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循环经济不能成为“新概念”的垫脚石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7-23  互联网

  主持人:韩士德(本报记者)

  嘉 宾:刘玉升(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

  宋卫平(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

  刘学敏(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

  ■ 对话背景

  如今,“循环经济”正日益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和各地竞相实践的发展模式。有统计称,全国已经有近百个城市宣称要发展循环经济。各地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有哪些问题?循环经济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如何评判地方经济是否符合“循环经济”的标准呢?

■ 观点争锋

  循环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刘玉升

  确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原则,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性技术,确保最合理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宋卫平

  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如果各方没有从中获得利益,链条就会中断。  ——刘学敏

  “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各地都应主动探索”

  主持人: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发展循环经济,现在发展的现状如何?

  刘玉升:从国家立法角度来看,国家层面是非常重视的,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从各地方政府来看,地方领导已经接受并试图实践循环经济的理念。但是,真正推行循环经济的实际运作还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大农业的现代循环经济实践中大规模、多领域的示范十分欠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目前也存在虽然接受、认知循环经济理念,但是对于从哪里进入循环经济体系,如何组织高效循环经济生产还存在迷茫。循环经济的一大特点是无始无终,循环使用资源,每个生产环节的副产品即作为下一个生产的原料加以利用,理论上达到直至无限的状态。

  刘学敏: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实践,在政策和法规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实践上看,辽宁曾试图推进循环经济省、贵阳也曾试图建设循环经济市,此外,在全国范围内探索了许多循环经济模式和经验。应该说,近年来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实践是富有成效的,对于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使资源利用限制在资源再生的阈值之内,对于环境的最小扰动。

  主持人:从您掌握的情况来看,循环经济现在主要有哪几种模式?

  刘玉升: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适应生态文明生产方式的理念,与传统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存在区别。特别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多元化存在,难以将循环经济归纳成几种模式。循环经济的实施,要根据具体情况构建适用的模式,不是可以在几种模式中能够套用的。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工业循环经济、大农业现代循环经济和城市循环经济。大农业现代循环模式可以分为物质流循环模式、空间循环模式。依据物质流关系建立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最基础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食物链,如麦麸混合有机垃圾—黄粉虫饲料—做成蛋白粉进入养殖业—虫粪沙做成有机肥进入种植业。空间循环模式,比如生态养鸡场—鸡粪转移到地下—地下自然生长黑水虻、黑粉虫—虫子出来被鸡吃掉。

  刘学敏:从我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国内在探索循环经济中,大体形成了这么几种模式:一是在项目和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循环关系,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的,当然在农村简单的农业循环链条如“猪—沼—果(菜、鱼等)”也属于这类;二是在一个园区内的各个企业形成代谢和共生关系,目前很多地方在建设产业园区时,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来推进;三是在更大范围内譬如城市、城市的建制区内推进循环经济,目前也有一些探索和实践,但相对来说成效不是很显著;四是一种我称之为“混合模式”,就是在一个园区内,各个企业可能并不相关,虽然它们之间不存在上家和下家的关系,但每个企业都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行事。由于循环经济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实践,各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和实践,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

  河南永城利用粮食生产大县的优势,发展小麦深加工及相关食品加工、畜牧养殖产业,成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典范。

  “政府过度参与,损害市场的机能,这种循环经济可能是短命的”

  主持人:目前,很多城市面临资源能源紧缺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条再生之路。您认为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刘玉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循环经济思想基础,发自内心的接受循环经济观念,而不是赶时髦、赶时尚,提出口号、张贴标语就可以的。首先,要由工业文明时代特征向生态文明时代特征转变。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线形流动的经济。与此不同,生态文明时代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宋卫平: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各地发展不平衡,项目实施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长。我认为,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坚持回收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资源利用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基础设施共享化、环保处理集中化、运营管理规范化“七大”原则,同时,应加大创新力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资源、能源的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确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原则,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性技术,确保最合理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刘学敏: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和环境“胁迫”的结果。就是说,如果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那么为了满足地球人的消费,需要六个地球,而地球是迄今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为此,必须节约资源,爱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但目前发展循环经济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如果各方没有从中获得利益,链条就会中断。第二,目前许多循环经济链条是政府越俎代庖的结果,由于政府过度参与,损害了市场的机能,没有利益,所以,这种循环经济就可能是短命的。第三,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耐心和扎实实践,而目前的情况是,新的词语和口号层出不穷,譬如,当低碳经济出笼后,循环经济就不再吸引人的眼球了,因此在政府文件和目标中就不再关注了,好像循环经济已经“过时”了。

  “仅有循环链条是不够的,各方参与者必须能够从中获得收益”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还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刘玉升: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设立一个循环经济节日,像植树节一样,到那一天就全体参观循环经济基地;像清明节一样,全部去循环经济示范点考察。比如,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很多居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垃圾的处理场所、处理过程、处理周期、处理费用,这就需要大力宣传。第二,投入研发经费,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适用技术。同时,推行政府主导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加入循环经济的实践。国务院也有文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一些政府主导的行业。

  宋卫平:结合阜阳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我觉得,首先要把产业结构优化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不断完善各项规划,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尤其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村、推动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阜阳经济跨越式发展。二是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任务。健全机构组织,出台有关政策,分解落实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一把手实绩考核和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三是要把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在工业废物利用方面,重点抓好以废铅、废塑料、粉煤灰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方面,重点抓好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等资源化利用。

  刘学敏:目前存在的弊端就是不断追求所谓新的时髦名词,一定要理解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是一致的,低碳经济注重环境问题,而循环经济把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一体化解决,意义更大。推进循环经济一定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所决定的。循环经济是“循环”加“经济”,“循环”是手段,“经济”是目的。仅仅有循环链条是不够的,各方参与者必须能够从中获得收益,否则,循环经济就不能形成,即使形成了也不能长久。

  ■ 典型案例

  农产品、煤炭、废旧资源——阜阳模式三大关键词

  目前,阜阳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已发展到上百家,由单一养殖、种植、加工业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领域拓展和延伸,探索出具有阜阳特色的农业、工业、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典型。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年销售收入190亿元,解决14万个劳动力就业。循环经济已成为促进阜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目前,阜阳市涌现出一大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初步形成了多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阜阳实际,有效推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围绕农产品资源,打造“种植— 养殖—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00万吨,林木枝桠柴100万吨,销售收入达55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万人;二是围绕煤炭资源,打造“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阜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进驻24家企业,累计完成投资40多亿元,形成年发电70亿度,水泥200万吨,创利税近3亿元;三是围绕废旧资源,打造“回收—加工—再生产品”产业链,田营再生铅循环经济工业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电瓶回收和加工基地和安徽省最大的电源极板生产基地,再生铅产量达到34.3万吨,占全国同行业40%,实现产值74亿元,提供税收近2亿元。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7-23/8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