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建设高原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全省循环经济大会召开

网友投稿  2010-08-12  互联网

  青海新闻网讯 8月11日,我省召开首届循环经济大会。会上,省委书记强卫说,我们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大发展,促进青海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省长骆惠宁提出,奋力打造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品牌,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一、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有四大特点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实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之一,是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具有明显不同于国内其他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4个显著特点。第一,面积大,土地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大多为盐泽、戈壁等未利用土地,能够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第二,资源富集,具有品种多、组合好的特点,有利于区域性大规模整体开发,多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特别适合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第三,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相对独立,具有较为独立的水系,与三江源地区无直接联系,发展循环经济并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实行总量控制,不会对三江源等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第四,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处于起始阶段,有利于按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产业体系,避免 “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

  二、柴达木建设“一区四园”,构建“六大产业”

  几年来,试验区坚持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和关心,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规划》对试验区现有产业升级改造,对新产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整体规划,重点建设“一区四园”,构建“六大产业”。

  “一区”指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四园”指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盐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以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

  “六大产业”是指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型产业,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金属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体系。这六大产业链,都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生态化设计,从如何消纳产品和副产品开展了反向设计。

  三、到2020年,规划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按照《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要把试验区建成全国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分两个发展阶段具体实施。

  2010年至2015年为第一阶段,初步构建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关键领域科技瓶颈取得突破,基本建成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培育形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建设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16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试验区基本形成政策完善、体制健全、机制良好、联动发展、管理有序、保障有力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建立起结构合理、优势突出、集约利用链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框架体系;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循环经济主要指标有较大提高,基本实现资源开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循环经济产业效果开始显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规划重点项目达产后,试验区年工业增加值达700亿元以上

  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链是一条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主线,配套综合开发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及非金属等矿产资源,构建的网状循环利用产业链;也是一条以盐湖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的重点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工业增加值将达到700亿元以上。

  同时,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后将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盐湖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实现物质利用最大化和废物产生最小化,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直接带动轻工、建材、机械、新材料等相关行业发展。同时,作为大型原材料供应基地将产生集聚效应,聚集人气,吸引投资,促进消费,提高我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

  全部规划项目建成后直接解决15万人就业

  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六大产业体系和三大配套体系建成后,在促进资源就地加工增值、增加区域经济总量、提升科技实力的同时,将加快物流、能流、信息流的流通量,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可直接提供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约5万个,操作工人等就业岗位约10万个。如果考虑相关产业发展,加上销售、辅助后勤服务等人员,大约可间接产生8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资源消耗及三废排放强度逐年降低

  试验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我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减轻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资源消耗及三废排放强度逐年降低。预计到2015年,可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1307万吨,减少耗水量33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万吨,中水回用率将达到80%;到2020年,可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3890万吨,减少耗水量10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2万吨。

  此外,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试验区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破坏土地恢复率达到20%以上,新建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恢复、破坏土地恢复率达到75%以上。

  四、柴达木试验区有6大保障10项支持

  为确保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实际成效,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在法制政策、管理、科技、组织、安全防灾、宣传教育6个方面给予保障。国家在准入条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项目、科技、人才、土地、交通、水利、电网建设等10个方面给予支持。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8-12/8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