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造多元循环发展的“山阴模式”

网友投稿  2011-08-11  互联网

山阴因位于佛宿山北而得名,“八岭环拱,二河襟带。”古人笔下的山阴有山有水,如今的山阴山清水秀,更加绚丽多姿。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立足优势、不断探索,努力构建循环型工业;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朝阳产业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坚持“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创新了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绿色生态的“三色经济”多元循环发展模式,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和时代性的低碳循环发展的“山阴模式”。同时,山阴县委、县政府还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建,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宗旨,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依靠黑白两翼,

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山阴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被有关专家称为“山阴模式”。黑色的“煤”、白色的“奶”及绿色的“树”,构成了山阴县经济发展的主色调。截止2011年7月底,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62862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360万元,总量均名列朔州市前列。县委书记侯元对山阴县的发展一语中的:“山阴因煤而兴,却又为煤所困。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然选择。要坚持龙头引领、园区承载、特色取胜,依靠黑白两翼,驶入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黑色煤炭循环产业。山阴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煤炭比重占到全县80%以上,煤炭兴、经济兴,煤炭衰、经济衰。近几年,围绕煤炭这一优势,以煤为基,延伸发展,大力推进煤炭经济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以及标准化矿井建设,全县煤矿由39座整合为21座,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年产32万吨提高到126 万吨,提高了煤炭开采的集约化程度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为构建循环型工业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强力推进煤炭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机械化综采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进程,建设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实现了煤炭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在煤炭产运洗销环节注重清洁化,建成技术和规模亚洲第一的15.5公里全封闭皮带式输煤专线。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和热电联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建设中的中煤金海洋昱光一期2×300MW发电项目,已完成投资6亿元;总投资31亿元的2×350MW 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供热项目二期工程,已列入省“十二五”规划,预计2013年建成。同时,大力发展冶金、建材等下游产业,投资2亿元,新建了煤矸石烧结砖、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5个。目前,全县已形成煤电-冶金、煤-矸石-电-粉煤灰-新型建材等循环产业链条,建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

山阴县以现有重点骨干企业中煤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为核心,打造北周庄循环经济工业园。园区实施集团带动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坚持“以煤为主,煤电结合,循环集群,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产业耦合、资源利用、闭路循环、吃干榨净”为目标,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了采煤、超远程皮带运煤、洗煤及自动化快速定量装车等“4个1000万吨”规模;建成2×50MW煤矸石电厂,再建4×300MW煤矸石电厂,筹建4×1000MW超超临界发电厂;建成5万吨硅锰合金厂和2亿块煤矸石烧结砖厂,再建130万吨干法水泥厂,产品废物粉煤灰、灰渣、冶炼矿渣等实现了再生综合利用。园区内各个项目的产品、废物得到了综合循环利用。金海洋工业园区已成为集煤炭生产、皮带运输、洗选加工、发运销售、冶金化工及新型建材为一体的能源基地。园区被列为全省首批十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成为区域性循环经济的样板。

白色乳品循环产业。山阴县中南部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优质的天然牧场,素有“北方奶都”的美誉,是全国乳品加工示范县、全国奶牛生产强县。山阴县奶牛养殖多年,饲养经验丰富、规模较大。目前,全县奶牛存栏达到7.5万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达到54座,规模养殖场77座,规模化养殖奶牛达到 2.39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8万吨,占全市一半、全省1/4、全国的1%,人均鲜奶占有量达1.2吨,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44倍。奶牛养殖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山阴县大力推进养殖业多元发展。全县各类养殖场达到2700多个,专业养殖户达到2.1万余户,占到全县农户的一半以上。生猪存栏6.5万头,肉羊存栏16.5万只,家禽存栏67.3万只,肉类6991吨,禽蛋5285吨,山阴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玉米和饲草玉米的种植,全县玉米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40万亩以上。玉米秸秆经牛羊等“过腹还田”后,有力地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改善,全县30万亩盐碱地逐步变成高产农田。通过发展养殖业,山阴县实现了以“农”为主到以“牧”为主的转变,在农业内部形成了“粮-畜-奶(肉蛋)-田”的产业循环链。

推广设施农业,丰富生态农业内涵,促进生物质能相互循环。山阴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促进“畜-沼-菜”的生物质能相互循环。全县以“政府补、贷款扶、农民筹”等多种方式,建设示范性温室大棚450座。先后建起了泰宏农业科技观光园、绿丰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一批设施农业典型示范企业。山阴县高山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郝进仁投资2亿多元,分期建设集无公害农产品[15.36 0.39% 股吧]生产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为一体,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配套的示范园。目前,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蔬菜、花卉、水果综合生态园。同时,山阴县大力实施“沼气工程”,积极引导农民利用沼渣、沼液,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土地产出。全县9个乡镇102个村推广户用沼气池近4000户,已建成和在建的 500立方大型沼气站6个。“沼气工程”把粮、菜、畜等农副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上带养殖业,下促种植业,形成了农村多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采用沼液喂畜、沼渣肥田等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产业之路,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业、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构筑起了 “畜-沼-菜”的农业产业循环模式。全县把沼气工程与农村“净化、美化、绿化”三化有机结合,实现了家居温暖城市化、农村环境清洁化和生活质量文明化。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龙头企业的带动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由农产品到商品转变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快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以乳品产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在大力扶持本地名牌企业古城乳业的基础上,实施开放引进战略。二是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全县肉类加工、饲草饲料加工、蔬菜加工、粮食和小杂粮加工、禽蛋加工、毛纺加工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1家,年加工能力达到65万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家,带动农户2.8万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0多家。全县基本形成了肉、蛋、奶、菜、酒、小杂粮、饲草饲料和毛纺地毯八大类加工企业,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工农业互相渗透,构成了大的产业循环藕合。

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山阴县是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项目区,经过合理整合国家和省生态绿化项目,大搞荒山绿化、村庄绿化、环城绿化和厂矿、单位、社区绿化活动,生态建设大规模开展,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同时,重点推进“两山一河六通道”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好南接朔城区、北连怀仁界的西山百里防风固沙林带建设工程、南山广武50万亩劣质地治沙造林工程和11.5公里的桑干河湿地公园,形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为第三支撑。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加强企业污染监测和治理力度。全县工业企业用于污染治理、减排降耗投资达6705万元。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净消减875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净消减525吨;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0天,同比增39天;在全省环保工作“四合一”考核中跃居全省32个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县(市、区)考核第六名。在实施环境绿化和生态治理工程中,山阴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其中,推动了生态社会层面的大循环,实现了在治理环境中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发展促环境治理的良好效果。

生态建设的大规模推进,为全县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以及改善农业、人居环境等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此,全县致力于发展以绿色生态旅游为主、联动三产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以广武旅游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以“一心、两带、四片区”的旅游大格局推进,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边塞文化、古军事遗址、现代生态文明为特色的旅游区。同时,大力发展连带产业,在广武旅游区周边,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果品采摘、特色餐饮等,连带商贸、物流等产业,继而辐射带动全县三产进入发展快车道。此外,煤炭大县山阴县的决策者努力改变过去煤矿采走大量煤炭,留下一片荒山的情形,让煤矿在采煤的同时搞好所在地区的绿化。他们倡导 “一矿一山”绿化工程,采取煤矿自投自治的方式绿化。同时,山阴盯紧设施农业绿色产业,推广农业生产新模式,突出抓好蔬菜大棚的建设,创新“政府补、贷款扶、农民筹”方式,建设示范性温室大棚3330座,6525亩,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教育兴县。强县必先强教,教育事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问题也是山阴的一块短板,这些年全县上下的努力已见成效,现在正加大力度,乘势而上。一是从行政管理上抓起,加大全县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二是着力打造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按照编制通过招考方式配齐教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县政府每年至少选派30名优秀教师进修读研,同时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机制。三是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足额及时到位,确保教师的补贴和培训经费。不断提高生均的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小学每生800元,初中每生1200元。确保基础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达到教研网络化、信息化,共享全国优质教育资源。

今年,山阴县将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工程建设,加快进度建成新山阴一中,确保今年8月完成搬迁,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把山阴一中打造成省级示范高中;完成2010年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后续任务;山阴五中开工新建;新建第二幼儿园;改扩建山阴第一、四、五小学;建设二小、三小、六小、三中、六中及古城中小学校塑胶跑道操场;新建雁杰小学教学楼、公寓楼等。同时,加强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建设,协调发展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主干道同太路的改造工程,总投资8121多万元,9月底竣工。打通府东街延伸至东大滩;完成热电联供集中供热城网工程,提高供热能力,增加供热面积;完成天然气工程入户5000户,实现日供气1万立方米;完成自来水水表出户改造工程,1.6万用户全部安装智能水表;完成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10月底投入使用;完成山阴一中及旧城供水工程,8月中旬实现供水;收回并拆除城中村的第二供热站;完成大忻线西移改线工程,全长9.695公里。启动铁东新区建设,开工建设荣乌高速公路山阴出口引线工程、北同蒲客运专线站前广场及引线建设工程等。

提高医疗水平。医疗卫生方面,投资4200多万元,完成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5.3万人,不断着力提高医疗卫生计生水平。目前,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促进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卫生监督体制,完成乡镇卫生监督站的建设。继续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工作,投资 1亿元,新建县人民医院,确保年内开工;完成后所乡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开展下喇叭乡卫生院达标建设;完成80个村卫生室的升级改造,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全面达标。目前,县医院投资1亿元已奠基开工。

“十二五”期间,山阴县将继续把低碳循环作为全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头戏”,跳出资源谈转型,全面提升循环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全省多元循环发展第一县,争当“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排头兵,着力建设一个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8-11/80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