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容城“科技使者”刘彦民:发展大棚瓜菜循环种植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09  互联网

  中秋时节,保定容城县城子村外的2000多亩瓜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茄子、豆角长势喜人,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谁能想到这个人均收入12000多元的瓜菜种植专业村,是怎么从曾经的贫困村、落后村到今日的科技致富村?人们第一个称赞的就是“科技使者”刘彦民。

  2000年,刘彦民任城子村村主任,一上任他就琢磨着寻找一条增收致富路。经研究,他和书记刘建乐认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还需“科技发力”,至此一场学科技、用科技的竞赛在该村悄悄展开。

  发展大棚葫芦嫁接西瓜这在村民眼里是一种“危险新生物”,大家根本不敢尝试,见此情形,刘彦民带领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几经周折,终于有70余农户同意种植。于是,村支两委立即将村里200亩方田作为大棚西瓜种植示范园区,并花3万元从山东请来两位农技师进行技术指导,第二年5月西瓜上市,种植户的一个大棚净赚一万多元。此次的试种成功,使广大村民纷纷投入其中。

  因为村支部书记经常在北京做生意,刘彦民就成为村民日常的主心骨,无论是建棚材料、种植技术还是联系销路,哪一项出现问题乡亲们都来找他,只要一有事他就放下自己大棚的活计帮大家去解决困难。

  2005年,村里每个大棚年均收入3万多元,为继续提高收入,刘彦民开始不断实验新品种和新技术。当年他的棚里光西瓜新品种就种植14个,因为品种不同,生长特性不同,管理上要多付出几倍的辛苦,他埋头苦干,终于实验出了最适合本地的新品种,在村里大力推广。他和农户们通过不断的积累种植经验,搞起了瓜菜循环种植,形成了一茬西瓜、甜瓜和茄子、豆角等蔬菜间种的种植模式,通过巧打时间差,春季卖瓜,秋后卖菜,使每个占地4亩的大棚平均收入也激增至6六七万元。

  为保障所种产品的品质,刘彦民多次到县科技局聘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入村进棚做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及时为种植户们“充电”。为确保销路,他和村班子成员亲自去北京、天津等地联系瓜菜批发商和蔬菜批发市场,还与批发商签订销售合同,吸引他们来村子收购。同时,在村里成立了瓜菜销售协会,由协会会员负责联系种植户,向人们发布客商到达村子的时间、收购价格等信息。经过多年交易,加上该村的瓜菜无公害、品质好,总是供不应求。

  如今,城子村80%的村民都种有科技大棚,年实现经济效益达4000多万元,更加忙碌刘彦民,看见村民们有了丰厚的收入,干劲更足了。今年在他带领下,城子村新建先进的日光温室300多亩,发展模式也成为附近县市学习的典范。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9-09/8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