、骨粉配以青绿饲料为主,不加任何添加剂,因为里岔黑猪运动量大,不吃催肥的饲料,因此生长期一般在12个月以上,因此里岔黑猪都是自然成熟。

  兰秀玉说,从刚刚出生的小猪,到猪销售出去,要过不少紧要关口:除了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季节性防疫,还有猪瘟、蓝耳等普通型防疫。养猪最关键的,还在于疫情防治。

  目前,合作社所产猪肉全部采用“猪身份证”即RFID(射频识别)生猪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以实现生猪来源追溯和生猪产品质量、流向可追溯,确保每块生态猪肉食品安全。

  她今年打算加大投资,把出栏量扩大到50000只,实施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她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扶持,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能力。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4-03-17/8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