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今年将新增十个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力争在“十二五”末覆盖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可追溯体系是悬在食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能够有助于打造食品安全的全过程责任链条。
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在昨日举行的第三届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表示,肉菜是与百姓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品。目前肉菜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落后,管理难度大,经营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安全隐患较多。
2010年商务部、财政部研究制定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并确定了在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无锡等10个城市开展试点,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连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
据俞建华介绍,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城市两级追溯管理平台,各试点城市按照统一采集标准,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要求,在170个屠宰企业、100多个大型批发市场,3000多个标准化菜市场、1400多个大中型连锁超市、4400多个团体消费单位开展了追溯试点,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肉菜的可追溯。
可追溯体系的效果非常明显。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后,南京、成都、无锡等地通过追溯体系,实现了对问题生猪的快速溯源和问题产品的动态监控,有效防止了危害的扩大。
俞建华表示,今年将继续扩大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已确定要再增加十个试点城市,并力争在“十二五”末覆盖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可追溯体系对于食品安全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当前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距离遥远,地方政府和生产者提高产量的动力远远大于控制质量的动力。但如果农产品可追溯,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地方政府以及生产者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