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无小事,事关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大计,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由于食品加工业属于农产品加工范畴,所以,食品安全还与农产品转化、农民增收、全面小康建设等民生工程密切相关。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保障的信心。有关人士认为,执法机构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不应抓大放小,在对大型知名食品企业强化监管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众多小型食品企业及食品作坊的监管力度,以达到全面监管、不留死角的目的。
开发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的上海康久消毒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周立法先生指出,辣条、泡椒凤爪等多种休闲小食品多由中小型食品企业生产。这些中小企业由于质量意识淡薄、投入不足、心存侥幸,所加工的食品往往存在菌落总数和防腐剂超标的质量问题。这些企业如果采用动态杀菌技术、双核臭氧杀菌设备、HACCP质量管理体系等先进措施,既可有效预防微生物和防腐剂超标、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又能降低质量控制成本。
2015年3月14日,新华网等媒体刊登了题为《“史上最牛零食”辣条生产集聚地环境肮脏》的文章,距今虽有一些时日,但关于一些辣条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不合格、令人恶心的话题,至今仍被人提起,在短期内不会被人遗忘。
该文章称,辣条这种最近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的袋装小食品看似不起眼,却出现在几乎所有菜市场、小卖部的货架上,在网店里也卖得十分火爆,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其在我国的消费群体数以百万计,主要消费者包括中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
辣条是一种调味面制品(或调味豆制品),其简要的生产工艺为:1.以面粉(或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压膨化工艺,先将粉状原料加工成熟的条状物。2.将上述条状物自动切割成长度合适的短条。3.将辣椒粉放入食用油中,搅拌均匀,加热,直到熬出明显的香味和辣味时,停止加热。4.将食盐、鲜味剂、色素、防腐剂等辅料放入上一步的辣油中,搅拌均匀,可制得复合调味液。5.将上述第2步所得的熟的短条和第4步的复合调味液混合均匀,使调味物质、色素和防腐剂充分渗透到短条中,即可得到可口的辣条。6.将辣条从调味液中取出,沥干表面液体,装入食品包装袋中,并立即封口,即可制成定型包装的辣条产品。
加工辣条所用的原辅料和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微生物、防腐剂、色素等质量指标不合格的问题频频发生,让人对这种食品的安全性充满了怀疑。
据新华网报道,网上热销的十余款辣条的生产厂址都在河南省境内。在网购了13个品牌的辣条后,记者根据外包装上标注的生产地址,按图索骥,开始去河南实地调查。抵达河南的第一天,记者首先对郑州市及新郑市周边的辣条生产厂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出人意料的是,多处厂址已是“人去厂空”,而包装上所留的联系电话,多半是空号或暂停服务。在郑州市二七区侯赛乡,记者来到一家名叫“启明食品厂”的厂址前,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当地村民说,厂子早在两年前就拆了。然而,记者买到的该厂生产的“鸡不可失”牌调味面制品,标注生产日期却为2014年9月。
“要找辣条厂,你闻味道就能找到,老远就是一股香精加辣油的味。”按照当地人告诉记者找辣条厂的诀窍,在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里,记者果然闻到了浓重的辣条味。然而,走近了记者才发现,厂门口挂的牌子却是一个服装厂。那这辣条味又是从何而来呢?
进入厂区,记者发现在制衣车间的侧面隐藏着一座占地近千平方米的辣条生产车间。厂房门口散乱地堆放着废弃的锅炉和水管,一口硕大的铁桶里,散发着奇怪气味的红黄色粘稠液体已经凝结成块,墙边的小桶里还残留着黑色泥状物。紧挨辣条厂库房的拐角,居然还有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厂,一名工人正在给玩具滑梯喷漆,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不时飘进辣条厂库房。
临近中午,不时有女工从辣条厂的员工通道进出上厕所。紧邻厂房的蹲式厕所里,遍地污水横流。从厕所出来后,这些女工都急匆匆地跑回厂房。记者跟随一名女工进入厂房,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从厂房的员工通道到生产车间,要先后途经更衣室、清洗间、消毒间,然而记者看到,这些原本应该相互隔离的区域,大门全部敞开,女工也未作任何消毒,一溜烟地跑进生产车间。
在调味车间内,记者看到刚刚压制好的辣条被投入调味炉里着色上味,最后落到地上的蓝色塑料箱内,并由工人推送到包装车间。这些蓝色塑料箱上满是又黑又亮的油渍,显然很久没有清洗。
包装车间内充斥着呛人的辣味,记者被熏得眼泪直流。近百名女工正在这里进行封装,令人吃惊的是,那些刚上完厕所的女工连手都没洗,就径直回到工位上。几乎没人佩戴口罩和手套,都是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中。由于长时间接触辣条,工人的双手被浸得泛着红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现红肿甚至溃烂,缠着颜色各异的布条继续工作。对于记者“为什么不戴手套”的疑问,这些女工表示,戴了手套笨拙、封装慢,想多完成计件量,就得徒手操作。
在厂区办公室门口,记者才看到了这家食品厂的全名“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记者对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发现,该厂明显存在着违反“厂区周边无污染源”、“坑式厕所距生产区25米以外”、“厂区垃圾应密闭式存放”等多项规定之处。这样的生产环境生产出来的辣条能合格吗?
记者找到了这家食品厂的负责人。对于厂内种种不规范,该负责人显得很坦然:“经常有工商部门查我们的通知函过来,有不合格的。其实在微生物这一块,我确实自己心里没底。但如果进来要洗手,上个卫生间要换个衣服,工人就感觉有点约束,就不好招工。”
据新华网报道,早在2011年5月,河南省内53家辣条生产企业的不合格产品全部被北京市食安委下架。河南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由该省食安办牵头,省卫生厅、工商局、质监局等单位组成督导组,对郑州、漯河等4个省辖市调味面制食品核查工作进行了督导。督导组发现,河南一些辣条生产企业确实存在卫生条件差、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没有检验设备等现象,并对一些企业依法处理。然而记者调研发现,为躲避执法,一些企业或改名,或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非法生产,并形成了利益链条,加大了监管难度。
藏身于偏远乡村的黑工厂、非法小作坊成了挖不净的“毒瘤”,一些质量不合格的辣条就可以改名换姓,继续生产。在北京食药监管部门下架的不合格食品名单中,辣条频频亮相,仅2014年的下架数就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12%。
在遍布全国的辣条中,质量不合格的究竟占多大比例?目前尚无精确统计。但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
据新华网报道,2015年至今,北京已下架郑州市奇佳食品厂生产的“麦农香片”、郏县彭桂林食品公司生产的“爆牛脯”、新郑市树林食品厂生产的“齐天大圣”、郑州二七区启明食品厂生产的“鸡不可失”、尉氏县晋林食品公司生产的“素食五块牛肉”、通许县方一食品公司生产的“素鸡汁棒”、平江县华仔食品厂生产的“酒鬼素蹄筋”等7款不合格辣条。
有关人士认为,食品安全保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监管,监管应全方位覆盖。食品安全监管不能“抓大放小”,不仅要对大型食品企业和品牌产品实施严格监管,对小型食品企业、食品小作坊、小加工点更要实施严格监管。大企业和品牌产品影响面大、涉及面广,一旦出现问题,受到伤害的范围和人群数量众多,危害面广。但与药品生产企业相比,开办食品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不高,对资金、技术和设备没有过高的要求。在整个食品行业中,小企业、小作坊、小加工点和个体摊贩占绝大多数,是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最多的地方,往往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死角。
上海康久消毒技术中心的周立法先生认为,生产辣条、麻辣豆干等方便小食品的一些食品企业由于质量意识淡薄,在杀菌消毒设备方面不舍得投入,加上他们的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所生产的产品容易发生微生物、防腐剂、色素等物质超标的问题,从而影响食品安全。
采用动态杀菌技术、合理设置生产工艺,有利于预防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消除微生物和防腐剂超标等质量问题,保障辣条、饼干等食品的安全性。
NICOLER杀菌技术是指人机可同场同步作业的一种杀菌消毒方式,在对空气杀菌消毒时,工作人员无需离开,对人体健康无害,也称为动态杀菌技术。以动态杀菌技术开发的“食品动态杀菌机”是一种先进的杀菌消毒设备,主要用于在有人工作的情况下,对食品工厂进行同步动态杀菌消毒。近年来,动态杀菌设备已逐步用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的仓库储存、加工、冷却、包装等环节,有效提高了调味面制品、面包、蛋糕、饼干、肉制品等多种食品的安全质量。
为保障食品安全,除了从工艺方面采用动态杀菌技术之外,对于一些忽视食品安全质量、多次违法生产的中小食品企业,执法机构还应加大打击力度,加重这些企业的违法成本。这些企业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关部门不仅要吊销其营业执照,终身禁止此类企业相关负责人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并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提高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使违法企业及相关负责人得不偿失,甚至倾家荡产,以增强食品安全法和刑法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