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十七大代表谈民生话题

零零社区网友  2007-10-10  互联网

  乡村医生郑子全:医疗资源应适当向农村倾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部分贫困农村由于基础条件薄弱,医疗水平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就医难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七大代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乡村医生郑子全认为,增强农村医疗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是破解当前贫困农村缺医少药、农民医疗负担过重的关键所在。

  郑子全说,目前部分贫困农村的医疗机构仍然不够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诊所覆盖面小,缺医少药现象仍然严重。作为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巫溪县,全县52万人口中医务人员总数仅为1050人,30多个乡镇只有8个镇级中心医院,且多数存在设备、药品严重缺乏,医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诊疗能力十分有限。郑子平说:“比如尖山镇中心卫生院,它要负责周边乡镇六万多农民的疾病诊疗,但由于缺少设备和人才,连一个开放性骨折、阑尾炎之类的手术都做不了。一些普通乡镇卫生院条件更加简陋,通常只有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等设备,只能为病人开点儿药、打个点滴,一些乡卫生院甚至很多年没有进一个医科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有时农民为了治疗一些常见病,也需要辗转几百上千里路到县城或者邻近区县条件好的医院就诊。”

  郑子全认为,贫困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落后的现状,不仅使得农村居民生病后不能及时、方便地得到医疗救治,还影响和制约了国家近年接连出台的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举措的落实。他认为,中央和地方省市应该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和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医疗资源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尽快改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象,让农民能够“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镇、县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为广大农民就医提供了资金保障,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郑子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扰,不能有效惠及贫困农村。补偿机制不全、医院医疗不规范、农合基金增长不稳定,已经成为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保障农民医疗的瓶颈。

  郑子全指出,新型合作医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难题,但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广大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贫困农村,更需要常见、多发的小病能得到治疗,现行合普遍以大病住院报销为主,容易导致参合农民受益面过低,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同时合作医疗补偿额度过低,使得部分农民感到受益有限。例如,巫溪县现有参合农民37万人,今年1到8月报销费用只有800多万元,参合农民人均报销费用不足30元。特别是在农民大病住院报销中,30%的比例和1万元封顶的政策,不足以有效扶持有重病患者的农民家庭。

  此外,医疗价格普遍虚高以及一些定点医院治疗用药不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吞蚀了农民通过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到的医疗实惠。一些地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出现了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滥用目录外药品的现象。有的地方参合农民在乡镇和县级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时自费药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如何做大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基金,是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前提。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50元的筹资额度偏小,基金来源过窄,基金增长机制不稳定,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做大,也导致农民医疗自付成本过高。

  郑子全认为,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条件,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平台。国家应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题。(记者 张桂林)

  县委书记刘江年:把群众疾苦放在心坎上

  这几天,十七大代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江年格外忙碌。他走村串寨,访贫问苦,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调研上。他说,中央现在很关心民生问题,我们要认真了解大家的愿望,找准路子,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道真县地处黔北山区,全县34万人口,是一个仡佬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地处偏远,山大沟深,经济发展滞后,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到2006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7.36万人,其中2.5万农村人口依靠最低生活保障,扶贫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中央大力推动村建设,道真县广大农村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刘江年说,作为执政者,首要任务便是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道真县委一班人便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以每年“读一本好书、巩固发展一个产业、创建一个平安卫生村寨、组织修建一条路渠、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召开一场政策法规科技宣讲会”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有序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每年“读一本好书”,就是要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巩固发展一个产业”,就是要使道真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大力实施茶叶、玄参和蔬菜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项目、户有增收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创建一个平安卫生村寨”,就是要扎实推进“平安道真”创建活动,努力促进社会稳定;每年“组织修一条路渠”,就是要进一步改善城乡道路交通、农用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召开一场政策法规科技宣讲会”,提高城乡公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每年“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力争到2010年左右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刘江年介绍说,今年以来,道真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村建设取得实效,全县落实烤烟面积8万亩,预计实现合同产量19.2万担;畜牧业完成产值22.7亿元;新增优质茶园5000亩、中药材1万余亩;发展商品蔬菜1.8万亩;种植脱毒红薯3万亩,管护经果林5000亩;全县24.6万农民参加合,1.9万人从中受益。

  县直单位和部门还落实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水泥1000余吨,维修或兴修道路400余公里、堰渠300公里;投资近600万元,新增解决两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抓紧建设1.1万口沼气池,帮助农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今年1至7月份,县里投入开展富、学、乐、美“四在农家”活动资金840万元,拉动群众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使广大农村逐步变新变美。同时,全县发放救灾救济资金400余万元,解决了1.48万人生活困难问题,发放低保金160万元。

   道真贫困面大,农村群众贫困程度深,刘江年十分希望各级政府在扶贫开发资金、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经费等领域给予道真重点倾斜和扶持。十七大召开前夕,刘江年充满信心地说,在党的领导下,道真各族人民一定会同心同德,把道真建设得更加美好。(记者 史崇高 何云江) 

  大学校长杨宝峰:走进贫困生的精神世界

  “我们关注贫困大学生,除了要为他们提供切实的物质资助,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来自教育界的十七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对贫困大学生帮扶有着深刻的理解。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20名,占学生总人数的16%。这些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有的是靠社会资助的孤儿,有的生活在收入较低的单亲家庭,还有的来自父母多病或下岗、没有生活来源的家庭。

  近年来,通过落实国家及各级有关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及助学奖学金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动员校友捐助等措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经济困难学生都解决了生活问题,大部分解决了学费困难。2002年至今,学校分发各种奖学金近400万元,累计资助学生约5300人次。

  杨宝峰说,多数贫困生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拮据的家庭经济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他们的正常社会交往,部分贫困生自卑感强烈。对这些贫困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资助体系,一方面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他们卸掉思想包袱,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

  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李毅,出生在辽宁西部的一个贫困农家,上大学后,是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帮助,让他这个靠国家助学贷款维持学业的贫困生度过了一个个难关。今年8月,李毅被确诊患上了甲状腺癌,在他术后第八天,母亲又遭遇了车祸。学校老师和同学得知他的不幸,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学校为他免除了全部医疗费,同学们捐了两千多元钱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经常看望他,帮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情稍有好转,李毅就给校长杨宝峰写去一封信,向给予他亲人般无私帮助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表达感谢之情。

  杨宝峰说:“对待像李毅这样的学生,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提供资助,还要努力关注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情况,让他们在遭遇突发不幸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尽快走出困境。”

   针对一些贫困生思想包袱重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调配人员,设立专门机构,使助困工作在组织上、制度上得到保证,同时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和改善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各院系辅导员经常与贫困学生谈心,学校学工部、团委也不定期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并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等形式,全面了解贫困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学校还开展优秀贫困大学生事迹讲座,树立典型,使贫困生认识到贫困不是过错,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业指导中心也积极为贫困毕业生做就业指导,联系用人单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2005级学生汪欢,在高三那年父母患癌症相继去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仿佛遭受灭顶之灾。但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她的情况特殊,学工部一直给以特殊关注,连续两年为她申请了国家奖学金,并定期为她发放生活补助,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在老师帮助下,她努力学习,连续获得特等奖学金,成为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的典型。

  为增强贫困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哈尔滨医科大学还积极开展以“诚信、成长、成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宣传、讲演、讨论等形式,请银行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等,从学习、就业、勤工助学、学费的借贷与还贷、为人处事、大学生消费等多个方面阐述诚信的意义,增强教育活动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杨宝峰说,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高校不仅要认真落实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政策,还要积极拓宽资助途径,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既有经济收入又能得到实际锻炼;建立多元化资助服务体系,构建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奖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助学基金、学费减免、校友爱心基金、校内无息贷款等为辅助措施,以学生综合保险为保障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实行“贫困生自救工程”,开展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及“自救”教育。特别要使贫困生自强、自立,把学校、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化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以良好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记者 曹霁阳)

  省总工会主席包秦:努力创造和谐劳动关系

  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工会在民生、就业等方面维护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没有变,但是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十七大代表、吉林省总工会主席包秦认为,在新时期的党建、劳动保障和民生工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要与时俱进地发挥作用。

  “让450名职业化工会主席带领的工会联合会覆盖全省”

  经济体制转轨后,在我国大部分省市,非公企业及其职工都占有半壁江山以上的份额,“党、政、工”的三级架构在这些企业中不复存在。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工会组织建设的关系,是工会工作面临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包秦来到吉林省总工会的时候,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基本完成但部分体制还没有完善的磨合期,他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量越来越大,大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但这些劳动者却大量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其中的先进分子也游离于党的基层组织之外。

  2005年末,吉林省总工会开始开展“党工共建”新模式的探索,在城市街道社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实行工会主席和党支部书记一肩挑,人员由上级党委和总工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然后由这些专职工会主席们在街道社区内开展工作,发展工会会员和党员,同时为劳动者维护权益、解决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截至目前,作为试点的长春市朝阳区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千余个,发展职工会员近3.4万人;建立基层党组织55个,近900名“口袋党员”找到了组织。吉林省计划在全省公开选拔聘用450名联合工会主席,实现对民营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维护农民工权益,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近年来,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便是农民工问题。包秦认为,工会在调节劳动关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如何做好工会的“维权”职能、“治标又治本”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这些年工会没少为农民工讨要工资、办保险,但是讨要工资今年要了明年要不要?明年要了后年要不要?这没个完。这些措施有必要,但是治标不治本。”包秦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仅要治标,更重要在治本。为什么农民工群体会持续产生这些问题,企业拖欠他们工资,不给他们保险,让他们超时劳动,收入待遇又非常低?”包秦认为,这是因为农民工自身处在组织化程度低和技术业务素质低的“两低”状态。而改变农民工现状,就必须要把“两低”变“两高”。

  于是,吉林省一方面大力组织农民加入工会,推出社区工会、区域性和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多种新工会组建形式,把“一根筷子”集中成“一捆筷子”;另一方面吉林省着力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不仅在各地办技术学校、推广技术产业标兵,吉林省总工会也在2007年购进50台电脑开办了农民工夜校。

   同时,吉林省总工会还大力推行“三同”模式,力争消除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对他们同工同酬,重视其自身发展,在政治上、待遇上、发展上实现三个一视同仁。

  “换个角度想问题,把传统工会活动搞出新意”

  “换个角度想问题,把传统工会活动搞出新意”,包秦认为,这是现阶段工会工作中应该始终被强调的。

  在创新思维的带领下,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自主创新、知识创新型劳模,营造“学、做、创、爱劳模”的社会氛围,推进锻造新型产业大军活动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正在成长,一些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技术难关不断被攻克,大批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成果正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促进。

   在民生就业方面,除了传统的送温暖行动、“金秋助学”活动,包秦还带领吉林省总工会为职工就业再就业服务,开展“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仅2006年,吉林省工会系统就举办各类培训班368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近两万人,促进了四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吉林省国企改制了2000多户企业,信访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跟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绝对关系。”包秦说。

  在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工会工作必须推陈出新。“工会工作前途光明,任务繁重,”包秦相信:“全国各地的工会互相借鉴学习,一定能够把工会的组织工作做得更好,让工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把广大群众凝聚团结在一起,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支柱作用。”



http://farm.00-net.com/news/4/2007-10-10/8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