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辽宁将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

网友投稿  2009-06-16  互联网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保增长的强大动力之一。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只有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才能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与新活力。越是困难时期,越是不能松懈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披荆斩棘”,才能换来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坦途。

  一个月前,辽宁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5月5日,辽宁省政府网站正式公布了《辽宁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若干规定》,其中规定,全省将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凡在居住地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准予在居住地落户等等。与国企深化改革所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相比,表面看来,户籍制度改革似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并不强,但实际上,户籍制度改革在更深层次上触动并激发了人力资本的潜在活力,从而为保增长凝聚出一股同样强大而持久的推动力。

  户籍改革促三大区域发展

  今(2009)年初,辽宁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关于辽宁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加快沈阳经济区建设步伐,打造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沈铁工业走廊、沈辽鞍营通海和沈阜五大产业带,加速促进十大产业集群形成。《报告》同时强调,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一体化发展,并将继续申请国家将沈阳经济区列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将户籍制度改革与沈阳经济区发展相提并论,足见户籍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之深远。本报曾发表署名文章探讨户籍制度改革对中部八城市群发展的影响。作者张思宁认为,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一体化发展,我省中部八城市户籍有望自由迁移。从而,户籍制度滞后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有望迎刃而解,城市一体化发展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

  据了解,户籍制度是依法收集、确认、提供人口基本信息的制度,除了具有身份证明、人口统计和社会控制的管理功能外,还兼有利益分配功能。张思宁认为,与户籍身份对应的是权利,户籍身份不同,享有的权利也不一样,诸如住房、教育、就业和医疗等方面的潜在利益,总是因户籍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异。进入21世纪后,原有户籍制度严重制约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已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适应。

  近年来,我省相继制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等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期通过区域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在特殊时期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加速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在区域资源整合当中,人力资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此番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将使我省人力资源实现更加合理和自由的流动,从而为保增长、促振兴发挥出最佳效能。

  以改革为支点撬动内需杠杆

  有效扩大内需,是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报告》提出要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通过这些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来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利局面的情况下,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更应成为有效扩大内需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还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居民增加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服务性消费。

  此外,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和政策,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服务价格、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问题,也是确保实现扩内需目标的体制保障。

  改革为发展扫清障碍,发展更要使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民生,是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报告》提出今年我省要从五个方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落到实处。

  据了解,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就业、社保、廉租房、农村教育和医疗,以及扶贫帮困等重点民生领域。具体包括,一是深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援助失业大中专毕业生。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三是加快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20万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户数达到6万户。四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50所。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五是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推进整村扶贫400个,力争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50万人。(记者叶健)


http://farm.00-net.com/news/4/2009-06-16/9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