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6月17日电 作为提高经济效率、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地方和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较大、“循环不经济” 等现象,制约了循环经济的推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省政协在深入调研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乎长远的建议,希望藉此变“要我发展循环经济”为“我要发展循环经济”。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该地区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盐湖化工基地,钾肥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国家及青海省的重点开发地区和支撑全省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撑和青海省的努力下,去年完成生产总值289.3亿元,试验区的发展有了新突破,由探索起步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发展进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如:地方和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较大,现行资源税征收方式对节能减排促进作用不明显,资源开发的补偿力度不够,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企业缺乏“我要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等。
省政协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参政议政,始终关注这一重点地区的发展。今年3月,在《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之后,根据省政协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促进《总体规划》更好的实施。通过赴外省市考察、到柴达木实地调研,在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探讨的基础上,调研组撰写了《关于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对策建议》,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对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货币补贴;建议国家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进行资源税改革和试点,改革资源税征收方式,在扩大征收范围的基础上,针对资源产业的不同特性分别实施从量和从价征收;对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产业链配套项目和链接的关键项目,以及国家限制类产能过剩项目,落实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政策;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设立循环经济科技研发、奖励基金,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