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大对策”保护粮食安全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3-11  互联网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而一个事实是,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喜人,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比上年增产70亿斤,实现了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4年增产。粮食连年丰收,为何还要长鸣安全警钟?

  供求“紧平衡”将成为常态

  “虽然粮食实现4年总量增加,但仍然是产不足需。”面对记者的提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王济民的回答开门见山,“我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态势,老的需求比如口粮的消费稳定增长,饲料用粮特别是工业用粮这类新的需求方兴未艾。而稳定粮食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面临诸多困难,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将成为一种常态。”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全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也将对农业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生一定影响,”他补充说,“大量的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进一步带动了消费总量的增长。”

  而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不确定性增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像澳大利亚等一些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生产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因素。“能源价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王济民告诉记者,受石油价格攀升,生物质燃料快速发展。数据表明,美国2007年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比2006年增长50%,占玉米总产量的20%。欧盟60%的油菜用于生产燃料,“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世界农产品供求,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压力。”

  李全根就此表示,依靠自身来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13亿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应对之策要在三方面“着力”

  吃饭问题永远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个大问题。“从中长期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工业绝不能与人争口粮。”李全根略带忧虑地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用耕地的总保有量越来越小。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与10年前相比,耕地减少了24亿亩。而与此同时,人口增净9059万。

  面对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不断减少的粮田面积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王济民特别指出,必须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数量难以增长,但质量却可以通过人为的培育得到提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我国土壤科技支撑力。王济民还强调,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粮食主产区和核心区的设施建设。“不但让种粮的农民从中获益,也使产粮区县整体经济从中获益。这种良性循环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据测算,生产波动1%,价格就波动7%。因此,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时,王济民和李全根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王济民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而且粮食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解决了一些供需矛盾。他建议,下一步要重点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市场监测预测。“政府的提前干预和引导,肯定比出现问题后的被动干预效果要好!”王济民肯定地说。

  李全根则认为,我国对粮食批发市场的宏观调控比较到位,但缺失对零售市场的调控权。“将零售市场完全交给个体、民营企业确实能繁荣粮食购销市场,但同时它也可能带来社会责任的缺失。”他举例说,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过快,并不完全是供求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一部分是因为相关产业涨价而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跟风”涨价。他建议,在每一个市县区都能建有一两个国营的中心粮站,让它与国家的储备粮挂钩,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能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来定价。“把握好了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力度和节奏,就能充分发挥其在保证供应和稳定市场价格中的调节作用。”

  2008年,粮食价格波动正常

  “GDP的增长速度与粮食安全问题息息相关。”王泽民认为,当GDP增长速度超过10%的时候,粮食的供需就会出现紧张。而一旦GDP增速回落到10%以下,粮食的供需就能稳定下来了。

  “因此,当GDP高速增长的时候,粮食安全问题越应叫响。”王泽民说,“如果2008年‘奥运经济’后,经济增速能回落到8%,粮食安全形势将比较乐观。”王泽民则认为,3月份后,畜牧业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但饲料粮的价格仍然会高位运行。即使下降,也要等到9月份以后。

  考虑到粮食大省像东北三省今年可能面临的旱情,李全根认为“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还不能盲目乐观。”他提出,各地都应该保持尽可能的自给性粮食生产,来保障粮食安全。



http://farm.00-net.com/news/4/2008-03-11/8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