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保鲜阶段尚无标准不说,目前针对农药及其残留的监管和检测体系是否完善?
或者消费者想问的是,对农药残留超标或含有高毒农药的蔬菜,这套体系能否将其都拦截在餐桌之外?
没有人敢打百分百的包票,毕竟这套监管和检测体系,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和后天局限的问题。
如我国大部分是分散农户在种植蔬菜,组织性不强带来的监管难题;又如囿于人力财力,检测本身只是个抽样抽检的过程,谁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
这就有赖于监管和检测体系的配套措施——追溯机制来威慑和惩戒了。
农药违规使用难禁止
在蔬菜种植培育阶段,即使按照寿光的做法,对投入品实行严格控制,但农户未必都能遵章而行。
有媒体就报道,有些菜农会冒风险到邻近寿光的其他县市去购买违规农药。而且,农药超出批准范围使用的问题,各地并不鲜见。
农业部也不避讳这个问题,在谈到我国农药残留的风险隐患时,称由于农业产业规模太小,有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生产和经营,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造成监管更加困难。
而在农产品质量检测环节,主要依靠农残限量标准。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对农药管理起步较晚,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和包含食品种类数量偏少,限量值更新也相对缓慢。
从事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农艺师张卫锋在2010年曾撰文称,我国所使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着限量指标和包含食品种类较少、更新缓慢的问 题,在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中几乎都没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没有相应的标准,遑论检测。而实践中并不会对标准中涉及的所有农药残留项目进行检 测。
“农药残留标准制定追求全面,但检测时全都检测,那样工作量和成本太大。”上海农科院的陈召明说,只能结合标准目录,根据经验来检测常用和重点的农药残留项目,而用于保鲜的非农药类化工产品,则在检测范围之外。
此外,上述流程进行的检测均为抽检。青州市农业局检测中心主任朱树兴就说,检测蔬菜不可能做到普检,即每一棵都检测,只能是抽样检测。
地头装菜归谁监管?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规定,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 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但在各环节的交叉地带,就容易产生因边界模糊而带来的不知该谁管的问题。
譬如,甲醛保鲜白菜,虽然是商贩在装车运输时进行,但仍在产地甚至是田间地头。
青州市农业部门称,流通环节不归农业部门管理,而农业部门也没有权力上路查车。
青州派出所起初只是按照镇政府的统一安排,进行前期调查摸排, 但“行政单位不明确(是谁)。”
“甲醛白菜”事件发生后,青州市指定在蔬菜未出青州之前,统一归农业部门管理。
青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刘胜田也理解这种规定,“从青州这个大局来看,既然还在青州这个范围内,我们也没必要推责任。”
“这样就不会出现监管盲点,消除了监管盲点。”朱树兴补充说道。
而寿光市也有类似困境。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在进行抽检时,往往连超市和物流市场一起抽检,而据信俊仁说,这实际上已属于工商部门管理的范畴。“他们也没什么设备啊,我们就一并抽查检验了,如果涉及法律层面的处罚,再交由工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