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警惕 农村土地违法的新动向

网友投稿  2009-08-25  互联网

面临资源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土地管理一系列决策,国土部门扎实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一些地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加速,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土地违法呈现了一些新的动向,违法以基层组织集体违法突出,打着村建设旗号的违法由零星向集中发展的趋势;乡村游、农家乐项目并未让人“乐”,租用土地发展乡村游,却成了“乡村忧”;打着“土地流转”幌子的养殖业、农家乐项目,致使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基层国土所是国土资源管理战线的“前哨”,也是与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正面交锋的第一战场。在国家从严从紧土地管理的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应科学分析当前执法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冷静面对农村土地违法新问题,大胆应对新挑战,敢于对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碰硬而不是“硬碰”,切实担负起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命线”的重任。

  一、违法的新动向

(一)乡村干部急近功利,打着村建设的幌子的违法时有抬头,违法方式呈零星向集中发展的趋势有些地方冻结了村民建房,农民建房难成不争事实。前几年中央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村,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村委会打着村建设的幌子,随意侵占耕地,一方面造成良田沃野被钢筋混凝土包围,另一方面因征地补偿,或在农民不同意情形下强制征用承包田,造成土地矛盾扩大升级。过去农民建房是零星违法,而目前这种零星违法行为相对少了,表现为乡村干部急近功利,打着村建设的幌子的违法时有抬头,违法方式呈零星向集中发展的趋势村委会干部打着村建设的旗号,为农民代建房屋,村官当起房地产开发商。有的以村建设特事特办的幌子建房时随意,这边十几户一个中心村,那边几家一个规划点。村委会为农民代建房子,村委会代建其好处可见:代建农民小区集中,改变了农民过去东建一隅,西建一院的做法;代建解决了千百来的农民小农思想,如小区下水、绿化、道路农民各行其是,各扫门前雪的做法。那么村委会为何热衷于代建房子?将村建设仅理解为新村建设呢?这与其中的利益空间有关。村委会代建一套房子百余平方米要7——8万元,对大多数依靠土地刨食,风餐露宿外出打工的农民一生来说,无异于是重大投资,村委会可以明目张胆收取各种管理费一两万元,十套房子就一二十万元。土地收益成了乡镇、村“第二财政”,乡镇、村打起耕地主意,一是化解矛盾,二是化解债务,卖地生存。基层政府财力溃乏,举步维艰,以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协议低价,造成低成本扩张。

  (二)基层一些民生项目、招商项目特事特办,特事急办,结果是好事念歪了经近年来中央扩大内需,民生工程颇多,这些项目需落地,诸如村卫生室、村部、农民文化屋。为农民提供一些民生项目,这本身是件好,无可厚非,但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但有些乡村干部念歪了经,认为民生工程是特事,随意建设,不经过审批。其实特事也要特事特办,按法依章审批。近年招商引资呈“白热化”,乡镇工业园区异军突起,招商政策中你减税,我给地,以招商为名,怕招来的凤凰飞走了,于是招商特事特办,向客商献媚,乱开口子减免税收,给税务机关正常履行职责带来影响,同时也使税源白白流失。有的地方不惜慷农民之慨,对外来项目一律免除土地租金,实行零地价,圈占农民土地,将农民从土地上剥离,使农民蒙受巨大损失,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失地中逐渐萎缩。因土地被征收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三无”人员。招商中牺牲农民土地利益,使工业园区面貌一新,但极易形成占地——收益——再占地——再收益的恶性怪圈,致使保护耕地“红线”成了“弹簧线”。农村经济发展,地从哪里来?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具体而又现实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寅吃卯粮经营土地,用子孙后代资源来换取眼前即得政绩,其后患无穷,百姓会唾骂。像这种打着“特事特办”不符合规则的浪费资源,涸泽而渔的招商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鸠止渴。其实”剜肉补疮”式的“特事特办”优惠政策能否收到投之以挑报之以李的效果呢?招商中没有原则的特事特办,超越规则,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利益,而且砸了自己的脚,期待“双赢”成为“双输”。俗话说:“引凤须先筑巢“。特事特办应体现在优化投资环境,抓好引资工作的基础,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上。吸引客商投资置业不能依靠减免税、给地,全民皆兵去抓招商。招商硬件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招商引资平台;软件上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加强治安环境整治;服务上尽快变指挥型为服务型,提高服务水平,为客商提供一流服务。

  (三)政策误解,土地流转易成土地流失中央鼓励土地流转。有的以土地可以流转为理由,租用集体土地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农家乐、乡村游项目,逃避审批。可以这样说,农民乐等项目一方面确实能拉动地方经济,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但也应看到村委会低征高售,以租代征,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生猪价格上涨,农村养殖业方兴未艾,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有的农民为了利益在农田里建设猪舍,给基层国土管理带来棘手问题。

  二、原因

(一)利益的诱因农村集体组织违法在全国是共性问题,无论是村建设、农家乐项目、甚至私下买卖集体土地。这与乡村干部思想认识有关,法律意识淡薄有关,有的甚至认为“法不责众”。还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因素有关。一个村单纯靠政府转移支付难以维持日常生计,工作无法运转。如一个原三个村合并的村,上面转移支付仅5-6万元,这其中包括了村干部工资,村集体无渔塘水面发包等其它收入,经济上是捉襟见肘。于是将目光盯在为民建房,非法占地建设,获取利益。

  (二)执法手段落后,巡查工作时断时续基层国土所作为国土窗口,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前哨。规范化国土所建设中,在上级重视下,为基层所配备了巡查车,夯实了村级国土信息员队伍。由于目前基层国土体制、执法手段落后,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只停留在说服教育下,执法效果不明显。同时基层国土所工作乡镇,工作环境是“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在基层须对应乡镇政府、县局、村委会、群众等好几种关系,平时工作是“忙于事务,对付政务”,很少有时间抽出来专题进行土地巡查,“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应急机制未建立,国土协管队伍建立了,但未调动,也未发挥他们应有的“快速反应部队”作用。

  三、对策

(一)深入开展土地法律宣传,唤醒乡村保护耕地意识通过深入开展土地法律宣传、县乡村干部国土法律培训、土地模范县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强化土地执法,树立资源和资产管理并重的观念,改进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不断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广大干群依法集约集约用地的意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国土资源保障。只有创新才具有生机与活力,只有创新才能保持领先。首先宣传方法要创新。国土法律宣传工作要结合单位、行业的实际情况,树立超前意识,做到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与时代合拍。要按照创建的原则和要求,不断丰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创造工作的特色和品牌 “搭台唱戏”,在强化宣传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各级综治组织,大力开展“法制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活动,强化农民法制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针对农村地区土地违法案件突出的特点,运用稳定、教育、疏导等多种手段,全力压降。据悉不少地方创新工作方法,发出“做依法依规用地的带头人——市县国土局致各村党组织书记(主任)的公开信”。针对土地管理形势不容乐观,土地违法案件的发案率仍然居高不下,土地信访问题十分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违法用地事件多发。不能不引起大家反思。违法占地,首先害已,第一在农村,矛盾纠纷较多,群众利益诉求各异,而违法用地已成为群众上访上诉的主要原因。你工作干得再好,也挡不住土地政策一票否决。试问,你值得吗?第二你名义上是为集体和群众办事,但国法无情,一旦触犯法律,作为第一责任人,吃官司的肯定是你。试问,划算吗?第三,你辛辛苦苦做实事,群众往往因利益分配起纠纷,结果扯出土地违法问题,心血白费,还被查处,你何必呢?违法用地害国家。土地是十分珍贵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非法占地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一旦突破,将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危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不仅要用法律来约束规范行为,且需要每位公民遵守,每位新履任的“村官”们加强国土法律学习应成为自觉行动。其次是在内容上要创新。要找准国土法律宣传工作的定位,即宣传工作要适应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需要,找准“结合点”,使创建工作与本单位工作、与大局工作整体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要抓住国土法律宣传内容的实质,由传统单一性的注重抓硬件建设向提高工作实绩转变。三是在形式上要创新。要寓创建活动于日常工作之中,实现两者的相互渗透结合。要坚持用工作成绩感召人,用典型带动人,用知识教育人的创建办法,使国土法律宣传寓业务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寓建于乐,丰富多彩,逐步使人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自觉参与创建。对此基层国土所要乘势而发,高瞻远瞩地开展国土法律政策咨询。根据农民需求,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册子,图文并茂,可在集镇交通要道口设立宣传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摘抄土地报刊中问题解答、违法案例、宣传漫画、图片等,皆是宣传好材料。干部通过以案释法,进行举一反三讲解,起到讲一案例,教育一大片作用。更要看到全国县乡村干部法律培训活动吹起集结号。鉴于基层国土违法大都是基层政府用村委会、农民等违法,把县乡干部国土培训纳入重点。采取送国土法律上门,如把最新国土政策摘要成册给县乡村主要领导干部手中,让领导干部了解国土政策,这对保护耕地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其四是在标准上要创新。在构建社会联动创建机制上下功夫。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基层国土管理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利用自身优势,力所能及地协助和帮助他们做好国土管理工作,以诚信服务赢得工作的支持。

  (二)明晰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工作思路要明晰,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针对农村违法用地时有抬头的趋势,为避免、减少土地违法行为,主要做法是:(一)是汇制土地违法包保责任图,将辖区划片,国土员包保联系,要求每周巡查不,尤其是加强假日期间土地动态巡查,做到放假,执法巡查不休假。基层国土所首要继续实行动态巡查制度。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在动态巡查中,对土地违法现象和矛盾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并做好土地纠纷和土地巡查记录,在所务会议上公开研究,对重大的土地矛盾要及时向县局汇报备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深入地排查调处各种矛盾和不稳定的因素,认真负责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集中力量解决老问题,化解新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出动巡查车,重点对基本农田、县乡公路两侧农田等地方进行土地执法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坚持舆论宣传先行,将宣传工作贯穿于查违工作始终。散发宣传明白纸,进村入户宣讲,消除抵触情绪。利用综治宣传月设立咨询服务台,散发宣传单,通过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单等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违法建设的为害。(三)是并安排好国土员放期间值班,负责群众来信来访等事宜,做到信息畅通,以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四)是夯实村级国土城建信息员队伍,加强土地巡查工作。对村级国土城建信息员进行夯实,配齐配强村级国土城建协管队伍(由各村文书或村主任兼任),使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有了“千里眼”,在协助国土耕地保护、矛盾调处、土地违法制止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五)是发动群众畅通举报渠道,力争把违法占地建设的现象消灭在萌芽之中。国土资源法监察是“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对此基层所实行动巡查制度,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并做好土地巡查记录,在所务会议上公开研究,对重大的要及时向乡镇及县局汇报备案。基层国土、建设两部门定期研究土地违法案情,加强动态巡查,从重从快打击,达到震慑作用。(六)对违法占地行为鼓励自拆,严格执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一些暂时困难的进行疏导。在折除违建工作中要求党员干部执行上级决策,带头做好自身及亲戚思想工作。对不能按规定时间自行拆除的,将组织人员强行拆除,对违建户依法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在平时定期不定期巡查,针对节假期间,农村违建有抬头的趋势,为避免、减少土地违法行为。对强控区定时不定时进行巡查,发现违章露头就打,坚决制止乱搭乱建,减少违建户不必要的损失。由镇国土所与镇建设办联合,形成执法合力,对基本农田、县乡公路两侧农田等地方进行执法巡查。各村配备信息员,做到信息畅通,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巡查中发现违建对不能按规定时间拆除的,由镇拆违小分队强行拆除,起到了震撼作用。(七)是土地查违工作同样离不开乡镇政府支持。对此基层国土所要积极汇报,主动赢得镇政府支持。主动积极汇报,赢得政府支持。通过汇报,对查违工作中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多形成向心力,减少离心力,在发展当地经济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八)是严格奖惩,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对村级国土协管员实行考核,考核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三个档次,按照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奖励标准,以考核为手段,合格的给予续聘,不合格的给予解聘,以增强了协管员的上进心、责任心,促使协管员更好地参与国土管理,服务群众,有效推动了国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开展评优,激发积极性。以工作成绩为衡量标准,评比活动,优秀协管员,进行适当奖励,以此激发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九)是开展培训,强化素质,要由“门外汉”成为国土业务的多面手,惟有学习,增强学习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素质。结合县乡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这股东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例会制,必要时由上级业务骨干下去讲解具体业务,全面提高协管员素质,确保协管员对国土工作全面了解,正常开展。(十)是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各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强化土地执法,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促进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就目前而言,乡镇财力是吃饭型财政,经济是捉襟见肘。缺乏资金难以调动干群参与积极性,难以安抚民心。国土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耕地保护,调动群众主动性?近来,成都市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项建立耕保护动力机制的重大决策——设立26亿元耕地保护基金的决策,引发公众关注。对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补贴标准分为每年每亩400亩、300亩,主要用于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养老保险补贴。按照这项政策,一户农民,种两三亩地,每年可以拿1000多元的补贴。因此要用好用活国家政策,筹措筹措资金。所筹集资金全部纳入耕地保护基金专户。落实保护责任。对耕地保护责任人未认真履行耕地保护责任,非法改变耕地用途或破坏耕作层致使耕地生产能力降低的,要立即责令期限内恢复耕地生产能力,对造成耕地永久性破坏的,已发放的耕地保护基金要停发。以奖代补,不是每个农民都平均拿到奖励资金,保护好的多拿,保护差的不拿,甚至还要受到法律惩处。经济触动每个人的神经,使保护耕地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三)引导规划养殖用地一些农民以为土地可以流转,误认为中央的土地政策“松”了,于是打着发展养殖业占地建设。实际上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土地经营权流,同时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个不得”为农村土地流转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引导合理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6条“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规定。从土地法律中可见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养殖。因而基层根据农牧结合、节约用地的原则,在规模化养殖用地上,鼓励利用废弃地、荒地荒坡等未利用地和林地、园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同时农业部门在制定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文件起草应考虑现行国土法律政策,以避免政策碰撞。其次是要明确用地管理。本村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前提下按农用地管理,且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永久性建(构)筑物,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等相关手续。其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养殖用地后期管理,不得擅自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生产用房和经备案的管理用房等附属设施,不得破坏耕作层,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

  (四)规范村建设,加强村民建房管理有的村委会以土地可以流转为由头,将村建设当作新村建设,建房时不按规划建设,张村承袭传统,李村追赶新潮,新屋犬牙交错,新旧参杂是“满眼新屋不见新村”。农村建房布局杂、乱、差,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客观上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国土部门管理带来棘手的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粗放,村居零散与管理措施未跟上有直接关系。一些地方冻结规划,在“堵”的同时要“疏”,对村民建设房只堵”而不“疏”,存在缺陷。应像大禹治水那样采取“疏”的办法,规范村建设,结合实际做好建房规划。首先要加强在村建设中的土地政策宣传,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基层国土所主动介入村建设的各类相关规划,确保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要做好规划前的细致调查,了解乡村用地需求和方向,了解当地村庄现状和农民建设村的意愿,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建设规划,结合村建设,在村庄布点规划中确定村居用地规模,防止村庄“摊大饼”向外盲目扩张。鼓励小村落逐渐向中心村集聚。其次是宅基地分配实行梯度计划管理。每年视村民申请情况、村庄人口等情况,确定建房名单,并严格按国家制定的宅基地标准批放。其三是目前公安、计生等部门都建立了信息平台。国土部门在农村宅基地管理也要建立电脑台帐,信息共享,用科技手段管理,杜绝农村“一户多宅”现象。其四是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今年全国各地将陆续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登记发证是解决土地权属的关键。摸清农民住房用地面积,解决权属之争。其五是是加强村民建房审批与管理。乡镇成立联合审查组,抽调城建、国土、纪检、农业等部门精干人员负责村民建房资审查,同时缩短村民建房审批环节,实行村民建房限时办结制。其六中央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建设不是单纯的就是新村建设。因此要加强假借村建设之机乱扩乱建、无序占地、盲目发展、重复建设行为管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防止以村建设等名义圈占耕地,扩大建设用地等行为的发生。

  (五)土地执法与服务保障相给合,创新工作,化危为“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是基层国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面临严峻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显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达加快,用两个字“规范”任务繁重,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土地需求上升,违法违规用地可能反弹。在“保增长、保红线”形势下,国土管理压力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严峻形势下需要化“危”为“机”,才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新天地。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基层国土部门协助当地政府搞好村庄和集镇规划,把土地整理与村建设有机结合,挖掘土地潜力。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是城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基层国土所体制上划后,人财物虽发生了变化,但基层国土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镇政府当好用地参谋观念至始未变。国土部门挖潜土地潜力,搞好土地占补平衡,开展土地整理,确保集镇和经济发展依法用地。首先是要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但随着经济驶入快车道,上一轮土地规划与村庄规划相悖。因此要依法依程序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其它专项规划调整。其次是全力争取用地指标。利用土地置换政策,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实施,争取用地指标计划。其三是合理安排计划。加强土地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衔接,优化用地结构,优先保障重要的工业项目用地需求。跨越式发展,呼唤创新。改革的乐章越奏越响亮,奋进的脚步铿锵有力,用新思想、新方法,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创新的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国土资源管理的重大决策,一方面积极研究政策,推进改革创新,严格国土资源管理,把牢土地闸门;另一方面依法行政,在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http://farm.00-net.com/news/4/2009-08-25/9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