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咔嗒”一声轻响,一团淡蓝色的火焰“砰”地从沼气灶炉膛里升起。呼呼的燃烧声中,云南省腾冲县腾越镇凤山村村民赵海芽的灶房里飘满了诱人的饭菜香味。
目前,云南已经有1000多万农民用上沼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沼气在数十个国家推广应用。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已形成了年节约标煤400多万吨、减 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的能力。云南省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已经迈入全国先进行列。沼气灶上的淡蓝色火焰,成为云南边疆农民群众眼里美丽至爱的“蓝精 灵”。
连续10年成为省政府“民心工程”
色彩艳丽的厂房,宽阔的厂区公路, 满眼浓密的绿荫。一座新兴的沼气发电城展现在记者面前。发电城里,种植基地、沼气发电工程、集中供气工程、肥料加工厂房、废水污染处理灌溉工程及冷咸肉制 品加工厂房等一应俱全。这是云南省首个并网发电沼气工程楚雄市明宏生态科技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创建的养殖场粪便处理沼气发电工程。该工程完全建成后,日发电 量可达10000千瓦,为周边100-200家农户提供200立方米/日的沼气;每日可提供有机肥40吨;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灌溉农田,实现污染物零排 放。
云南省林业厅厅长陈玉侯告诉记者,作为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大省,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沼气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 “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地”的思路,从2002年以来,省政府连续10年将农村能源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重点工程和重点督 查督办的20项重要工作之一,争取中央资金12亿多元,在全省农村掀起以户用沼气池、节柴改灶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热潮。云南省林业厅连年将农村能源建设 列入云南省六大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十一五”期间,云南农村沼气以每年新建20万户的速度快速发展。
目前,云南省沼气 项目覆盖全省129个县区市中的122个,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已达273万户,节柴改灶600多万户,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180多万平方米,大中型沼气 工程、秸秆炭化、微型水力发电、小型光伏发电以及烤烟灶、炒茶灶等“三窑四坊”的节能改造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也先后启动实施;10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 每年节省薪柴250万吨。全省已经形成了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大中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并重发展的格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云南户用沼气技术在卢旺达、突尼斯、孟加拉、越南、老挝、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等数十个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推广应用。
云岭高原农村能源建设竞风流
在临沧市云县,沼气池一村连一村、一户连一户。这个县探索出的“林草(蔗)畜沼”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等领导的高度评价。据 云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在这个项目中,沼气建设是林、草、蔗、畜发展的关键联结点。云县3年时间建成沼气池3万户,使全县40%以上的山区群众用上了优质 清洁的新能源。
“林草(蔗)畜沼”一体化综合开发项目促进了林业发展,核桃、茶叶、膏桐、紫胶、澳洲坚果等各类经济林面积超过220 万亩,培育了肉牛、生猪等区域优势项目和特色品牌,山间林下种植的甘蔗、饲草和薯豆类作物满足了畜牧业所需饲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做到了“以种带养、以 养促种”。以沼气发展为基础的“林草(蔗)畜沼”一体化综合开发项目为破解云县农村群众增收难问题闯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云 县山区综合开发。
云南省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异彩纷呈、各领风骚,省级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甚至乡村,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为解决“重建轻管”问题,确保农村能源设施正常使用和发挥效益,云南省林业厅大力推进制度体系、责任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三个体系”建设,重点培养管理 人才、技术人才、用户群众“三支队伍”,农村能源后续服务逐步走上物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路子。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启动了农村能源村级服务网点(服 务队)建设,建立了3122个村级服务网点(服务队),从业人员约6000人。“十一五”以来,省农村能源工作站在各地举办各种农村能源职业技能培训70 多期,1万多人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大理州漾濞县涵轩绿色产业开发集团2002年投建“漾濞大 泡核桃”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兴建了1.5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和生态特种野猪、乌鸡养殖,探索出了以核桃、绿肥、饲料作物、生态猪、沼气池为因子,构建核桃- 绿肥-饲料作物(林下间种)-生态猪-沼气-核桃的林业生态经济循环模式。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800万吨
云南省农村能源工作站站长李树生告诉记者,一户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在500立方米左右。云南省已建成的250多万口沼气池,年产沼气约12亿立 方米,折合标煤70多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多万吨,替代的薪材相当于150万亩森林的年蓄积增量。此外,云南省600多万农户通过节柴改灶,每 年节约薪材600万吨,折合标煤3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万吨。全省180多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约标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4万吨。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已形成了年节约标煤4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的强大能力。
云南的农村能源建设,使这个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基因王国”、“花卉王国”等美誉的边疆民族省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滇金丝猴的故乡。保护区管理局积极探索社区共管模式,宣传争取当地农牧民支持参与,在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推广节柴灶、沼气池、 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炉等节能项目,实施以胶管替代木饮水槽、铁丝网替代木栅栏,水泥桥替代木桥,用石棉瓦建盖的固定牛棚取代木棚等木材替代项目。这些项目 可节约木材30%-50%。近年来,他们实施了几十个项目,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从900元上升到1200元,每户每年节约木材10立方米,节省劳力120 个。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谢红芳踌躇满志地告诉记者,他们还打算进一步实施能源替代项目,在高寒地区和山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在金沙江、澜沧江河谷地区推广 “四位一体”沼气池。那时候,香格里拉胜境会更加迷人,村民的日子也会更加舒适。
云南省林业厅负责人介绍,还有一大批像白马雪山这样 的自然保护区,把保护区建设与当地农村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护区探索创造的社区共管模式,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实属创举,也是世界先进。而 在社区共管模式中,发展农村能源,实施节能替代,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减少森林资源消耗是其主要内容。
新能源照亮云南边疆村
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党支部副书记左星菊告诉记者:“我们村结合沼气建设,发展核桃产业,形成了万亩核桃生态园,家家户户建成了沼气池、节柴灶、卫生 厩、卫生厕,安装了太阳能、地面卫星接收仪,富裕的村民还购买了汽车、摩托车。村里新建了小学、卫生室、科普文化室,建成了漾濞核桃成果展室及党建示范 点,修通了全县第一条乡村柏油路,开通了村内至县城的公共汽车,率先接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设立了农家书屋,成立了4支文艺队。全村移动信号覆 盖率100%,电视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5%。光明村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产生活模式,拥有了绿色小康村、万亩核桃生态村、农业生态示范村 等多项桂冠。”
在镇康县南伞镇大坝村,村民穆老德为记者作了一个对比:“以前,一家老小用的柴要去山上砍。砍的不够,还得买一些。一年买柴要花2000元。家里建起了一座12立方米的沼气池后,就不用买柴了,也不用上山砍柴了。”
在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开远市碑格乡左美果村、砚山县阿猛镇倮基黑村,村民们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列数使用沼气的好处
劳力从砍柴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种了经济作物,养了大牲畜……
牲畜圈养积肥,不再敞放,不再到处乱拉粪便,改变了村容村貌……
沼气煮饭烧水,厨房变干净了,妇女们告别了烟熏火烤的日子……
沼渣、沼液投放到田地里,解决了肥料问题,可以节约农药、化肥开支,还可以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增产10%以上……
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不仅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为实现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还带动了农村改厨、改 厕、改厩,实现了农村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厩厕净化,降低了农村群众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云南边疆社会主义村建 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的实施,还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玉侯告诉记者,云南省林业厅已经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相关办法,文件即将经省政府批准后出台。新办法除了加强原先重点扶持开展的沼气、节能灶建设外,还将把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列入政府扶持项目。那时,云南农村能源建设必将又出现一番新景象。
彩云之南,林海苍茫。沼气灶上那朵蓝色的火焰,那个欢快的“蓝精灵”,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幸福,带来了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