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有机农产品是有机农业的产物。天然食品是人工采集的野生食品,是有机食品中的一类特殊产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中不能用转基因产品.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综合我国目前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保持高增长,产品开发加快;二是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三是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四是发展较快的地区继续增长,相对滞后的地区发展加快。五是工商资本进入有机农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总体态势由生产和出口推动型向消费和内销拉动型转变,规模发展与分散经营并行。总体来说,我国的有机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
综合分析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如下问题和挑战:一是有机食品产业的战略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二是有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力;三是适合于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模式需进一步探讨;四是有机产业支持政策力度小;五是公众认可与诚信体系的薄弱。
我国需要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定位、产业政策、科学技术有着明确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以务实、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为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笔者提出进一步加快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一般来说,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难度要大于常规生产,这是事实,但是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开发相应的技术,产品价格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相当部分有机农业具备竞争优势,关键是如何转型,这在国内水稻、蔬菜、茶叶等生产中均已经得到证实,如果再加上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其竞争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另外,在广大山区、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基本没有污染,只要解决好标准和经营管理,完全可以大规模发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有机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扶持政策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我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参考欧盟等国家的操作方法,可以考虑对转换期的有机生产给予补贴,补贴幅度必须保证转换期的生产企业的收益维持在转换前的水平。在发达国家不断设置和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大背景下,建议以有机农产品为突破口,提升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继续实施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对于列入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的产地,在土地整理资金、生态补偿基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
三是组织实施十大有机产业工程包括丘陵山区有机开发工程、都市和沿海有机产业工程、有机肥产业工程、生物源农药产业工程、大规模有机种植基地建设工程、大规模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工程、百万有机农户工程、城乡对接有机菜篮和菜店工程、有机产业青年创业工程和有机产业全民宣传教育工程。
四是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法律法规和组织管理体系2005年颁布实施的《有机产品》四个系列标准较好地考虑了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标准的内容,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国情。标准颁布并完成修订后,国家标准主管部门可以考虑与日本、美国和欧盟三个主要的有机市场进行谈判,确定标准等同性认可。建议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国家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避免多头管理,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和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五是加大和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认识建议各级政府在教育、培训的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方式来提高各级领导和企业管理者的认识,可以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手段,建设国家层次的有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
六是加强有机农业理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有机生产方式需要大量采用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建议国家将以有机农业关键技术为代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列入“十二五”科技规划中,对包括土壤质量管理和改善、有机肥生产、轮作套种模式、有效生物源病虫害控制技术等在内的技术研究支持给予必要的倾斜。在国家高技术研究领域,建议对生物农药类给予倾斜,研究和开发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生物农药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