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问农村消费:潜力究竟有多大?

网友投稿  2009-02-25  互联网

                                                                                                                                                   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   制图:罗 彦

        编者的话

        随着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目标的提出,作为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农村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多项政策也纷纷指向农村消费市场。

        那么,农民消费能力到底有多大?消费意愿有多高?哪些政策最受农民欢迎?限制农民消费的问题又有哪些?

        我们选择了中部省份江西的3个县,进行了调查。2月15日至22日,记者走访了这3个县的4个镇、8个村,对30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并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举办座谈会的方式,对农村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

        绵绵的春雨中仍有些许寒意,田野里黄灿灿的油菜花却热闹地盛开了。翻地育秧尚有时日,看着已接到家门口那根擀面杖般大小的自来水管,45岁的彭凤妹正为要不要买洗衣机发愁。

       “去年底通了自来水,村里六成以上的人家都买了洗衣机,儿子也谈对象了,现在不买,年底他结婚的时候也得买。”这位家住江西省安义县东阳镇徐埠村彭家村小组的妇女盘算道,“前段时间听说,农民买洗衣机还能得13%的补贴。不知道县里有没有这样的好政策?”

        一周的调查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村民打起这样的“小算盘”。

  农民消费意愿有多高? 

        农民收入增长,消费欲望增强


        农民确实比往常更愿意花钱了。

        这是在实地调查中,记者最明显的感觉。而让农民愿意花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是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强农惠农结出的硕果。

        在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省会南昌,直接受惠于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500元以上,2008年达到5774元,增幅为14.7%。

        在离县城40多公里的进贤县二塘乡鹿塘村,51岁的胡文华正筹划着为儿子结婚建新房。由于远离县城,胡文华家的收入,完全依靠家里的18亩稻田和儿子在浙江的务工。胡文华说,2005年前种田基本上是保本。2006年后,不仅每年全家必须上交的2000多元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全免了,而且财政还能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方式给他们补贴1000多元。“从账面看,一免一补相当于每年给我增加了近4000元收入。同时,粮食增产、稻谷涨价、电力降价等因素,每亩水田两季大致能有300多元的利润。18亩稻田3年下来也有几万元存款。”胡文华算计说。

         收入增长也使农民增加了其他方面的消费。在进贤县温圳镇,“和平超市”红火的生意让老板梅毅乐得合不拢嘴。这个从22平方米营业面积起家的农村便利店,2005年列入国家“万村千乡”工程,当年将营业面积扩大了10倍,收入突破200万元。如今,占两层楼面的“和平超市”每天营业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梅毅说,他今年还打算增设家电柜台。

        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这位乡镇超市老板的乐观。据统计,2008年南昌市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456元,同比增长16.3%,至去年底,南昌农村居民家庭大宗消费品的普及率也较高。(详见图表)

        在记者入户调查发放的问卷中,设置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手上有闲钱,你最想买哪些东西?”在完成填写此项目的26张问卷中,购买洗衣机、冰箱等家电的为10户,购买农机的7户,购买食品、衣服的5户,购买科技书的3户,有1户填写“存起来”。

        此外,在被调查的30户农民中,有6户明确表示今年计划购买“3万至10万元的小汽车”,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道路改善——南昌市在2007年就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70%的自然村也修通了3.5米宽的水泥路。其二,汽车销售价格特别是适合农村家庭需求的小排量汽车价格下降,与此同时,取消养路费、成品油降价等,使农村地区的汽车消费成本大幅降低。

  农村消费者究竟有多少?

        农村统计人口与实际留守人口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欲望还是非常强烈的,农村市场的确有潜力。


        但在调查中,也有村民提出疑问:农村究竟有多少消费者?“我觉得谈扩大农村内需时,这是最模糊不清的问题。”在进贤县三阳集乡凤凰村六斗地村小组,37岁的村主任姜招凤这样说。

        凤凰村统计人口有4200多人,但让这位“村官”对“农村究竟有多少消费者”迷惑不解的,一是全村有学龄儿童近500人,但村小学连200个学生都不到,二是自己家享受政府补贴开的“凤凰超市”,要不是周末有一些孩子前来买食品,平时守一整天,也卖不了10块钱的货。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人们常说留守农村的是‘386061部队’,其实现在常年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60’,‘38’和‘61’都急剧减少。”姜招凤说。所谓的“38”就是妇女,“60”是指老人,“61”是指儿童。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优势教育、医疗资源向城区聚集,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原来留在村里的妇女纷纷携儿带女到县城买房或者租房,为的是让孩子能在城镇进一个好学校。

        据姜招凤估算,号称4200多人的凤凰村,真正在村里消费的“消费者”,不会超过200人。一方面,平时有消费能力的人口大量外牵,往往过年才回家住几天;另一方面,即便是留在村里的居民,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日常用品都到城镇购买。“即使家里临时来了客人,连啤酒都是自己骑摩托车到镇上买。”

        当然,这样的村落只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但就现实而言,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已是普遍现象,的确造成了农村统计人口与实际留守人口之间的差距,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将这一问题考虑进去。

        农村消费环境到底怎么样?

        农民需要多元的商品与服务


        即便农村实际消费人口少于统计人口,但对于农村而言,改善现实的消费环境依然是值得关注的。

     “村落消费人气不旺、商业萧条,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民对现代流通业的渴望与零散落后的流通方式之间的矛盾。比如,售后服务在广大农村仍处于空白状态。”南昌市农办副主任叶修堂认为。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农村商品流通普遍存在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农村消费物价指数不仅持续高于城市,而且假冒伪劣盛行。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抑制了农民消费。

        2005年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是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从南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情况看,乡镇已具备比较强的集散功能,社会资本踊跃进入零售业,且竞争日益激烈。比如,安义县场均乡经营日用百货的“老戴超市”,一年就有100多万元的营业额。

      “拉动农村内需潜力最大的环节,可能还是村级店。”南昌市商贸委市场处处长陶东铭说。他认为,村落商业的萧条,有农民购买力弱的因素,也有有效供给不足、产品适应性不强等因素。比如,长期以来,企业的产品开发绝大部分是围绕城市需求开展的,多数商品的品种、功能和价格没有顾及农村市场需求,供求脱节必然造成农村消费疲软。

        目前,农村消费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明显,即使是同类商品,农村的需求与城区也有较大的不同。比如,农民更看中的是价格而不是品牌,更看重质地而不是包装,更愿意货比三家而不是指定专营。另外,从众心理和跟风消费,也是农民消费的一大特色。主要商品都由中标企业集中配送的村级农家店,在切实增加商品种类的同时如何真正兼顾农村消费特点,或许是“凤凰超市”们真正扎根村落、促进农民消费所必须破解的大课题。



http://farm.00-net.com/news/4/2009-02-25/8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