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沼气点燃阳春新生活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23  互联网

  种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手段,但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如何走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已成为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地处粤西的阳春市,有着“中国猪苗之乡”的美称。养殖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原本山清水秀的村镇中,牲畜粪便任意堆放,污水肆意横流,溪水成了绿色,池塘成了黑色,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粪便的臭味,苍蝇、蚊子满天飞。

  如何破解种养带来的环境难题?十余年来,阳春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利用沼气、变废为宝的生态农业之路。

  逼出来的优美环境

  岗美镇是阳春市的养猪专业镇,有一万多户养猪户,家家户户养猪是这座小镇的独特风景。阳春市市长助理、岗美镇党委书记黄家新介绍,岗美镇距市区10公里,是阳春市最主要的养殖专业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家户户就开始发展养殖业。这几年,在各项惠农政策扶持下,村里的养殖业规模空前壮大。如今全镇共有养猪户10199户,占总户数的72%。

  现在回忆起岗美镇当年的“味道”,今年67岁的村民洪秀英还是不停皱眉头。一进村,阵阵令人作呕的气味就会扑鼻而来。“可以说是,白天苍蝇找,晚上蚊子咬。餐餐饭桌飞蝇虫,亲戚朋友不敢留。”而且农民们日常生活的燃料都是用煤气或柴草。用煤气费用大,用柴草需要较多的时间打柴割草,也易破坏生态环境,很不划算。

  黄家新则告诉记者:“镇和村里都很头疼,多次组织治污,还是没法根治。你想,那么多禽畜总要排泄的啊。最后,我们想到了沼气,变废为宝,生态治污。”原本让人头疼的禽畜粪便,如今都成了有用的宝贝。

  时至中午,记者来到岗美镇轮塘村委会高四自然村,却没能看到农村特有的炊烟袅袅。随行的村干部笑着介绍说,高四村共有200余人,如今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沼气池,村民烧菜煮饭用的是沼气,基本上没有人烧柴草了。

  村委会主任谢仕金告诉记者,他家喂了十几头肥猪,过去老是为猪圈里传出来的臭味发愁,自从家里有了沼气池,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猪圈不再臭了,蚊蝇少了,院子里也整洁多了。

  谢仕金介绍说,他们村采取的是“猪—沼—鱼(果、菜)”的生态农业模式。全村37户居民全都用上了沼气,并进行了“三改”(改厨、改圈、改厕)。目前,全村37户家家养殖生猪,母猪存栏量达160多头,仔猪常年保持2000头左右,农民种养的积极性很高。一部分农户还利用沼液和沼渣养鱼、种菜、种果、种水稻等,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鱼等多种能源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建设沼气池,农户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水废物排放,提高了综合效益,每户每年还可节支近2000元。

  更重要的是,沼气建设改善了村里的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中,村民义务投工种下了1000多棵桉树,以及上百棵紫薇、仁面树等绿化树。如今高四村村容洁净、绿树成荫,成了名副其实的“无烟村”。

  “阳春沼气第一镇”

  在干净敞亮的厨房里,村民谢杏格正忙着为一家人做午饭。一个沼气炉煲汤,一个沼气炉用来炒菜。看着直往上蹿的蓝色火苗、锅内不断升腾起的股股热气,谢杏格笑着说:“没有沼气池时,我们做饭都是烧煤或柴禾,一顿饭做下来,整个厨房都是烟尘。现在只要‘啪嗒’一扭开关,饭很快就做好了,不仅干净,还省钱省力。”

  2007年,谢杏格家建起了一个容积有8立方米的沼气池。当地推广沼气的技术员李学智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农户家中养有3头以上生猪就具备了建沼气池的条件。如果有6头,沼气就比较充足;有8头以上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沼气了。”

  谢杏格家里一共饲养了20头猪,可以说沼气产能“严重过剩”。“前几个月过端午节,几个邻居借用我家的沼气灶,两个灶头同时点着了煮粽子,从早上6点一直烧到下午6点,沼气还没有用完。”

  如今,全村37户村民都已经建起了沼气池。村民们说,自从村里大多数人家建了沼气池,便告别了以前畜禽粪便随处见、污水横流臭相闻的日子。谢杏格家的沼气池建在猪圈和厕所后面,粪便直接流入沼池。“家里明显干净了。做饭烧菜不烧柴,厨房比以前干净多了。人和猪的粪便流入沼池,经过发酵,臭味也没了。”

  邻居冯姨正坐在门口剥玉米,她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晚上干完农活还得劈柴烧水让全家人洗澡。如今装了沼气热水器,再也不用操这份心了。”

  更绝的是,当地村民把沼液拿去种菜,也没像以前那样招虫子,长出的菜特别青翠壮硕。“我们的菜送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都说这种青菜没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看到高四村用沼气的好处,邻近村的村民也都由“心动”到“行动”,陆续建起沼气池来。至今年8月,岗美镇已建设沼气池4800多座,占全镇1.25万农户的40%,已成为“阳春沼气第一镇”。

  如今,在农业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阳春市开始了沼气建设的示范推广工作。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良和摸索,目前阳春已形成了“猪—沼—鱼”的能源生态模式,即养猪建沼气池,沼气供全家炊事、照明用,多余的沼气还可通过火枪为猪栏消毒用,沼液则用来养鱼。

  为了确保沼气池能够安全使用并发挥效益,岗美镇对沼气池建设派有专人管理和检查监督,沼气建设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保证质量。李学智告诉记者:“平时还会对农户的沼气池维护和使用情况进行回访大检查,并做好笔录登记。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等问题及时解决。”

  沼气串起增收“金链条”

  如今在岗美镇,越来越多的沼气池建起来了,许许多多普通农户家里,炉具一点燃就能做饭,淋浴器一开就能洗热水澡。屋外路旁建起了几户人家共用的垃圾集中回收站,每天都有人定时清运垃圾。禽畜粪便入了池,生活垃圾进了回收站。

  采访中,谢杏格算了一笔账:建一个8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用能,每年能省下1000多元燃料费。

  “不仅是这些,如果这户人家以前是烧柴的,每年就能节约2500公斤柴禾,相当于封山育林5亩地。一家养猪场要是安装沼气发电设备的话,节约开支不说,还能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猪粪污染问题。”李学智补充道。

  近些年,新建的沼气池多采用“国家补贴+省里补助+农户自筹”的方式。阳春市农业局局长朱运仪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沼渣、沼液这些宝贝,被送进农田、果园、菜地、林地,不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更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仅仅从经济效益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20亩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施用沼肥后的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也能提升。在南方推广的“猪—沼—鱼”能源生态模式,户均年增收3000元。如今在阳春市的农户家中,沼气池已经成为“用不完的煤气罐、填不满的垃圾箱、不花钱的肥料缸”。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9-23/8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