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果)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研制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设备 智能追溯秤》等18项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已通过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并已投入实施。本月15日,按照该标准实施的我市肉类蔬菜流通溯源体系的试点 工作将全部完成,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18项标准
追溯肉类蔬菜流通
在我市肉蔬流通溯源体系建设中,《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设备 智能追溯秤》等18项标准成为重要依据。“之所以优先发布这18项标准,是因为我们按照了‘急用先行’的原则进行研发。”市标院总工程师罗军告诉记者, “这18项标准都是最核心的关键标准,其中,本阶段研制的追溯技术标准共计13个,追溯管理标准共计5个。”
据悉,以标准化促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路在全国10个试点城市中属首创,同时为追溯体系的长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罗军表示,与猪肉相比,蔬菜在流通溯源上的技术要求更高,涉及的代码集更多,不同追溯体系对接时更需要在数据上进行规范。已经公布的18项标准通过及时总结、固化,提升了我市近年来在生猪质量追溯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成绩。
8900万资金
建设食品质量体系
今年初,成都作为商务部、财政部确定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迄今,我市已相继投入 8900万元资金用于肉类蔬菜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记者了解到,我市首批追溯标准从研发到审批、发布前后用时近半年,市标院今年4月即配合招标工作,与市 级各部门、商家进行了共同研讨,采用了边研制边实施的办法,解决试用中遇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同时为可追溯产品及领域的扩展预留了空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结合物联网技术,把家禽追溯、应急预案等更多系统整合进来。 伴随可追溯产品不断扩展,逐步加快不同层级标准研制,进而构建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成都市食用农产品追溯标准体系。”罗军表示。
8710个点位
生猪产品全程覆盖
截至目前,我市4家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实现电子化结算,进入与商务部对接阶段;聚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改造已基本完成,进入与银行对接阶段;彭州濛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郫县沙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电子化结算系统也已准备就绪。
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我市生猪产品信息化监管覆盖点位达8710个,基本实现生猪产品从屠宰场到餐桌全程覆盖、信息化监管。中心城区的8家二 级批发市场、50家标准化菜市、86家大中型连锁超市已完成了市场开办方的联网信息化改造和溯源秤等零售终端溯源设备的配置,同时完成的还有蔬菜经营户备 案及身份识别卡发放工作,试点期间共发放身份识别卡2061个,刷卡使用率达60%以上。
本月15日,我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将完成试点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应用阶段,预计到2012年底,将完成全域成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市民食品安全将得到进一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