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药信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特丁硫磷有望重新取得登记

网友投稿  2009-09-27  互联网

  拥有10亿元销售市场的特丁硫磷是生是死,已不是单纯的专业问题,其背后清晰可见利益相关企业、监管部门相互博弈的影子

  特丁硫磷有望重新取得登记!如果不出意外,天津农药厂将在12月初率先拿到登记证,成为国内首家可以继续生产特丁硫磷的厂家。

  一年前,特丁硫磷被农业部全面取消登记。令人意外的是,在今年的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八届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下简称第八届五次登记会),又奇迹般地通过审批。拥有10亿元销售市场的特丁硫磷,是生是死,已不单纯是个专业问题,其背后清晰可见利益相关企业、监管部门相互博弈的影子。

  特丁硫磷死而复生

  “特丁硫磷的成功研发,是件了不起的事。”曾经参与该药筛选和田间试验的高级农艺师、广州糖业研究所所长助理安玉兴博士回忆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无论甘蔗地还是花生地,地下害虫都非常猖狂,但当时杀虫剂寥寥无几,效果好的更少。

  为解决杀虫难题,不少厂家开始研发相应的农药产品,最终天津农药厂(现名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开发出特丁硫磷。药效好,在土壤中分解快,在植物内残留少:三个亮点,使该药迅速得到客户认可,并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面推开。

  对于农民来说,特丁硫磷另一大卖点就是价格低廉。遂溪县北坡镇蔗农邓马养说,自从有了特丁硫磷,他种甘蔗轻松了很多。而他身边的农户,几乎从没停止过使用特丁硫磷。在广西南宁等甘蔗主栽区,“物美价廉”一直是当地农户对它的美称。

  但是,特丁硫磷毕竟是高毒农药,其弊端也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显现。其中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对使用者不安全。大宇农化有限公司周老板向记者透露,在广东最大甘蔗种植地遂溪,每年都有蔗农为此付出代价,中毒轻者呕吐、头晕,重者丧命(详见《南方农村报》4月14日第1版报道)。频频出事,迫农业部不得不对其重新审视,并于2002年下发封杀令,2004年6月之后禁止其在甘蔗上使用,2008年全面撤消其登记。

  之后的一年里,围绕着特丁硫磷是否应该保留,厂家、专家与监管部门展开了激烈争论。

  安玉兴是首位反对保留此药的专家。他推翻了10多年前对该药的评价,“一个药,如果不能做到对使用者安全,就不算好药。”

  而在去年的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八届四次登记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剧毒,使用时易造成人畜中毒,将其拒之登记门外。

  面对主打产品被取消登记,厂家不能坐以待毙。天津农药厂(以下简称天农)销售处张处长介绍,在过去的几年里,天农一直努力完善特丁硫磷在环境毒理、残留方面的试验,为了降低毒性,他们对药剂进行了技术改良。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向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证明,特丁硫磷中毒事件不能完全归咎于药物本身,更多是使用者方法不当或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所致,希望保留该产品的登记生产资格。

  广东省农药检定所综合科科长李畅方也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丁硫磷重新登记问题,毕竟研发一个杀虫效果好的农药不容易。李认为,评估一个农药优劣要多方面考量,安全性、环境友好、残留是最重要的考察对象,“一旦这些问题可以解决,就应该允许登记。”

  而从防虫害暴发的角度看,保留少数骨干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既有利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满足国际市场需要,同时也可作为国内一旦发生重大灾情的应急。基于上述考虑,在今年的第八届五次登记会上,5%特丁硫磷奇迹般地通过评审。不出意外,天农两年来为获得重新登记付出的努力将瓜熟蒂落,在12月初,会率先拿到登记证,成为首家可以继续生产特丁硫磷的厂家。

  重新登记的利益推手

  特丁硫磷应否重新取得登记,不只是专业问题,其背后更有着巨大的利益争夺。遂溪县一农资店老板阿梳向记者剖析这个庞大的市场时,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10多年来,特丁硫磷一直是他赚钱的利器。他从1996年涉足特丁硫磷销售,销量从开始的10多吨/年,发展到2000年时,已达1000多吨/年。该药被禁止在甘蔗上使用后,销量仍可维持在五六百吨/年。在销售高峰期,他每年从中获利可达100多万元。而在粤西甘蔗主产区,拥有阿梳这样经营规模的经销商,不下10个。

  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南方地区800多万亩的甘蔗用药市场只是一小部分,他们瞄准的是全国7000多万亩花生的用药需求。“这背后是10亿多元的市场容量,”一位农资界人士分析,这足以驱使包括天农在内的全国9家有证生产厂家,通过各种努力,争取特丁硫磷重新取得登记,“包括进行技术改良,关系公关。”

  天农的张处长坦言:为了特丁硫磷能够重新登记,天农重新进行了两年三地试验,并在制剂改良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生产出安全性能更好的产品,把高毒原药变成中等毒产品。

  不过,特丁硫磷重新取得登记的消息对于已经投下血本,研究出替代品的厂家来说,无疑是个噩耗。湛江甘丰农药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研发出可替代特丁硫磷的杀单·毒死蜱(蔗来茎)产品,但因效果、价格都没有优势,所以一直处于竞争下风。该厂负责人杨俊贤说,好不容易盼到特丁硫磷被全面禁止,现在又传出重新登记的消息,真让人难受。杨认为,在国家着力推动高毒农药逐步替代项目的背景下,允许特丁硫磷重新登记,实际上是在扼杀低毒产品的市场,使得其难以起到替代作用。

  监管可学发达国家

  8月27日,农业部官方网正式发布了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纪要中明确规定:考虑到目前农业生产中防治地下害虫的实际需要,同意保留特丁硫磷品种登记,但限制在华北等花生主栽区使用。

  登记已势不可挡,关键是如何做好该产品的监管。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方各地的监管部门对此颇为忧虑。恩平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说,尽管特丁硫磷被规定只能在华北花生主栽区使用,但在利益驱使下,无论是厂家还是销售商,都会突破防线,把货销出华北,进入甘蔗产区。这样就不可避免有中毒事故发生,而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农业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遂溪工商局一位负责人也表示监管压力很大,“因为只要允许生产,假的特丁硫磷必定泛滥市场。”该负责人说,在广东陆丰、电白、廉江,广西的博白、贵港等地,曾相继发现地下工厂贴牌生产特丁硫磷。“其销售网络单靠监管很难清除,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禁止特丁硫磷生产。”

  “特丁硫磷重新取得登记,我国不是首创,”李畅方认为,美国允许特丁硫磷在玉米上重新登记使用,目前已过去5年多,从未发生过中毒事故。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陈建炽博士介绍,在美国,环保局规定一个产品登记15年后,要进行再登记,以符合不断发展的新要求,进而减少农药的危害。“特丁硫磷只是其中一个符合重新登记的例子。”

  他说,环保局不仅对农药标签进行严格管理,也对农药施用者进行严格培训。只有获得使用许可证的专业人士,才有施药的资格。这就使特丁硫磷因使用不当出现中毒的可能性很低。此外,就是规模化用药,也可借助封闭装载系统来减少人与药的接触机会。

  而这一切,之所以能顺利执行,得益于两部完善的法律——《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和《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陈建炽说,法律严格要求农药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按规行事,否则会受到包括坐牢在内的惩罚。

  “我们显然很难做到,”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顾宝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国农药管理领域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也缺少严格的管理。至于对农户培训,在7亿多农业人口的大国,更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模式。

  不过,在销售档案、跟踪管理等方面可以借鉴。顾宝根称,为安全起见,国家将从生产源头进行狠抓:由工信部、农业部,加强特丁硫磷生产准入管理,压缩生产企业数量;建立产品销售可追溯机制(如产品编码法,跟踪产品销售去向);企业须作出风险管理承诺,应有可行的赔偿措施等等。

 



http://farm.00-net.com/news/5/2009-09-27/3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