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甘肃循环经济启示 生态保护要“活水”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8-10  互联网

  河西走廊地区以绿洲农业闻名天下,已有数千年历史。时至今日,农业依然是这片土地的骄傲。农业离不开水的浇灌,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气候的变暖,水资源越来越弥足珍贵。

  目前,祁连山冰川退缩、雪线上升,荒漠区地下水位下降,对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带来深刻影响。甘肃省气象局局长张书余指出,要保护好祁连山冰川这个河西绿洲500万人民的生命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关井压田,发展节水农业。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指出,祁连山森林和黑河湿地是河西走廊的两个主要生态屏障,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祁连山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所涵养的黑河湿地,在维护整个黑河流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切实肩负起保护祁连山森林和黑河湿地的历史使命。

  保护好黑河湿地

  张掖市南依祁连山脉,北靠巴丹吉林沙漠,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典型的绿洲城市。

  2009年12月2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张掖市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建设。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说,张掖的湿地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要着眼长远,高起点谋划,坚定不移地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把张掖建设成为甘肃省的“绿色名片”。

  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说,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加大祁连山保护力度,恢复和保护黑河流域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屏障,是张掖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

  张掖,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曾被古人誉为“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远古时期,祁连山下,湖泊连片,黑河出祁连山经沙漠戈壁流入内蒙古大草原,成为命脉之河。张掖正是黑河地下径流汇聚之处,城市被湖泊环绕,形成水色山光。从古至今,张掖境内甘州、临泽、高台地区的湿地都是黑河的涵养区和鸟类的栖息地。

  张掖市境内有湿地面积316万亩,仅在黑河干流就有湿地61.5万亩,城郊有湿地2.6万亩。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说,这么大面积的湿地,在整个西部地区都是比较少的。

  作为甘肃省目前惟一一家国家湿地公园,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区划面积6.2万亩,其中湿地面积近2.6万亩。

  走在黑河湿地公园的栈道上,你会惊奇,在干旱缺水的河西走廊,会有如此赏心悦目的湿地景致。放眼望去,水深处一片片芦苇浓绿、茂密,起伏伸展,清澈的溪水,浮在水面的泽泻草散发出湿润的草香。水枯处,地上的红色苦马豆生机勃勃。一株株沙枣树挺立在湿地间,飘散着沙枣花香,这种耐旱、耐盐碱的树种,在湿地已经生活50年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局副局长孔东升说,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黑河、山丹河的地下水和天然降水,它维系着生态屏障祁连山和黑河的安全,阻挡着巴丹吉林沙漠前移的脚步。

  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的功能,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那些草甸、沼泽、湖泊,与河流、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张掖黑河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湿地植物195种,动物116种,是我国候鸟迁徙的西部线路之一、全球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孔东升说,每年11月初,候鸟在湿地停留、觅食,休息后飞往温暖的南方,能看到黑鹳、灰鹤等多种珍稀鸟类。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黑河。

  未来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将通过退耕、封滩育草、水系疏浚、植被补植、观景栈道、界碑界桩和围栏建设,对湿地进行整理,展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湿地的独特风光,宣传“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的生态品牌。

  今年3月1日湿地公园开工建设以来,重点区域退耕还湿地3099亩,建设湿地观景栈道4.8公里,补植补造湿地植物2300多亩,完成水系疏浚23公里。

  张掖市畜牧兽医、渔业技术推广站从宁夏、江苏等省区引进了草鱼、武昌鱼等草食性鱼苗600多万尾,投入到黑河流域沿岸的池塘、平原水库等人工湿地进行养殖。

  甘州区为恢复城北郊湿地的芦苇林地,种植了700亩人工芦苇。芦苇苗从农户家购买,一墩一墩挖下来运到栽植地。区林业局的技术人员精心维护,使700多亩栽植的芦苇发芽率达70%左右。

  甘肃省环保局局长冯杰调研时指出,实施湿地保护工程,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恢复湿地功能,将对改善整个黑河绿洲的生态起到积极作用。

  马广仁说,张掖市将湿地保护作为引领生态张掖建设的战略举措,这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跨时代意义。

  加紧治理石羊河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

  地处沙漠边缘的民勤县,5%的土地是绿洲,更广阔的地区是荒漠、草场和沙漠。在路边,你能看见绿色的棉田、油葵和小沙丘、红柳、黄蒿、沙米草相伴而生,沙漠离人们的家园并不遥远。路两旁种植的都是耐旱、固沙的植物如胡杨和沙葱。“沙葱在民勤很多,这种植物生命力很顽强,风一吹种子埋在沙子里,冬天看起来已经死了,到了雨季,一下雨植物就都活了。”民勤县经贸局局长李卫国说。

  在这片土地上,水是最宝贵的资源,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住短缺的水资源,阻挡沙漠推进。民勤惟一的地表水来自上游的石羊河,其进入民勤的径流量逐年递减,平均入境水量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减少到近年的1亿立方米左右。全县水资源供需差 6.126亿立方米,除去补给水外,净超采地下水量4.288亿立方米。长期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埋深由上世纪70年代的1—9米变成现在的12—28米,水质矿化度升高。目前,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2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开荒打井,使地下水位下降,水越抽,土地的沙化和盐碱化越厉害,所以关井压田,控制地下水,恢复植被,是改善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武威市工信委副主任赵盛源说。

  石羊河流域的重点治理已经开始,规划总投资47.49亿元,其中民勤属区约11.46亿元。首先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在环河、红崖山和昌宁三个灌区实施;二是民勤调水下段河道整治工程,计划整治河道42公里;三是生态移民试点工程,计划移民1.05万人。

  行动刻不容缓。在红崖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改建骨干渠道373.853公里,实施田间节水面积29.155万亩,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6809套。

  与此同时,为满足下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武威市去年在上游地区从黄河调水1亿立方米,今年调水量将达到2亿多立方米。

  在民勤县,节水农业的发展关系生态安全。因为每亩滴灌棉田比小麦能节约用水300立方米,在民勤县,棉花的膜下滴灌种植得到大力推广。“今年,全县计划推广滴灌棉田22.61万亩,占全县配水面积36%,已经安装运行13.71万亩,完成计划61%。” 民勤县水务局节水办副主任姜有忠说,过去,棉田靠河水、井水漫灌,现在采用节水新技术,节约用水量能达到50%。

  滴灌棉田的推广,不仅节水,还为民勤的农业循环奠定基础。“全县25万亩棉田使棉花产量达到8万吨左右,棉花加工企业发展起来,棉绒纺纱、棉籽榨油、棉秆加工高密度板、棉粕做饲料,形成了循环链条。”李卫国说。

  在民勤县的路边,巨大的宣传牌令人驻足难忘,“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建设好我们的生态家园”……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石羊河,人们认识到,只有与自然相知友爱,才能维系自身生存的繁衍和发展的持续。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8-10/8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