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宣汉农民时兴写“低碳文章”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8-14  互联网

发展低碳经济,不但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而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如今在宣汉县农村,悄然出现了不少“低碳家庭”。在生产中他们崇尚发展生态农业,在生活中,他们又注意节能减排,选择低碳产品……
低成本鼓起农民腰包
“去年在镇上和村里的农技术人员指导下,每亩土地虽然少施肥2公斤,但平均亩产还多了15公斤,看来这配方施肥还真管用呢。”在柏树镇水磨村村民孙国涛心里,低碳农业就是花最少的钱,获最大的益。“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往年农民种地施肥都是靠老经验、土办法,总是认为肥施得多,投入大,效益就会好。可是事与愿违,不少地块造成了土地营养失衡。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宣汉县各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施肥进行科学指导。
东林乡村民冉东仔细给记者算了一本帐,这几年,由于少用化肥、少打农药,他家生产的稻米每年收割后,运送到县城来出售,总是被市民一抢而光。低碳农业让他的日子过得乐悠悠。
为全面推广低碳农业,宣汉县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行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尽量降低种植成本,同时积极促使低碳农户与“婆家”对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低污染美化农村环境
在七里乡新芽村,村道两旁的猪舍干净整齐,看不到粪便遍地、蚊蝇乱飞的景象。“以前村里臭气熏天,猪粪满地。自从建起了沼气池,采用了猪粪分级处理技术,污染大大减少,村里环境好多了。”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地说。七里乡新芽村是达州市的村建设示范村,如今宽敞的水泥路沿线果林成片;翠绿的果园簇拥着别致的农家;错落有致的川东民居,掩映在幽幽竹影中,哞哞的牛叫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宣汉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110多万头。年出栏肉牛11万余头,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居全省第一。以前因畜禽粪便处理简单,畜禽排泄物成了农村主要污染源,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推进,该县农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低污染农业经济成为了宣汉农民的共识。为此,宣汉县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学习畜禽粪便处理技术,鼓励农户建设沼气池,在农作物种植中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和农用地膜,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全县已建沼气池近万个,400多个村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近3万农户得到了低污染农业带来的实惠。
与此同时,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生活中主动减少能源消耗。胡家镇一些村民家中还安装了太阳能。现在不少农村虽然都通了自来水,但却大都安装了水表,由“收费水”取代了“福利水”。庙安乡洞子村村民李成伍,所选用的家用电器全部用上了“节能型”。
低能耗实现农业增效
“以前的玉米秆、稻草,村民都是作柴火烧掉,现在则把它们埋进田里,用来作肥料,增产又增效!”七里乡乱石村村民杨玉定高兴地告诉记者。
为降低农业生产资料能耗,宣汉县注重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还田技术,走绿色大米标准化生产路子。积极推广青贮饲料养殖,为鼓励农民发展青贮饲养,县畜牧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送技术,指导群众提高饲养水平。天台乡已发展规模养殖户70户,建设青贮饲料储存设施750立方米,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该县有关部门制定了绿色水稻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技术指导和推广培训、环境保护及检验检测等制度,引导广大农户发展低能耗绿色农业。同时,以低能耗绿色农产品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行“合同+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让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
如今,一个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家园的理念正在宣汉农民的脑海中逐年形成。建设美好家园、争创“低碳家庭”日益成为农民生活的新时尚。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8-14/80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