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云南滇池周边3年拟退耕34万亩农田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0-19  互联网

  按照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对“六大工程”的说法,生态修复、调水等手段是为了给滇池注入“新鲜血液”,在将滇池从毛细血管开始一直到主动脉进行完一次垃圾清理后,这些“新鲜血液”是保证滇池变清的最重要环节。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昆明市政府关于生态修复工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和牛栏江调水工程上的一些新举措。

  生态修复

  在滇池环湖公路内侧进行退田还林、退塘还湿、退房还岸、退人护水这“四退三还”工程,加快生态湿地建设,为了给滇池建“肺”造“肾”。据昆明市政府副市长王道兴介绍,目前已在滇池流域关闭挖沙、采石、取土矿业权547个,涉及面积1.3万亩;完成植被恢复0.8万亩;加强水源地保护,封停禁采地下水数百口;整治水土流失500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滇池流域林木覆盖率达50%。全面改善和提高滇池流域生态和滇池环湖生态,截污、治污系统共同构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削减进入滇池的面源污染负荷。

  滇池周围100米都建成生态湿地

  据昆明“四退三还办”办公室副主任李健透露,现在,滇池边已有1.6万人实行了搬迁,预计今年底,将有2.5万人搬出滇池边,退出位置,让给滇池湿地。这样一来,滇池边滇池保护界桩外延100米范围内建成湖滨生态建设50000多亩。

  拆房造林

  让湿地与水亲密接触

  日前,记者在西山脚下的山邑村看到,原本是一幢幢小楼房的村子,现已变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林地,走入其中,阵阵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而靠近该片林地的滇池,原来蓝藻成片的现象也已得到遏制……

  这只是“四退三还”的初期的成效,李健指着办公室的一张地图说,标着绿色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湿地、生态林地。记者看到,除了靠近滇池北岸稍微少一些外,滇池的四周,都被一片片湿地包围着。

  李健说,生态修复,真正落到实处,开始大规模建设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按照理想的设想,滇池边上没有围墙,而是一片片的水草与芦苇,水体和这些水生植物充分接触交流,达到净化作用。比如:夏天的时候,水草、芦苇会净化水质,而到了冬天,水位下降,这些水生植物枯萎后,水浪将其打到岸边,让这些水生植物自然腐烂。次年它们再自然长起来,又可以在夏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比起水葫芦一边净化水质,一边造成污染要好很多。所以,现在,很多围绕着滇池的防栏体拆除了,一些建好的湿地和水有了亲密的接触。

  湖滨生态建设已达5万余亩

  李健介绍,现在,他们正在滇池沿湖3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环湖生态建设,现在在滇池周围,已有1.6万人搬迁,离开了滇池边,已达到湖滨生态建设5万余亩,累计完成了20.2亿元的投资。这样的投入和力度十分大,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在生态修复工作上的力度,是少见的。现在,在滇池周围,平均可以达到100米范围内,都建成了生态湿地。而在近几年,预计会扩大3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滇池将扩大到近350平方公里,这是滇池自围湖造田后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以禁养和减少化肥施用量为重点,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行一湖两江流域禁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乡村清洁措施,采取沼气池、农村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湿地等方式堵住源头。

  国家发改委为滇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叫好

  按照计划,现在退耕的滇池周边农田达4万亩左右,3年后退耕34万亩农田,以减少对滇池的污染;在禁养方面,除了在水源地禁止种烟与花,还要求在河道200米内不准养殖。这一系列措施让前来调研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也跷起了大拇指,称:滇池的面源污染治理可供全国借鉴。

  “掐花控烟”保护水源地

  据盘龙区滇源镇冷水河支流附近的村民透露,他们村子在两年前就收到了“为保护水源地,请‘掐花控烟’”的宣传。在政府部门给予了一定补助后,他们减少了烟草的种植。另外,最近政府部门还将他们村子整体搬迁到昆明市区,这让他们感到很开心。当然也有少部分上了年纪的村民不愿搬,但经过政府部门做工作,为了不污染昆明水源,不污染滇池,他们最终表示了理解。据介绍,目前光是松华坝水库附近就已减少了两万多亩蔬菜与烤烟的种植,大大减少了对滇池的污染。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全国领先

  据昆明市农业局能源生态处处长王建介绍,滇池周边农民平均每人只拥有农田0.27亩,由于过度使用,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他们展开了土地轮休的政策,开展了试验,在有的地方实行种绿肥,从空气中吸取氮磷,减少了化肥氮磷有机化肥的使用,倡导使用农家肥。开展了禁养、农村示范工程、物理防治虫害、举办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等措施,尤其是时下正在全面展开实施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在全国都算领先的。同时还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比如有的种花、种菜往水源地、滇池流域外搬迁,在滇池流域种植经济林木、从源头上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的恶化。

  面源治污手段可供外省参考

  将环湖截污连在一块,滇池边的农村面源污染也全部被截住,针对此事,今年7月份,记者随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调研滇池,在宝象河入湖口听取了相关人员关于治理情况的汇报后,杜鹰跷起了大拇指说,在全国来说,湖泊治理、污染河流治理,最难的点在于农村面源污染,太湖的治理当中,最难解决的也是农村面源污染这一块内容。而滇池的治理,经过农村的一系列综合整治,加上环湖截污系统工程,将污水截住,这样的举措是可供其他地方引用、借鉴的。

  记者从昆明市政府了解到,该项目工程将计划用4年的时间,今年至2013年,建设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曾表示,工程建成后,要保证每年向滇池补水不少于6亿立方米,保证向滇池补水不少于20年,争取到2020年使外海的水质达到Ⅳ类。

  3年后完成滇池补水工程

  滇池只有一个出口,滇池水体置换周期较长,一般在四至六年才能置换一次,牛栏江调水工程加入置换,能加快水体循环,使置换速度加快一倍,加快滇池水变清的步伐。时下,该工程规划及项目建议书已获批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当中。

  据了解,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在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确定了从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生态用水的方案,引水成功后,还可作为昆明市、曲靖市发展的后备水源。

  记者手记

  滇池治污加油

  今天,本报关注滇池治污的专题报道暂告一个段落。通过对近年来治污思路与工作的梳理,我们看到,受污的母亲湖正在接受漫长而艰难的治疗。就在昨天,分管副市长王道兴仍带队前往呈贡新城,过问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呈贡新城的崛起,绝不能对滇池有任何污染影响的可能。

  从每一根毛细血管,甚至每一个细胞开始,我们下定决心,要给母亲湖治好沉疴积患。采访中,有人说,不能让受污的滇池成为昆明大发展的一个缺憾,更有偏激者说,滇池治不好,昆明难以跻身一流城市之列。因为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这个之最,始终让她是一个最受关注的环境关键词。

  采访中,一位官员动情地说:把滇池治理好,不是政绩、不是形象,是一份感情、一份责任。在记者看来,把滇池治理好,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合理把控。按照云大学者当年研究的结论,一个湖水清澈倒映山峦的滇池,将为我们提供价值更大的环境收益。

  把滇池治理好,也是一份挑战。在今天的中国,大发展后遗留的环境难题比比皆是,富强后的中国,开始思考如何包容性增长。道理很简单,滇池是每一个人的滇池。当年,这个天然泳场,也是昆明普通市民享受欢乐时光的好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滇池治污需要进到全民时代,滇池治污呼唤全民时代。如果把滇池治污称为一场马拉松赛跑,我们可能正进入到一个最为艰难的赛段。修建治理工程再难不怕,民众的关心与信心更重要。

  看了晚报的报道,记者的一位朋友特地打来电话说:如果哪一天可以再到滇池游泳就好了。

  为了一个普通市民简单的心愿,滇池治污,加油!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10-19/8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