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农村居民持续增收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3-03  互联网

  一年一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读者见面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农民收入情况如何?仍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一。

  翻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我们细读其中有关农业方面的统计数据,就会发现,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2009年,通过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取得了稳定发展的好形势,农村居民迎来了持续增收的好局面。

  2009年的农业生产形势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连续6年增产,棉油产量减增各异,肉产量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达到35477亿元,增长4.2%。

  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308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4个方面:一是粮食增加量和增长率均为近6年最低。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均为近6年最低水平。二是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下降。200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897万公顷,比上年扩大217万公顷,增长2%。粮食单产4871公斤/公顷,比上年下降1.6%,也是近6年首次下降。三是夏粮、早稻增产,秋粮减产。全国夏粮产量12335万吨,比上年增加260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3327万吨,增加167万吨,增长5.3%。秋粮产量为37420万吨,减产217万吨,减少0.6%。四是粮食主产区减产、非主产区增产。2009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39710万吨,减产207万吨,减少0.5%;7个粮食主销区产量3361万吨,增产116万吨,增长3.6%;11个产销平衡区产量10011万吨,增产302万吨,增长3.1%。

  粮食生产总量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得益于播种面积连续6年增加。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达到7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与此同时,在2008年国家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2009年国家对小麦稻谷等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了0.10元以上。二是受棉花、糖料等产品价格低迷和种植效益下降影响,2009年我国棉花、麻、糖料等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的面积大都改种粮食。

  粮食单产下降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2009年粮食生长期间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较重,而且旱灾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全国粮食单产影响较大。据民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达292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12万公顷,增长1倍多。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粮食单产下降10%以上。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看,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小麦和玉米受严重春旱和伏旱影响,单产下降,玉米单产下降5%以上。

  从经济作物产量情况看,棉花和油料产量呈现一减一增的局面。

  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9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80万公顷左右,下降14%。全年棉花产量640万吨,比上年减少100多万吨,下降14.6%。2009年棉花面积大幅度减少、产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受阻,对棉花需求大幅度下降,棉花价格持续低迷,种棉效益较低,农民大幅度调减棉花种植面积。尤其是新疆棉区棉花面积减少近33万公顷,减幅近20%。长江、黄淮棉区棉花播种面积近年来持续减少。

  从公报中可以看到,2009年全国油料播种面积为136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6万公顷。全年油料作物产量3100万吨,增长5.0%。油料面积扩大、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国家加大政策扶助力度,以及近年来食用油价格较好等因素影响,我国南方油菜籽产区不断增加冬闲地油菜种植面积,全国油菜籽种植面积扭转连续四年下滑局面,2008、2009年油菜种植面积连续两年扩大。另外由于良种种植比重提高,油料单产也有所增加。

  公报中也不难看到全国肉类生产形势同样是比较喜人的。2009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比上年增长5%,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牛肉产量636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389万吨,增长2.4%。生猪年末存栏46985万吨,增长1.5%。稳定的肉类生产为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9年全国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而且还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公报显示,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加393元,增长8.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名义增长速度为近6年最低。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速度为8.2%,比前5年至少低2个百分点以上,比增速最高的2007年低7.2个百分点。二是纯收入增加量为近3年来最少。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明显减少。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93元,仅为上年增加量的6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91元,不足上年增加量的40%。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量偏低的原因主要是2009年畜牧业纯收入减少所致。2009年,农民牧业纯收入人均360元,减少37元,下降9.3%。三是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家庭经营纯收入的贡献率明显减少。2009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061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为52.9%,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527元,增加91元,家庭经营纯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3.2%,比上年下降15.8个百分点。四是工资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上升。2009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7.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09年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不仅达到了年初提出的基本目标,更可喜的是,在许多方面都超出了预期,为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农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农田基本设施尚需继续加强。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想方设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08年,农用排灌电动机比上年增长4.8%,有效灌溉面积比上年提高3.5%,旱涝保收面积增长2.1%,机电排灌面积增长4.0%。但是面对几十年不遇的灾情,仍然暴露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有限。分析显示,虽然各地、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力量抗击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是2009年粮食单产终因灾害原因导致下降。据测算,2009年,因单产下降导致粮食减产在800多万吨以上。

  二是农民种粮收益仍然偏低。据河南省对40个县(市、区)120个乡镇360个农户的粮食生产成本及收益状况的调查,2009年农民种植小麦的亩均收益是232元(主产品产值扣除生产成本加种粮补贴),种植玉米的亩均收益是279元,以此调查结果,按目前农民户均承包5亩耕地计算,如果两个季节只种小麦和玉米,则户均年种粮收入为2500多元,仅大致相当于一个农民工外出打工两个月的收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尤其要抓好粮食主产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二是继续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必要时,增加多种形式的直接补贴,不断缩小农业收入及非农收入的差距,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4/2010-03-03/9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