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洱源着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网友投稿  2011-09-26  互联网

本报讯:近年来,洱源县紧紧围绕省州“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屏障、生态家园、生态文化的“七大体系”建设,并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明确了总体思路和规划布局,着力推进全县生态农业发展。

调整种植结构,生态种植业成效明显。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引导流域内多种旱作、多种经济作物,实施控氮减磷——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工作成效明显。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06.75万元,完成1600户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推广配方肥3440多吨;5年累计增产粮食6.4145万吨,实现增收节支11149.65万元,减少了化肥投入9545.14万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按“农民愿种、消费者愿买、市场认可”的原则进行规划,发展优质稻10万亩。结合洱海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大蒜的“早、优、有机”等特点,2010年种植大蒜4.16万亩。规划培育“菜籽油”精加工企业,生产具有国家一级标准的优质菜籽油,打造“凤羽菜籽油”品牌,目前有优质双低油菜2.28万亩。已认定无公害产地11.8万亩,开展了优质脱毒马铃薯原料生产基地4万亩,建成5万亩无公害优质啤大麦生产基地。建成梅子、核桃、大蒜、水产品、粮油等生态农产品产地标志宣传牌5块170平方米。实施绿色生产防控技术,共推广杀虫灯21盏、防治面积1050亩,推广有色板防虫面积500亩,性诱剂50亩,推广生物农药4万亩。

改善养殖方式,生态养殖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立足洱源优势,以乳牛养殖为重点,不断改革家禽养殖方式,现已累计实现家禽圈养32984头,建成卫生厩32536平方米。在流域六镇乡建成18000立方米的家禽粪便堆放发酵池、1650平方米的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乳牛饲养户达3.2万户,占全县农业人口总产数的43%;乳牛存栏达7.9万多头,奶产量达19万吨,生态养殖业在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趋凸现。

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不断推进。为了有效处置人畜粪便,探索解决农村养殖污染的有效途径,该县在农户中大力推广建设太阳能中温沼气站、户用沼气池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目前已在洱海流域乳牛养殖集中的三营、邓川、右所等镇乡投资2250万元,配套建成了10座人畜粪便处理太阳能中温沼气站,为880户农民提供管道沼气服务。以国家补助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投工投劳一部分的方式投入资金2500万元累计完成农户沼气池建设10000口。结合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和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资金补助等,引导农村群众建设使用太阳能设备累计达280套。通过中温沼气站、户用沼气池及太阳能源和有机肥料的使用,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减少了煤、木柴等燃料的使用。

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云南省标准化发展战略项目将洱源县生态文明试点县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列入其中,该县及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各相关单位也组织了专人从事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并正在广泛收集整理资料,编制部门标准体系建设框架。针对优势产业,制定了大蒜、梅果、乳牛综合标准和水稻、玉米、蚕豆、油菜、马铃薯、核桃、水产操作规程。目前,已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28万亩。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9-26/8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