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 正文 返回 打印

食品添加剂新标准6月20日实施 大米可添3种

网友投稿  2011-05-22  互联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匿名的粮食系统内专家反映,6月20日实施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简称“新标准”)中,大米被允许添加3种添加剂。

  在采访了云南本地稻作专家、米商以及众多消费者,多数人对此均表示不太相信。昨日,记者通过求证,这个消息属实。

  部分专家还表示,大米不需要添加剂,即使防虫、防霉也可以用大蒜和花椒代替。多数消费者质疑:天天要吃的大米可以加添加剂,会不会损害健康?

  求证

  国家标准中

  大米可添3种添加剂

  为了求证“匿名的粮食系统内专家反映的新版食品添加剂标准允许大米含3种添加剂”是否属实,记者登录卫生部网站,在通告公告中找到4月20日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2号),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2011)。

  通过认真查阅厚达186页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记者看到大米可添加的添加剂分别为:双乙酸钠,编号为CNS号17.013,功能为防腐剂,最大使用量为0.2g/kg,但残留量要小于等于30mg/kg;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功能为增稠剂、被膜剂,编号为CNS号20.026,最大使用量为 0.1g/kg;淀粉磷酸酯钠,编号为CNS号20.013,功能为增稠剂,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其中,对以上添加在大米中的3种添加剂的说明为:E.14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市场

  大米外包装

  无添加剂标志

  昨日,记者走访了篆贸市场以及新闻路周边的小型超市,均未发现有大米的外包装上有“添加剂”的字样,或者是“增加添加剂”的字样。

  在位于新闻路上的一家小型超市门口堆放着三四个品牌的袋装大米,但袋装大米上除了写明产地外,也写出执行何种国家标准,比如“执行GB 1354-2009”,但没有写大米中添加了什么物质。在另一种品牌的袋装米上,则有“采用世界先进大米加工设备,经多机轻碾、机械抛光、电脑色选加工而成”等字样。而散装大米则没有看到任何标志。

  “没有听说过大米还有添加剂嘛。” 芒市遮放贡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总监许东升介绍,之前有别的企业往大米里添加食用油的情况,使得一些陈米在用食用油抛光之后不但米有香味,看上去色泽很好,但都已被禁止或严厉打击。且对于媒体报道的大米中的添加剂种类和品名,他表示:我们的大米基本都按照2009年实施的大米国家标准“GB 1354-2009”进行生产,且这一规定为强制性条款。

  专家

  大米不需要使用添加剂

  对此,记者采访了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所长、教授谭学林,他表示,大米是我国主粮,也是食品原料,即使允许使用添加剂,也应十分慎重。

  据谭学林介绍,目前我国的大米在上市后一般可以保存6个月,即使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需要防霉、防虫的,仅需放一些花椒或是大蒜之类的东西就可以,也没有必要放一些化学制剂。“除非是老陈米用来翻新。”他表示,添加剂可以使“陈米”的外观看上去“舒服”一些。

  谭学林进一步指出,虽然这些添加剂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大米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和少量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相对稳定,在安全水分下,微生物变化非常小。大米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而且这些添加剂仅能存于表面,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米的品质。

  担心

  陈米通过添加剂变身新米

  最让谭学林感到担忧的是,大米一旦被列入允许加添加剂,就可能会有人去“钻研”,将一些陈米换上“新衣”以次充好放到市场上来销售,扰乱大米的品质。

  许东升也表示,国家每年都要进行粮食轮换,如果大米中可以放添加剂,那么一些只能做饲料的大米有可能会抢占合格大米的市场,扰乱大米市场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

  不想再吃添加剂

  “不是没有危害就可以吃化学添加剂啊。”沈女士说,现在很多速食产品、饮料等等食品都有化学添加剂,虽然都说按标准添加对人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但如果一天内吃下几十种按标准添加的添加剂,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累积到什么量会有危害,这能不能请专家或相关部门计算下,然后告诉大家。

  陈小姐认为,云南人主食是以大米为主,天天都要吃,与其他食品物相比,大米更不应该加这些化学添加剂。

  而刘先生则表示,不是所有的添加剂都是有毒的,但化学的添加剂能少吃就尽量少吃,能不吃就不吃,因此,大米既然没有必要加这些化学制剂,那么就不应该将添加剂“强加”在大米的身上。

  一位农户表示,自己一年收成好的话,碾出来的大米可以卖两年。虽然需要一些化学添加剂来保存谷子,但当碾成大米之后,就不需要加任何的添加剂了。

相关新闻

在大米中添加增稠剂完全没必要

  现在网消息 据新华社电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竹天研究员21日接受采访,就大米中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情况给予说明。

  近日,媒体报道《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允许在大米中添加双乙酸钠、脱乙酰甲壳素和淀粉磷酸酯钠三种食品添加剂。“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大米使用增稠剂完全没有必要。”王竹天指出,淀粉磷酸酯钠是一种增稠剂,根据GB2760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及其A1、 A2、A3三个表综合判定,大米中不允许使用淀粉磷酸酯钠,但大米制品,如米粉可有条件使用。

  他说,双乙酸钠、脱乙酰甲壳素和淀粉磷酸酯钠是卫生部按照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于2007年以前审查批准并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的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是一种常用防腐剂,可用于原粮、大米、糕点等;脱乙酰甲壳素作为被膜剂可用于大米。这两种食品添加剂用于大米,主要功能是大米保鲜、防止霉变。

  据介绍,2009年,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求,卫生部及时启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的清理整合,并于2010年7月至9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同时在卫生部网站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在收到的1000多条意见中没有有关双乙酸钠和脱乙酰甲壳素在大米加工中使用的不同意见。2006年在修订本标准2007版时,曾公开征求意见也未收到不同意见。因此,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延续了原《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关于双乙酸钠和脱乙酰甲壳素在大米加工中使用的规定。

  ◇探访

  大米被允许使用添加剂

  多数商家和消费者不知情

  本报讯(见习记者 方珣 陈晴)日前,新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被允许使用三种添加剂。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各方质疑。昨日,记者走访武汉市场发现,大多数批发商和消费者都不知道大米中竟然还有添加剂。

  “大米中也有添加剂?太不可思议了。”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感觉不太可信。一位多年经营粮油的老板称:虽然自己做的是大米生意,但也是第一次听说大米也可以加添加剂。另一位大米经营店的老板表示,近年大米生产及加工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根本不需要使用任何添加物,如果使用添加剂,反而会增加成本。

  不使用添加剂,如何保存?该店老板表示:大米只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2年左右没有问题。目前,不少袋装大米都采用真空包装及充二氧化碳的方式,存储效果非常好。

  记者街头采访了数十位市民,无一人知道大米里面居然含有添加剂。记者走访武汉多家超市、粮油经营店及批发市场发现,几乎所有大米都未在米袋上标明添加剂使用情况,仅提供了制造商、保质期、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项。

  据了解,目前市内销售的大米大多来自随州、汉川、京山等地,大米包装袋上均未见标注添加剂使用情况。

  业内专家称,虽然大米中被允许使用合法添加剂,但多数情况下并无必要,如果有添加,应该在包装袋上注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相关新闻

  中国农科院专家就膨大剂使用问题答问——

  西瓜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无危害

  近日,江苏“西瓜裂瓜”经媒体报道后,各方面对西瓜开裂的原因以及对膨大剂的使用产生了诸多疑问。为此,记者专门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朝贤研究员。

  记者:膨大剂究竟是什么?有何作用?在我国主要用于哪些蔬菜水果?

  张朝贤:大家所说的“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从使用多年的情况看,技术成熟,生产效果好。

  记者:是否可以在生产中使用?农业部是否准许使用,或者有相关规定约束?

  张朝贤:我们国家已明确将膨大剂纳入农药管理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经大量田间试验证明,膨大剂在合理使用下对西瓜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记者:江苏一些地方出现“西瓜裂瓜”是何原因,是使用膨大剂不当,还是天气原因?以往是否出现过“西瓜裂瓜”?目前还有哪些省份出现类似问题?

  张朝贤:据分析,江苏一些地方出现“西瓜裂瓜”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首先,与种植的品种有关。此次出现“裂瓜”的西瓜品种名称叫“日本全能冠军”,去年刚在当地引进推广,其特点就是皮薄、易裂。其次,是天气因素和西瓜生长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西瓜在经历长时间干旱后,短期内大量吸收水分容易胀裂。今年春天以来,江苏干旱较重,在出现“裂瓜”的前后几天,恰逢当地下了大雨,西瓜过度吸收水分出现“裂瓜”的情况比较多。第三,与膨大剂使用时期不当有关。

  从江苏一些地方出现的西瓜“裂瓜”情况看,瓜农是在西瓜已经接近成熟,快要上市的时候施用的膨大剂,容易出现裂瓜。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江苏局部地区出现的西瓜“裂瓜”现象仍属个别情况。这类问题是生产技术问题,而非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来解决。

  记者:膨大剂对农作物会产生何种影响,对人体有无危害?

  张朝贤:膨大剂的使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品种产生的影响不一样。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促进果实增大、早熟、提高产量。但是,如果过量使用或使用时期不当,可以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药害现象。

  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将其列为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豁免物质清单,其残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据农业部网站



http://farm.00-net.com/news/6/2011-05-22/8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