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 正文 返回 打印

食品安全从田间地头监管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1-17  互联网

  鱼的养殖由农委负责,鱼的屠杀由商委分管,个别商贩为了防止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会添加一下药品,这一过程却无人监管。昨天,很多代表建议,本市要建立可查到源头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确保食品安全。

  饲养种植信息尚无法传输

  好的食品是饲养、种植出来的,而不是靠后期的检验、认证出来的。市人大代表薛渊说,目前,食品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着重品进交易市场以后的监管,源头信息并没有被完全利用管理,进自由市场以前的信息涉及甚少。具体而言,猪畜禽的饲养由农业部门管、猪的屠宰则由商业部门管、猪肉产品进入市场后则由市场工商、质检、食药品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管理。好的食品需要从田间、地头开始进行监管。由于技术上的障碍,食品的饲养、种植等一线的信息还不能被完整地传输到市场上。如何建立一个由农场到餐桌,并得到多部门都认可的追溯信息链值得讨论。

  他建议,对类似像畜禽产品等可能会造成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领域,通过科技手段的推广,包括网络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等,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能安心于上海的食品安全。薛渊代表还建议,有关部门还要加大调动农民运用信息化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设专门机构保食品安全

  “我们经常需要给各个区县下发通知,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等管理工作,然而,通知发给谁,一直让我感到很头疼。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王南主任表示,2010年2月,她所在的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更名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推进上海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上海辖区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和质量监管,对口指导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工作。

  目前,农产品生产单位是否申请认证还处于自愿阶段,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较强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希望通过认证证明其生产的规范性和产品的安全性。近两年,自愿申请认证的农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原因是一些大卖场、超市认为有认证证书的产品质量更可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个区县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目前因机构编制等原因,基层缺乏对口的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造成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不稳定,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直接导致市级层面的相关工作难以下移,难以长期持续。

  去年年底,金山区农委在已建立的金山区农产品检测中心基础上,在上海率先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王南呼吁道,这一经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延续世博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这看似夸张的网络调侃语,却折射了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发的担忧。主管上海食品安全的王龙兴委员表示,上海食品的主渠道供应安全、可控的。

  “一些不法分子赚一些没有良心的钱,政府层面上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打击和处罚。”王龙兴表示,“但是上海这个层面总体是好的,我有大量数据可以说,上海食品的主渠道供应是安全、可控。 ”

  孙立委员在提案中提出总结世博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如强化食品可追溯管理。在食品供应链中,运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实现食品的安全信息全程溯源。这项技术在食品溯源过程中的全面使用,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和技术能级,通过在世博园区的实验性运用和进一步完善,今后应该发挥“后世博”效应,在城市的日常食品安全监管中逐步推行。



http://farm.00-net.com/news/6/2011-01-17/8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