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西:沼气产业蓬勃发展 为“气化山西”先试先行

网友投稿  2011-09-21  互联网

  为更好地交流推广山西省绿色能源建设的典型经验,并以拓展“三沼”利用空间、挖掘沼气潜在效益为切入点,促进全省农村能源事业健康发展,9月上旬,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召开了“全省农村能源建设现场交流会”。会议期间,记者跟随相关厅局人员走访了我省长治、运城、临汾等5个地市的多个沼气工程典型示范点。

  榆次区石羊坂村 :从1453元到8960元的背后

  家家户户二层小洋楼,楼前宽阔大庭院,楼后致富温室棚,9月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榆次区石羊坂村时,村民们幸福的小康生活令参观者心生羡慕。说起他们的致富法宝,不少村民异口同声:“多亏了‘四位一体’新型温室。”

  石羊坂村地处榆次区东北的丘陵旱垣山区,由于地处偏僻山沟,过去一直以旱作农业生产为主,村民过着“靠天吃饭、十年九不收”的生活,是一个典型的黄土旱垣贫困型小山村。

  2005年,榆次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该村建起了区历史上第一个60余套集种植、养殖、旱井、沼气于一体的“四位一体”新型温室园区。这种模式将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四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构成能源生态综合利用体系,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存、能源与资源良性循环、设施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态模式。

  随着温室园区的建成,石羊坂村村民的生活状况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家家户户住上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人均收入也从2004年的1453元递增到2010年的8960元。

  长治县金科养殖:昔日烟熏火燎,今日窗明几净

  上午刚刚感受过石羊坂村民的经济收入因沼气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午,记者又来到坐落在长治市长治县西火镇庄子河村的金科养殖沼气站。一进门,大家便被四座大型的沼气贮气柜吸引住了眼球——我们来到了一个大型沼气示范工程点。

  2007年,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养殖场排出的粪便发展循环经济,金科养殖投资875万元,建起了总容积为12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年生产沼气40万立方米,除公司发电用外,还可供1200户村民做饭、照明,年可节约原煤800多吨。剩余的沼渣沼液通过加工制造成颗粒有机复合肥料和农药。沼气项目的实施,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健康和宽广的发展空间,而且使庄子河村的农户也摆脱了烧火做饭时烟熏火燎的不便,过上了城镇人的生活,实现了手一扭做饭、手一按照明,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净化了环境,同时也改善了猪场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村民牛志义高兴地说:“用沼气,我们每年可节省3000元的煤费和电费,而且干净。”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昔日烟熏火燎,今日窗明几净,这已是庄子河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高平市米山镇:“高平模式”效果最好

  秸秆在高平市米山镇这样以农作物为主的旱垣地区,家家户户都不稀缺。过去,农户家的秸秆除做牲畜饲料和生活燃料以外,大部分都进行了焚烧,乌烟瘴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国家三令五申发布禁烧令,大家都知道污染环境不好,但不烧又没有科学的处理办法。这成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大困扰。

  2009年,米山镇党委、政府多方考察,以“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当地的秸秆资源优势,建起了酒务、米山两个大中型纯秸秆沼气站,带动了全镇11个行政村的农户用气,每年可消化处理生物秸秆4500吨,节约煤炭 9000余吨,生产有机肥6000多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2500余吨,走出了一条低碳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之路。

  酒务纯秸秆沼气站位于米山镇酒务村,总投资350万元,日产沼气800方,年供气30万方,是晋东南第一家农业部纯秸秆沼气试验示范项目。

  米山镇大型纯秸秆沼气站位于米山镇政府所在地,总投资1750余万元,日产沼气3500方,年供气130万方,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纯秸秆沼气站。

  两个纯秸秆沼气站的建成,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综合效益。一是变废为宝,清洁环境;二是节约能源,增收节支;三是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四是降低劳动强度,解放生产力。村民孙小青高兴地说:“沼气站的建成,使过去随处可见的煤堆、粪堆、垃圾堆减少了,我们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据了解,在高平市像这样的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还有许多,国家农业部的专家多次前往实地调研,称之为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效果最好,并誉为“高平模式”。

  盐湖区杨家门村:蘑菇香了,收入高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当车辆驶入盐湖区杨家门村时,连片的土窑洞吸引了车上的所有人员,这又是什么产业呢?跟沼气又有什么联系?大家一通猜测,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可惜没一个正确。

  原来这是一个食用菌合作社,采用土窑洞生产模式种植鸡腿菇。2010年,杨家门村党支部、村委根据盐湖区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经专家论证和多方考察,确定了以沼渣、沼液拌料发酵新技术发展鸡腿菇产业。沼渣、沼液中含有丰富的N、P、K等元素和各类维生素、生长素等物质,有刺激食用菌菌丝生长并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

  目前,该村已打成土窑洞200余眼,投料生产80眼,年生产鲜菇3900吨,产值3354万元。通过使用沼渣、沼液拌料发酵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病虫危害,又降低了劳动强度,生产出的鸡腿菇较以前产量高了、品质优了、口感好了。现在,这一技术在盐湖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但使沼渣、沼液得到了综合利用,而且给广大菇农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村民王江生高兴地告诉记者:“自打用上了沼气,咱的蘑菇也香了,收入也高了,幸福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临汾吉县:苹果转型的坚实后盾

  一说起苹果,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吉县苹果,个头大、色泽艳、口感脆、口味甜,被誉为“苹果之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吉县苹果从外观、口感到产量上都如此棒呢?

  走进吉县东城乡社提垣苹果基地,记者发现,这里家家户户的果园建设模式都一模一样:园内建有一个沼气池、一个猪圈、一座厕所,园边建有一座管护房。果农们高兴地介绍说,这是将沼气建设与苹果发展相结合,这种模式是“一池三改”沼气工程。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渣用来肥田,沼液用来果叶面喷施、喂猪,这样就形成了“畜—沼—果”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果农们通过施用沼肥,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有效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同时对红蜘蛛、腐烂病、蚜虫及早期落叶病等病虫害也有了一定控制,使果农们在减少农药化肥投资的同时,也得到了可观的商品果经济效益。

  2010年,村民王栓虎发现自家果园的一些树叶发黄变蔫,甚至死去。经技术员诊断,是得了根腐病,用了不少农药不见好转,后来采用沼液配合农药灌根,效果很好,已经快死的树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王栓虎说:“我每次给果树打药,都要配上一定比例的沼液,不但果树叶片发黑发亮,而且各种病虫也明显减少。”

  为使“畜—沼—果”这一模式在全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该县县政府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专项资金进行扶持补贴。目前,这一模式在全县8个乡镇60个村得到普遍推广,6500余户果农从中受益,在推行绿色化、有机化、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也为促进苹果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沼气建设为“气化山西”推波助澜

  一路走,一路看,参观完预定的各个示范点后,考察组在吉县吉州宾馆三楼会议室进行了现场交流会小结,会议代表各自谈了自己观后感,各市环能站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进展,安排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在各市汇报的基础上,相关领导充分肯定了各市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参观点所做的工作。

  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站长李文科在总结时说:“通过这次实地观摩,与会人员对全省农村能源建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将更有利于以后工作的推进。总体看来,各市的农村能源工作情况都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我们各级环能人是用心用情在干事,在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挑战性强、头绪繁多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好成绩,实属不易,也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他对与会人员强调,大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村,发展新能源,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希望全省上上下下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为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水平,促进我省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村作出积极贡献。

  从最初的做饭、照明到现在的生产猪饲料、食用菌、肥料、农药等多功能性;从最初的畜禽源料到现在的秸秆、污水、生活圾垃等多样源料资源;从最初百姓取得经济效益到现在得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省的沼气工程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并将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家庭走向企业,从农业走向工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观察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投资带动下,在能源供应压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下,山西省的沼气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减少了对森林、煤炭等资源的消耗,减轻了对环境、气候等大自然的污染,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为建设“气化山西”加快了发展步代。

  目前,我省沼气的发展势态已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沼气等多元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沼气用户已累计达到70万户,年生产优质沼肥1336万吨,替代化肥 157万吨,可满足625万亩农田生产需要;年生产沼气24492万立方米,替代煤炭消耗30.24万吨,可保护15.4万公顷以上森林植被免遭破坏,同时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3.5万吨,经济、能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随着我省户用沼气、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的蓬勃发展,一个个典型的示范点脱颖而出,他们通过把沼气建设与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园区、设施蔬菜基地等产业有力结合,拓展“三沼”综合利用途径,将沼气建设从初期解决做饭、照明,发展为现在的做饲料添加剂、食用菌助酵剂、有机肥料等广泛用途。气化山西,沼气先行,可以说,沼气在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9-21/8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