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既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也有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使用;既有小作坊、小食品出现问题,也有国内名牌企业、百年老字号出现问题。不断被曝光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山东省德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加快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牧投入品监管、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体系为重点,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着提高。
主要措施及成效
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通过实施“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双百工程创建”等活动,德州市畜禽养殖方式已由传统分散饲养为主转变为标准化规模饲养为主。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规模饲养场3920处,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53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区)76处。一批基础设施强、产业链条长、品牌档次高、生态特色明显的畜牧生产亮点迅速崛起,这些标准化规模饲养基地,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显着、优势突出,为保证和提升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饲养生态化。大力推广自然养猪法、秸秆养畜、林间养禽、循环种养和绿色能源建设,控制和减少养殖带来的污染。同时,可通过项目实施、先进技术推广等措施,全面合理进行畜禽营养调控,研制环保型饲料,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健康养殖;对畜禽粪污实施综合利用、烘干膨化处理等,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销售品牌化。积极树立品牌观念,一方面,引进和培育知名企业品牌,依托其技术、管理等优势,带动畜产品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让更多的畜产品有质量安全的品牌“身份证”。
三是经营一体化。通过“龙头企业+基地”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构建起从饲料、种畜禽、养殖,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控。
做好“防管控”文章,筑牢畜产品安全保护屏障。在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的同时,着重做好各项“防管控”工作,筑起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护网”。
一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内防”和“外堵”,切实做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防止疫情传入和发生。
二要加强检疫监督。着力做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和消毒灭源,加强兽医实验室规范建设,强化证照管理和快速反应机制,严防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要抓好养殖环节监管。建立健全登记备案和畜产品标识制度,特别是协助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将养殖用药、免疫、消毒、诊疗、无害化处理,以及耳标使用等全部记录下来,便于日常监督和一旦出现安全事件有据可查。
四要抓好投入品监管。全面做好饲料和兽药生产经营的市场准入,加强奶站监督管理,规范养殖环节投入品使用,与省、市、县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开展抽样检测、交互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添加剂行为。
五要调动从业者主动参与。从畜牧生产各环节入手,以人为本,抓好教育、培训和宣传,落实质量保证责任制,使广大畜牧从业人员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觉维护者。其中,养殖场(户)主动采取科学养殖、科学用药、科学预防疫病和污染措施,做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从根本上预防传染病和污染物传入;饲料、兽药等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者,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畜产品加工和生产者,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提高自我检验检测水平,确保收购的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双安全”。
深化兽医管理和畜产品质量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畜产品安全保护体系。特别是随着现代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德州市持续推动兽医管理体系和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防疫员队伍;通过内部协调,组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所。兽医管理体系和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使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实现了常态化和规范化。
一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从建立机构、明确职责、保障经费等各方面,不断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小步推进、累积见效的成果。目前,全市各级兽医管理机构基本建立,特别是强化建设了一批乡镇畜牧兽医站、所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基本建立起了“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新型兽医管理体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二是成立专门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适应畜产品安全形势需要,通过积极争取,2013年市级成立了16人组成的全额事业编制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所(副县级),具体承担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这次改革,整合了原来分散在多个科室的畜牧执法功能,实现和执法与服务分离,强化了畜产品质量监管;解决原来部分工作人员工资靠执法收费来保证的不正常现象。
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还有待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实现有效监管、提升养殖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目前,全市达到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的仅占总饲养量的45%左右,提升空间很大。
病死动物处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养殖量增加,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违法者甚至购买贩运病死畜禽,这直接危害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安全。教育养殖户不要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帮助养殖场做好无害化处理补助申请,支持鼓励养殖场兴建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严厉打击制售贩卖病死畜禽违法行为的任务繁重。
“瘦肉精”检测费用缺口较大。每头生猪“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普通试纸检测费用近20元,如需对疑似对象进一步确定,其化验室检测费用每次达到400元以上。即使每批次按一定比例抽检,也是一笔大的开支。经费空缺致使监测工作开展的“面”和“量”都不能达到保证肉食品安全的要求。
意见与建议
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把关。畜产品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增强责任感,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段把好关,又要相互配合、搞好合作,切实实现无缝覆盖。
积极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探索建立养殖、屠宰、加工,直至终端消费产品的全程质量可查,一旦发现问题可实现有效追溯,并能层层追究相关责任。
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建立健全畜禽及其产品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原则上凡是进入专业市场、超市和专卖店的产品,必须是经过相关检验、认证,并进入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
加强检验监测等相关技术支撑。加强各级畜产品质量监测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化验水平,保障检测化验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