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污水处理潜在市场达1500亿元

零零社区网友  2012-12-20  互联网

    日前召开的“2012农村环保政策与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提及,中国仅有约2%的农村污水经过处理。与现状差异巨大的是规划目标,而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从2010年起用大约30年时间,要在中国90%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施与服务体系。

  苏州甪直古镇一个村庄,居民依然是沿河而居,远看一幅粉墙黛瓦的宁静画面。走近村中心的河边,就发现这里不复田园诗意,废弃的水泥船沉在河边,周围漂浮着垃圾。村民感慨,水已不是当年的那水。

  许多类似的小村庄,正是数年来震动全国的“太湖蓝藻事件”的“罪魁祸首”。

  苏南农村河道密布,相互连通,很多最后都连向太湖。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环保部门组织的调研发现,污染源40%来自周边农村的点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30%来自周围农村的面源污染(如农田中的化肥农药),30%来自工业排放等其他污染源。

  农村污水处理的问题,由此被拉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千亿农村市场

  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目前都还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手段。

  日前召开的“2012农村环保政策与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提及,中国仅有约2%的农村污水经过处理。

  与现状差异巨大的是规划目标,而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从2010年起用大约30年时间,要在中国90%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施与服务体系。

  水利部此前发布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称,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为3.23亿人左右,其中9084万人受到水污染的影响。

  中国主要流域村镇污水在污染负荷中的贡献超过50%,已经成为中国主要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2012农村环保政策与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一位环保系统官员表示,到2015年,农村污水处理率要从目前的2%提高到10%,也就是完成约6万个村庄的治理,乡镇污水处理率要从目前的10%提高到35%。

  住建部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主任范彬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对城市工业水污染的处理已经达到了90%以上,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了。“十二五”节能减排,重点就在农村的污染治理。

  这也意味着产业机会。以乡镇而言,如果将来有3万个乡镇能够实现污水处理,以每个乡镇的污水处理项目投资500万元计算,单这一项,就有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根据环保部研究,目前全国约有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1/3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共需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

  发达国家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剩余市场空间主要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相比之下,中国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充满了想象力。

  不过农村污水处理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机制成熟的市场。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研究室主任张后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农村污水处理面临几个难题。首先是资金难,单体市场规模小,其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污染日趋严重并将继续严重的状况。

  其次是各种技术五花八门,存在筛选之难,各地农村千差万别,要选择适用的技术。第三是农村缺乏统一、稳定的规划,污水项目商业模式也不完整,很多项目建成后管理不易、维护不正常。

  三大模式选择

  中国农村分布广泛,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都有很大差异。

  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均表示,“因地制宜”是中国农村污水治理的要点,不能照搬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模式。

  另外,由于农村污水排放规模都比较小,不能像城市中那样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只能进行分散式污水处理。

  昆明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张磊介绍说,分散式污水处理相比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略高,但如果算上连接污水的管道,总的来说反倒比较便宜,而且维护容易。

  “所以法国现在新增的建筑项目,大多数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不仅在农村,城市也是。”张磊说。

  江苏常熟古里镇苏家尖村,是一个江南农村污水处理的典范,整个村庄看上去像一座水面清澈植被遍布的公园。

  苏家尖建有三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点,每个点设有一套污水成套处理设备,通过管网与每家每户相连,收集生活污水。处理好的污水,可以达到1级B的排放标准。

  整套污水处理方案的提供商是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公司,目前该公司仅在常熟的污水处理项目即超过了100个村庄,在全国则进入了12个省、直辖市,其分散式处理污水的成本,降低到了不高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水平,约为每吨0.8元。

  苏家尖是“一体化成套设备模式”的代表,除此之外,目前通行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还有工程土建式(微缩版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式等。

  嘉净环保董事长吴立认为,工程土建方式思路上类似于微缩版污水处理厂, 实际操作中往往都是包工队式的施工,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此外,建成之后的运转、维护,由于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跟上,成本高企。人工湿地方式则占地大、耗时长,只适合在南方温暖地区使用(北方进入冬季后植物干枯,失去处理污水能力)。

  张磊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国外的模式。例如日本,大多采用一体化设备进行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政府出资三分之一,企业垫付三分之一(此部分出资未来从运营收费中回收),个人付款三分之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含在自来水费里面,所以不论集中的污水处理厂还是分散式的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收费模式都一样,模式很成熟。

  企业投资风险

  由于环保处理属于公共品,政府政策设计极为关键。吴立认为,当前面临三个主要的政策问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保障机制、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机制和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标准制定。

  收费机制方面,目前主要是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向农民征收污水处理费,较难实行。这也是某些地区设施建设完毕后空置不用的原因之一。

  吴立说,可以参照城市的做法,在自来水费中包含每吨几毛钱的污水处理费,加上一定的政府补贴,形成长期的机制。

  张磊提及,目前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方面,有省市两级的政府补贴,不过政策性的运营机制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国家应该出台机制,实现收费,支持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贷款,这样人员可以专业化、产业也获得提升。

  “如果收费机制和建设机制设计成熟,(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就可以完全在市场上自发成长,甚至不用政府去推。”张磊说。

  吴立说,农村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千差万别,造成招标、验收都没有依据。实际项目中,甚至出现同一地区的不同的县或乡镇,由于分管部门不同而采用了不同排放和建设标准的怪事。

  吴立建议,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可以以省(可行的话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并应尽快建立国家级专业检测机构(目前环保部下属的中国环科院已经有此设施和能力),进行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质量检测,实行行业准入、筛除不合格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以后的运营和监管也就有标准可依。

  资金方面,目前出资主体是各地政府,非常分散,而且越到镇级、村级财力越弱,付款周期因此被拖得很长,企业因此资金压力较重。融资方面,由于每个单体建设项目都很小(村级的通常在几十万元规模),银行贷款并不适宜。因此,吴立主张以后应该以县为单位,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建设成本和应收账款将因此具有集合效应,可以实践银行信贷融资,进而推动行业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2-12-20/8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