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储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在这样层层分解的收粮过程中,本应惠农的最低收购价按金字塔的级别分解给了利益相关方“国家政策不错,但农民享受不到。”这样一句话反反复复出现在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民口中。
“我们都知道国家有最低收购价,但农民的粮食很难卖上好价钱。”黑龙江省产粮大县桦南县明义乡清茶村农民梁吉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每年都是把粮食直接卖给粮贩子,因为拉去粮库可能连卖给粮贩子的价格都卖不上,还得受气。“谁拉去粮库卖粮谁回来都后悔!”
粮食只能卖给粮贩子梁吉田在村里算是种粮大户,自己有8垧多地(一垧等于15亩),再加上租来的土地,一共有几百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
“去年种了45亩水稻、300多亩黄豆、40多亩玉米,总投资11万多元。”梁吉田告诉记者,在所有投资中,租地成本最高,将近5万多元。然后化肥的价格也高,水田地一垧大约需要1300元—1500元,旱田地一垧约要1000元左右。再加上农药、种子、农用机械使用的费用,一年下来也不少花钱。
梁吉田说,原本想这几年国家政策好了,有了最低收购价,农民的粮食也能卖个好价钱,谁想到大豆的价格一路下跌,“去年国家最低收购价1.85元/斤,我才卖了1.72元/斤。300多亩大豆,一分钱没赚到,只保了个本,这一年算是白干了。”说起卖粮的问题,梁吉田很感叹。他告诉记者,水稻是去年卖得最好的粮食作物,每斤0.89元卖的,他觉得还比较满意。而玉米去年11月底只卖了0.50元/斤,离国家最低收购价每斤0.75元差得很远。
“当然,新粮下来有一定水分,与最低收购价有一些差别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我们卖给粮贩子的粮食他们一转手卖给粮库,价格却比我们的高那么多。”梁吉田说,老百姓都知道国家有最低收购价,但农民却都不愿意去粮库卖粮。就以大豆为例,拉到粮库可能连1.72元/斤都卖不到,再搭上运费,连保本都困难,更别提挣钱了。
“更何况,我们在粮库也没有认识的人,去了太受气。”据一些去粮库卖过粮食的农民介绍,11月正是东北粮食收储旺季,卖粮的人很多,排队得排几天几夜。就连看大门的都会给你脸色看,放哪辆车进门由他说了算,打点这些小人物都得花心思,更别提那些检验粮食品级的化验人员了。
“我们这里离粮库有50多里地,一大早去排队了,排了半天,到上午10点左右,粮库突然通知说不收了,今天的已经收满了。”梁吉田说,当时气得都不行了,粮食还得再拉回去。
桦南县桦南镇隆胜村农民王保也告诉记者,他每年的粮食都是卖给粮贩子,因为粮库根本送不进去。“春节前,粮库不收小份的。而小份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农民自己家的。”没办法,农民的粮食只能卖给粮贩子,今年估计还是一样。
“农民是最不受尊重的阶层,虽然近几年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民倾斜,但我们走到哪里,都是可以被随意呵斥和克扣的人群。”梁吉田向记者表示,虽然种地挣不了大钱,丰产也不见得能增收,但由于没有其他技术能力,他们只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打转。“但是,我们还是想问,这么好的政策,为啥我们就享受不到呢!”
收粮经纪人并非人人都能当记者在东北采访期间,曾多次听到农民、加工企业、贸易商以及相关部门人士表示,最低收购价并没有真正让农民获益,而是让中间收粮的经纪人获益了。那么,经纪人到底能在收粮的过程中赚多少钱?哪些人才能做经纪人呢?
通过介绍,记者辗转采访到了桦南县一个收粮的粮贩子卢春发。据卢春发介绍,他还不是真正的经纪人,只能算是比较底层、最多赚个辛苦钱的粮贩子。
记者采访卢春发时,他正准备到农村去收大豆。“我的车一次能拉20吨,一吨能挣20元钱,拉一趟也就挣400元钱。”卢春发告诉记者,他挣最多的时候就是每年11月—12月粮食收储旺季,最高的时候一吨能挣30元—40元钱。“真正的经纪人一吨能挣100元,我们收粮的都知道,听说有个内蒙粮商去年收了20万吨玉米送到粮库,一年挣了2000万元。”卢春发说,自己收粮挣的都是苦力钱,因为自己的车要算汽油钱,所以除去运费和人力成本,也挣不了几个钱。“而且像我这样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纪人,我们是经纪人下边跑腿的。”
“经纪人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和粮库、县里或者粮食局没有关系的人,一方面搞不到指标,一方面收了粮也卖不进粮库,更评不上等级。”卢春发说,那些经纪人都在市、县设有收粮点,或者有专门的收粮公司,操作得比较大,自己的实力还远远达不到经纪人的档次。“关键是没有门路。”
“每年11月左右都是粮多指标少的季节,经纪人因为有各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在收粮时赚钱。”卢春发认为,能让经纪人赚钱的空间就是指标的稀缺性。“假如国家让粮库敞开了收,最起码农民也能进粮库卖粮。”卢春发说,有关系才能评上好等级,这一点如果不能得到制约,农民的粮食就无法卖上好价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经纪人是粮食收储环节中除了粮库以外金字塔级别最高的一层,在经纪人下面,还有粮贩子;而粮贩子中也因实力不同分为大粮贩子和小粮贩子,一般是小粮贩子卖给大粮贩子,大粮贩子再卖给经纪人。在不是收粮旺季的时候,也有小粮贩子把粮食直接拉到相关收储点直接卖给经纪人。
由于采访时期不是粮食收储的旺季,记者在各个粮库并没有看到经纪人。因此,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经纪人的身份显得非常神秘。那么,真正的经纪人到底什么样?记者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了两个经纪人,其中一个经纪人显得非常谨慎,只是告诉记者偶尔收点粮,做得不多,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而另外一个经纪人则以在外地出差为由,拒绝了采访。
由于无法了解他们收粮的整个程序到底是如何操作的。最后,记者只好向粮库方面进行求证。
“来粮库卖粮的确实是经纪人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一家国有粮库主任郁西斌向记者介绍,现在很多地方提倡经纪人来卖粮,一方面经纪人有指标,还有卖粮指标农民的身份证,这些都符合相关规定,粮库也不能不收。
“再加上11月左右正是卖粮高峰期,排队几天几夜,有时候把粮库大门都挤坏了,一般老百姓也挤不过经纪人。”郁西斌介绍,国家临时存储计划指标刚下达时,由当地政府按种植面积分给老百姓,由于卖粮的人多指标少,大部分农民能分到的指标可能就是几千斤,农民不愿意为几千斤粮食专门送到粮库,所以就会把指标卖给经纪人,然后再把粮食低价卖给经纪人,经纪人再转卖给粮库。
按照郁西斌的介绍,粮库收经纪人的粮食也是按规定办事,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对于记者追问的粮库是不是在收经纪人的粮食时给的价比农民的高?是不是经纪人与粮食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有一定“关系”这些问题时,上述粮库主任只是对着记者笑,然后说“我不知道”。
“其实,这是个人人都知道的‘秘密’,有关系人的粮食就比别人价钱卖得高,经纪人经常和粮库打交道,粮库的人都认识,再加上有关系人介绍,不愁卖不上价钱。”黑龙江省一位粮商告诉记者,粮食收储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在这样层层分解的收粮过程中,本应惠农的最低收购价也同时按金字塔的级别分解给了利益相关方。
“最低收购价并没有让农民真正获益。”接受记者采访的种粮户表示,农民也知道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但整个收储市场都是这样操作的。“农民多少也得一些实惠,再去计较也没人理会。种好地,能过日子,农民的要求只有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