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现代种业制种基地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网友投稿  2012-08-15  互联网

在全国现代种业制种基地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 余欣荣

(2012年7月26日)

  今天,我们在张掖市召开全国现代种业制种基地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和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检查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贯彻情况,总结交流各地制种基地建设经验,分析研判基地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推进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张掖召开,主要考虑是,甘肃是制种大省,张掖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近年来他们坚持把制种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发展,着眼于打造国家级制种基地,在基地建设方面定位高、措施实、成绩大、贡献大,有经验可学,有现场可看,值得全国从事种业工作的同志都来亲身感受一下。接下来,大家还要听取各地和企业代表的典型发言,下午还要去看现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深入总结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制种基地建设是确保我国种子供给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关键。“九五”实施种子工程以来,特别是《种子法》颁布实施以后,各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基地建设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突出特色、加大投入,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是良种有效供给有力支撑了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大面积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这得益于种子的充足供应和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面积2000多万亩,年产商品种子80多亿公斤。“两杂”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种业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八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基地布局逐步实现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主要农作物制种基地不断优化,并逐步向最适宜制种区域集中,种子生产集中度不断增强。其中,西北地区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的70%;西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50%。

  三是种子生产科技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制种产量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10年来全国玉米制种单产提高了20%以上,水稻“两系”繁种、制种实现了突破,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稻得到广泛应用。一大批高产、高效、节能、降耗、环保的制种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是制种业实现对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带动。随着制种基地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制种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去年玉米制种亩均收入2560元,总收入达7.4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4%。

  五是制种企业正向规模化、产业化、育繁推一体化迈进。一批有信誉、有实力、有品种、有市场的种子企业以品种带基地、以基地促发展,大力发展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形成了制种产业集群,提高了种业现代化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经验弥足珍贵,需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紧扣保障农业生产发展这个大局,做到基地建设为生产、促生产,确保用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二是坚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纵观基地发展历史,凡是优势种子基地几乎都具备了自然区位优、交通条件好、技术优势强、比较效益高、地方政府重视等条件。三是坚持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支持地方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扶持企业装备经营设施、扩大规模,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技能,不断激发三者积极性。四是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条件。加大管理力度,优化经营环境,提高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能力,推动建立发展新机制、新模式。

  二、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基地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8号文件下发后,各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狠抓落实,研究出台种业扶持政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齐抓共管合力加快形成。可以讲,基地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基地建设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艰巨。

  (一)制种基地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制种基地是保障良种供应的基础,承载着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的重任。制种基地是集自然、经济、科技、人力等优势条件于一体的宝贵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优势制种基地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把优势制种基地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加强,必须花大力气规划好、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

  (二)现代种业发展对基地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种业的现代化必须依托于基地的现代化。基地的现代化依赖于完善的设施化,要实现土地平整、路渠配套、生产加工链条完整;依赖于密集的科技化,要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控制智能化、信息管理网络化;依赖于高度的组织化,要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农民专业合作、企业育繁推一体。

  (三)劳动力短缺对机械化制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许多制种基地农忙季节缺人手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越来越明显。人工费用比重快速提高,如玉米制种用工成本比5年前上涨200%,每亩劳动力成本占制种成本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四)当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不稳定。受土地供应量有限、比较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基地关系不稳定,部分基地不能保证制种用途。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现有种子生产基地田网、渠网、路网不配套,综合生产设施不齐全,抗自然风险能力差。三是加工水平低。种子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加工设备和检测手段落后,影响商品种子质量的提升。四是管理不适应。无证生产、套牌生产、抢购套购等问题依然存在,种子管理部门执法能力薄弱,影响了基地规范管理。

  三、狠抓关键环节,努力推动现代种业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现代种业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以保障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为根本任务,以提高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为主要目标,大力改善制种基地设施条件,努力提升提高种子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制种组织化程度,切实提高种业基地经营、管理和领导水平,保证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六个原则:  一是优化基地布局。  科学选择优势核心制种区域,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的基地发展格局。 二是加强基础保障。 按照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配套条件完善的整体要求,巩固提升基地整体水平。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按照国家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切实把基地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 创新组织管理的轨道上来。四是突出龙头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提升基地产业化发展水平。五是注重持续发展。把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种子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六是优化制种环境。健全基地管理体系,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监管,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制种优势区标准农田建设。要结合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优势制种区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确保制种基地面积不减、种子生产用途不变。利用多渠道项目资金,优先推进制种优势区的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开展制种基地土地平整、机耕道路、农田水利设施、耕地质量等建设。

  第二,要加快推进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落实好制种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努力提高补贴标准、拓展补贴种类和对象。加速制种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研发,尽快实现去雄、授粉、收获、干燥、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大力发展专业化制种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制种效率、降低制种成本。

  第三,加快推进种子生产产业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制种田向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推动基地向有品种、有实力和有信誉的大企业流动,鼓励企业建设现代种子加工设施。通过采取优惠政策,聚集优势企业,打造制种及相关产业集群,形成一、二、三产业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

  第四,切实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监管。严格审查新申请企业资质,坚决遏制企业数量过快增长。严格按照准入条件清理和整顿现有企业。严格实行凭生产许可证生产、凭检疫证流通、凭合格证交易的制度,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推动开辟种子运输绿色通道。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取缔非法生产经营,查办大案要案。加大基地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无证生产、套牌侵权、撬抢基地以及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第五,强化制种环境建设。农业部将会同有关省、市成立基地建设管理协调小组,进一步强化国家种子基地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土地流转、制种保险政策、农机补贴等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进制种基地规模化发展。切实加强“两证”许可监管,不断健全基地管理机制,严格基地认定和准入制度,优化基地法治环境。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

  同志们,推进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是种业强基础、保安全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坚定信心、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加快推进种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进入新境界,为把我国由种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种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farm.00-net.com/news/4/2012-08-15/102353.html