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帮人,酷爱啤酒。他们在冬大麦即将收获的时节,于5月9日汇聚啤酒大麦市场最为活跃的地方———江苏省盐城市,成功地举办了“2009中国啤酒大麦产业发展论坛”。这次论坛围绕一个小小的啤酒大麦,很不起眼,但令主办者也没想到的是,应者如此之踊跃。论坛委托方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领导与会致辞,承办方有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省啤酒大麦行业协会、盐城市农业局和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等单位,协办方有江苏新金威麦芽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莱州银星啤酒设备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等单位。这好像是在给他们做广告。其实,他们值得广而告之。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啤酒大麦产业的危机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的主题,整个产业走到一起来了,这本身就标志着这个产业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正是产业化经营问题。澳大利亚大麦谷物局、加拿大小麦局、欧洲GMS驻中国办事处闻讯也来了。他们看上的应该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市场。 我国既是啤酒生产大国,也是啤酒消费大国。到2008年,全国啤酒产量达到4100多万吨,产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现在的问题是,啤酒产量年年增长(见表1),而啤酒大麦产量逐年递减(见表2)。我国大麦种植面积1970年是1亿亩,现在是3000万亩左右,而其中啤酒大麦只有1000多万亩。据专家分析,我国可供啤酒行业使用的啤酒大麦有200多万吨,每年需进口100多万吨。而这里面还有一个前提是,啤酒企业日益减少啤酒大麦用量,越来越多地使用替代品,如稻米等,使得啤酒品味和营养成分大大降低,“液体面包”已经名不副实。其实,农业部高度重视啤酒大麦生产发展。“六五”时期,在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和部重点科研项目计划中,对大麦新品种选育研究进行了安排;“九五”时期,在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对大麦品种资源和育种材料创新进行了支持;“十五”时期,把包括大麦在内的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列入了“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在良种繁育、种子工程和优质农产品专项补助等基本建设投资中对部分大麦主产县市进行过投资安排;“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在行业科技支撑项目中对大麦进行了重点安排,专项安排1600万元,支持大麦品种筛选及生产技术研究,同时将大麦列入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年投资1260万元给予支持。为加强啤酒大麦生产指导,2004年,农业部编制了《中国啤酒大麦生产发展规划》。2006年,农业部支持在哈尔滨举办“全国啤酒原料产业发展论坛”。2007年开始,组织全国范围的啤酒大麦样品征集和检测鉴评活动。综合鉴评结果表明,我国不仅有优质的啤酒大麦品种,而且许多啤酒大麦品种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酒大麦相媲美。 生产上不来的主要原因是,啤酒大麦产业发展目前尚无任何产业扶持政策,缺少国家层面上的宏观调控,因此形不成稳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啤酒大麦不是农民的口粮,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政策扶持,农民完全可能放弃种植,种植规模和产量会继续下降。因此,产业化经营对于啤酒产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产销关系松弛,价格波动频繁,我国啤酒大麦的江浙、西北、东北3个主产区已经名存实亡。江南麦区、华南麦区,特别是一度全国闻名的浙江舟山等地的啤酒大麦已丧失殆尽。近年来,虽然啤酒工业迅速发展,但国内仅存几个规模不大的啤酒大麦优势区域,如江苏的沿海和里下河地区、云南的大理和昆明地区、甘肃的西部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地区、新疆的昌吉和巴州等地区、黑龙江农垦的部分地区。有人担忧,中国作为世界啤酒消费第一大国,啤酒原料是否要完全依赖进口?2003~2007 年,世界出口的啤酒大麦量变化在386~708万吨,中国进口啤酒大麦量变化在91.3~218万吨,占世界出口量的18.6%~53.1%,居首位,进口啤酒大麦量占我国啤酒大麦需求量的29.3%~60.1%,5年中有4年在50%左右,对进口大麦的依赖性已经很强。如果国内啤酒大麦产区继续丧失,国内啤酒行业就将失去基本的原料支持。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增产,价格下行的压力增大。这个时候,政策是否会有新的走向是整个啤酒产业的期待。同时,从我国啤酒产业持续发展看,啤酒大麦生产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策体系予以引导。啤酒大麦虽然是个小作物,但却有个大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这个大市场不可忽略。现在,是政策起步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